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浅说脉诊学习

Posted 阴阳

篇首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浅说脉诊学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浅说脉诊学习

  脉诊是中医的一部分,也是中医四诊之中最深奥的一个层面,这也是学习中医的一个难点,很多人学了一辈子的中医,对脉诊的运用却始终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新的突破,这是由于人的各种生理效应变化反馈都极其灵敏,脉诊揆度所得时而无常,师生授受时,难以揣度脉理。正所谓:「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过去的不可得,现在的留不住,转瞬即逝的感觉,常常在师生间无奈地发生,《内经》强调悟而后通神明:「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古往今来有太多的中医爱好者对中医脉诊却只能「望洋兴叹」。
  学会脉诊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关键是如何灵活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研究脉理,通过临床总结一套适合自己实用的诊疗方法。对此,笔者总结以下几点体会。
  1、习脉者当先洗心,正所谓:「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通过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意识,方能慧然独悟、心领神会。这点是至关重要的,关乎你能否走进脉诊殿堂的关键。
  2、熟读经典,掌握方法,分别阴阳。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脉诊的总纲。「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像大论》);「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
  3、脉诊必须三部合参、脉证合参,脉理精微,在于分清浮、沉、迟、数、虚、实、寒、热,辨析七表八里。张景岳说:「万病之本,只此表、里、寒、热、虚、实六者而已。
  4、持脉之道,虚静为保。医者在诊脉时,应平心静气,聚精全神,贯注指下,比类奇恒,明察微妙,善于分析,才能诊的准确。
  5、独立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触类旁通,正所谓:「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结合临床掌握规律,运用其规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浅说阳浮而阴弱

《伤寒论》第12条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条文中的这句「阳浮而阴弱」,多有医家都认为是指脉象的。笔者认为这个

医学百科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

医学百科 浅说张锡纯用硫黄

硫黄,又名石硫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为硫黄矿的块状体或含硫黄物冶炼而成的集合体,性质通疏,色腻中黄,故名。《本经》谓其「味酸,性温。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近贤张锡纯,

医学百科 脉象雷达图有利于脉诊规范化

  中医脉象之「像」不是「大象无形」之象,而是有形可循之象;因此中医脉学不是玄学,不可脱离实际故作高深;只有让学习者辨得清楚说得明白,才会成为真正有用的学问,才会改变「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情况。  

医学百科 脉诊的意义

在临床中,脉诊能够占到50%~90%,在《溯本求源》这本书里有记载。尤其是一些说不出症状来,或者是症状罗列很多,或者这个人症状一点都没有的情况下,脉诊定性、定位、定程度、定势的「四定」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医学百科 经络与色脉诊学

对色脉的提出始于《内经》,《内经》有「色脉诊法」、「色脉尺诊法」的提出,虽然《内经》对色、脉诊各有专门论述,并且亦有四诊的专论,但《内经》既然以诊经络为特点,在诊经络中色诊和脉诊又为主要内容,因此色诊

医学百科 脉诊的起源

今天所讲所用的脉诊,究竟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又是怎样起源的,这不但是个历史问题,对历代脉法和今后脉学的研究发展亦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

医学百科 脉诊的部位

关于脉诊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遍诊法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

医学百科 舌诊与脉诊发展的时间差别

舌诊与脉诊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来看,舌诊远远比不上脉诊。《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脉名、正常脉、病脉以及死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

医学百科 如何正确应用脉诊

脉诊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