医学百科 通里攻下法的临床应用
Posted 应用
篇首语:我相信:一切事物的价值必将重新得到评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通里攻下法的临床应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通里攻下法的临床应用
组法要则:通里攻下法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法则,选用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等泻下荡涤之品,因势利导,疏导胃肠,攻泄燥结,或蠲饮逐水,促使大便通畅,实热、积饮、蓄水下泄,恢复机体正常的通降、传导功能,截断病邪传化,杜绝疾病的自然发展,而收祛疾愈病之效。由于本法的治疗范围甚广,应用于多种病证,而病理机制随证演变,故临床上选遣本法务应遵循辨证论治精神,适当配合行气破结、养阴生津、泄热利湿、甘缓调中、扶正固脱之类,据证化裁,以切合病机,提高疗效。综合其常配用方法有:
1、配合行气散结:本法于苦寒通降,泻泄荡实的同时,配合理气散结之品,以泄热去积,推陈致新,使泻下之力倍增,而成攻下里实之峻剂,以应阳明下行之顺,用治燥实内结,闭塞气机,肠腑不通的病理变化。药选大黄、芒硝及厚朴、枳实等,复方大承气汤等是其例。
2、配合养阴生津:阳明热实内结,易耗津灼液,劫夺真阴为虞,故阳明病的治疗,当以顾护阴津为第一要义。常泻下与育阴并举,藉以达到急下燥结,救津存阴之目的。常用药如大黄、芒硝及生地黄、麦门冬等,代表方如增液承气汤等。
3、配合甘缓调中:本法适用于「饮癖结积在内」,水饮坚结,盘踞不去,故主以芫花、甘遂等「蠲饮破癖」峻药,酌佐大枣、粳米诸甘缓调中药物,以缓芫花、甘遂峻猛荡下之性,俾甘养安中,下不伤正,和调胃气。十枣汤等堪为本法之范例。
4、配合扶正固脱:虚证用补,实证用攻,此为常法。然值邪实久稽,当下失下,正气消夺,腑实犹存之变,则应攻补并进,正邪合治,以防正元散脱,始可化险为夷。药用大黄、芒硝及红参、五味子等,方遵新加黄龙汤等增损化裁。
5、配合温里助阳:此为通里攻下之变法。盖禀阳素薄之人,偶因邪热入里,腑实内结,而峻下荡涤,频频杂投;致正阳渐衰,中寒内生,且里结未去,邪实犹在。治疗时当于大黄、芒硝等通里泻下药中,酌选辛热温里之干姜、附子等,以暖中荡寒,振奋阻气,温运行滞,以通腑结,荡下运阳汤等是其例。
6、配合清热泻火:燥实结聚,邪火内炽,迫血妄行,离经外溢,治疗时应于苦寒泻下的同时,辅以清热降火之味,使里实得去,火清血止。药选大黄、芒硝及黄芩、黄连等,方守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十灰散等加减变通。
7、配合泄热利湿:本法适用于湿热之邪传入阳明,邪热复与胃肠积滞交相蕴蒸,热郁中焦,致肝胆失于疏泄,胆汁外溢,泛渍肌肤,发生身目黄染之变。立法施治当于泻下通里药中,配合清利退黄之品,使湿热积滞由二便而去。常用药如大黄、芒硝及茵陈、栀子等,方宗茵陈蒿汤合栀子柏皮汤等化裁之。
例方举要
1、退热 调胃承气汤合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导赤承气汤、枳实导滞汤。
阳明腑实发热: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合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 大黄10~20克,芒硝(溶服)10~20克,甘草10克,厚朴 15克,枳实15克。
加减 加瓜蒌仁10~20克,山楂10克。
腑实阴亏发热: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组成 大黄10克,芒硝(溶服)10克,玄参15~30克,麦门冬 15~30克,生地黄20~30克。
阳明腑实,气阴交损发热: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
组成 大黄10克,芒硝(溶服)5~10克,生地黄15~20克,麦门冬10~15克,玄参15克,甘草5~10克,红参5~10克,当归10克,海参(洗净)2条,生姜汁(对服)6匙。
阳明腑实,小肠热炽发热:导赤承气汤(《温病条辨》)。
组成 大黄10~20克,芒硝(溶服)10克,生地黄20克,黄连 10克,黄柏10克,赤芍药10克。
湿热积滞,内结阳明发热:枳实导滞汤(《时氏处方学》)。
组成 大黄5~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山楂10克,黄连 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建曲10克,陈皮5克。
2、止痛 复方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桃仁承气汤、大黄牡丹汤、荡下运阳汤。
阳明里结,胃肠积滞腹痛: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 大黄10~30克,芒硝(溶服)10~20克,厚朴10~30克,枳实10~20克,莱菔子30克,白芍药15克,桃仁10克。
邪热内陷,与痰水互结腹痛:甘遂通结汤(天津南开医院方)。
组成 甘遂(研末,对入药中)1克,大黄10~25克,厚朴15~ 30克,木香10克,桃仁10克,川牛膝10克,赤芍15克。
用法 每日l剂,加水适量,分早中晚3次煎服。
邪热内陷,与瘀积搏结腹痛:桃仁承气汤(《温病条辨》)。
组成 大黄10~20克,芒硝(溶服)10~20克,桃仁10克,白芍15克,丹皮10克,当归10克。
肠腑积滞,气血腐化腹痛: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10~15克,芒硝(溶服)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瓜子(冬瓜仁)15克。
加减 加金银花20克,蒲公英20克,红籐20克,连翘20克。
邪实内结,阳气不运腹痛:荡下运阳汤(自拟方)。
组成 大黄10克,芒硝(溶服)5~10克,莱菔子15克,山楂 10克,制附子(先煎)5克,干姜5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炙甘草10克。
3、止痉 通腑泄热方(《实用中医内科学》)。
组成 大黄10~20克,芒硝(溶服)10~15克,玄参15~20克,甘草10克。
加减 加白芍药15克,生地黄20~30克。
4、苏神 牛黄承气汤、星蒌承气汤。
温病阳明腑实,热陷心包神昏:牛黄承气汤(《温病条辨》)。
组成 安宫牛黄丸2丸,大黄(研末)10克。
用法 将安宫牛黄丸以温开水化开,调入大黄末,先服一半,未效者再服。
杂病中腑神昏:星蒌承气汤(《中医内科学》)。
组成 大黄10~15克,芒硝(溶服)10~15克,瓜蒌仁15克,瓜蒌皮15克,胆南星10克,丹参20克,天竺黄10克。
加减 加生地黄30克,竹沥(对服)20克。
5、平喘 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合加味承气汤(《实用中医内科学》)。
组成 大黄10~15克,芒硝(溶服)10~15克,厚朴10克,枳实 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瓜蒌皮10克,白芍 10克,葶苈子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10克。
6、止利 小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 大黄10~15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
加减 加白芍药15克,黄连10克,甘草10克,山楂10克。
7、宁血 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合十灰散(《十药神书》)。
组成 大黄10~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大蓟20克,小蓟 20克,侧柏叶20克,茜草10克,白茅根20克,棕榈皮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
加减 加芒硝(溶服)5~10克,生地黄20~30克,水牛角(先煎)20克。
8、退黄 茵陈蒿汤(《伤寒论》)合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组成 大黄10~30克,茵陈30~60克,栀子10~15克,黄柏 10~15克,甘草10克。
加减 加芒硝(溶服)5~10克,虎杖15~30克,垂盆草30克。
9、荡饮 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十枣汤。
饮留胃肠,有下行欲去之势:甘遂半夏汤(《金匮要略》)。
组成 甘遂5克,半夏10克,白芍药10克,甘草10克,白蜜30克。
用法 每日1剂,加水适量,先煮甘遂、半夏、白芍药、甘草,滤液去滓,再入白蜜合煎,取汁于清晨顿服。
饮积肠腑,聚结成实: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组成 大黄50克,葶苈子50克,防己50克,椒目50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丸,于饭前以米汤送服,早中晚各服1次。
水饮内结,悬聚胸胁:十枣汤(《金匮要略》)。
组成 甘遂20克,芫花20克,大戟20克,大枣10枚。
用法 将甘遂、芫花、大戟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1~3克,于清晨空腹用大枣煎汤送服,日服1次。
10、逐水 浚川散(《医碥》)。
组成 大黄30克,牵牛子30克,芒硝9克,甘遂4、5克,郁李仁 30克,木香9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0、5~1、5克,米汤送服,早晚各服1次。
相关参考
止利这里的下利乃指热结旁流而言。实因邪入阳明,腑热熏灼,燥屎已成,热迫津液从旁而下,故结者自结,下者自下。主要表现为自利清水,颜色青黑,臭秽异常,不夹渣滓,脘腹疼痛拒按,唇焦口燥,心烦谵语,小溲短黄,
通里攻下法为邪传于里、阳明里实内结病变的首选方法。阳明内结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病邪不从外解,邪热、积食、宿滞互结于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的病变。阳明胃肠传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传导和排泄,推陈致新
「五节刺法」出自《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本篇内容广泛,包括论述真气、正气、邪气的概念,又论述「五节刺法」、「五邪刺法」临床病证及其针法,是一篇重要的临床之作。今仅论述「五节刺」的临床及针法。所谓五
是运用有泻下或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一类治法。分为寒下、温下、润下等。泻下药中除润下药较和缓之外,其余各类都较峻烈,年老及体弱者恨用,孕妇和月经期勿用。没有实结症状
宋以来医学专著与专科著作日多,但是此时方书、脉书分成两个系列的形式已经定型,其中尤其是脉书以脉为主列出病证的形式的影响所及,在医书著作里亦多是论列证候治治疗而不及脉,亦以两个系列的形式出现。我们看朱元
《难经》脉法最大的成就和特点无疑是它提出又被后来一直采用的,独取寸口脉法。尽管某些内容还不够完备完善,但当时基本上达到了能够临床使用的水平了。在其后不久,上叔和著《脉经》予以补充完善《难经》应当是成书
急性阑尾炎的基本病机是气血郁滞,郁久化热,热腐成脓,故其治则基本是活血化淤、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排脓消肿。根据这个原则,对各类型阑尾炎可以采用通用的基本处方,然后根据病情随证加减。吴咸中教授在《急腹症
小柴胡汤法,是姚树锦临床运用仲景之法较多者之一。理法方药,方之与法,必因证而立,亦因证而异。姚树锦应用小柴胡汤法的主要内容是:有主证,必有主法主方;有兼证,必有灵活化裁加减;有变证,必有主法结合变法变
古代脉法的成就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1、从无到有,从概括的经络检查方法到正式形成脉法,在古代脉法的遮段历史时期,最脉学的起始和形成阶段,经络检查是孕育脉法的温床,从脉法来讲是从无到有,这是中国医学史上应
导师谢继增从医几十年来,总结出中医肿瘤创新诊法——三印、四触、两条线。创新诊法配合现代检验报告,分清病人病情的寒、热、虚、实及病位所在,有的放矢应用祛毒、破瘀、攻下等方法,应用四位一体(口服给药、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