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虚人夏宜生脉散
Posted 人
篇首语: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虚人夏宜生脉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虚人夏宜生脉散
炎炎夏日,大多数人经常会精神萎靡、倦怠乏力,提不起精神,而对于体弱之人尤其难过,时常会有心烦、困倦、气短乏力、身热汗出,脚软眼黑等伤暑、中暑之症。以上症状的出现,与暑邪伤人有极大关系。暑为夏季主气,暑邪其性炎热,易内扰心神,可致人身热心烦;暑邪可致人腠理开泄故汗多;汗多伤津,则口渴喜饮;气随津伤则气虚,故伤于暑者,常可见到困倦、气短乏力,脚软眼黑等症,严重者可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对于伤暑、中暑,可选的药方较多,如清暑利湿可选六一散,解表清暑,健脾利湿可选香薷饮。但对于平素体虚之人,以上二方皆不适宜。因为六一散之滑石利窍,表虚者服之会致卫气不固,更易外感;而香薷饮中之香薷易走散真气,使人更易招致暑邪所伤。对于体弱之人,夏季若经常现困倦、气短、汗出、乏力、口燥咽干等症,适宜的药方应是生脉散。
生脉散为常用的中药方剂之一,方由麦冬、人参、五味子组成,现一般认为出自金·张元素《医学启源》。张元素主要用此方治疗久咳肺虚、气阴两伤,金代李杲继承了其师的思想并加以创新,将此方用于暑热汗多等症。明·李时珍用其治自汗、怔忡、惊悸,脉虚身热等症。其实,不管是用于治疗何症,气阴两伤是病机的关键。
体虚之人,夏季较易受暑热之邪所伤而成气阴两虚之证。生脉散中「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热,为君;麦冬甘寒,补水源而清燥金,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盖心主脉,而百脉皆朝于肺,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故曰生脉。夏月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清晨服此,能益气而御暑也」(吴仪洛《成方切用》)。全方补肺清心,以补为主,对于纯虚无邪、气阴两虚者的伤暑、中暑所致的困倦、气短乏力,脚软眼黑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真可谓虚人抗暑良方。
现代研究证实,生脉散有强心,改善微循环、抗休克、抗心律失常、调节血压、镇静、解热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近来医家将其用于心、肺疾病之气阴两虚型所致的心悸,胸闷,气短等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生脉散有多种剂型的成药可供选择,如生脉散口服液,生脉颗粒,生脉饮口服液等,对证选用,疗效明显。
相关参考
组成及用法:柴胡12克,郁金12克,法半夏9克,黄芩9克,生姜9克,枳壳9克,甘草9克,陈皮6克,竹茹6克,川贝6克,泡参15克,茯苓1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主治:虚人感冒,痰热郁滞少阳证。解析
盗汗隶属汗证范畴,《金匮要略》首提「盗汗」这个名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确指出自汗、盗汗的区别:「无问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睡着汗出,即明盗汗。」对于盗汗来讲,大多是由于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
慢性支气管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很多,治疗时不宜只顾虚弱,过多地应用补剂。尤其是急性发作时,过于发散,不先事疏解,或只补虚不去邪,都可能使外邪久驻,病情加剧。临证多用保元汤合生脉散加麻黄、附子、枸杞
麦冬(二钱)人参(一钱)北五味(十五粒水煎服。[b]八味丸[/b](即六味加桂、附。
有客过余而问之曰:一大病久虚人,容颜黄瘁,饮食减餐,两足浮肿,已半岁,气虚下陷无疑矣。连进补中益气汤,反致胁满胸膨,呕哕不能食,则奈何?余曰:据子所言,是诚气虚下陷之病矣,补中益气汤,亦诚对病之药矣。
1、浮脉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临床意义:浮脉主表证,亦见于虚阳外越证。如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
少气者,气少不足以言也。□〔《素》〕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方盛衰论)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示从容篇)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全文见诊生死。)上少气治法,盖生脉散、独参汤
[b]论春宜理气夏宜健脾[/b]天师曰∶春夏治者,随春夏发生之气而治之得法也。春宜疏泄,夏宜清凉,亦不易之法也。然而舒发之中,宜用理气之药,清凉之内,宜兼健脾之剂,未可尽为舒发与清凉也。春用方,春则用
盛夏酷热,烁石流金,汗出过多,未有不伤气者。内经云∶热伤气。又云∶壮火食气。故治之必顾气分,补气之药,孰有过于参哉?孙真人生脉散,东垣清暑益气汤,丹溪十味香薷饮,皆人人共见之方,未有不用参者。至人参白
盛夏酷热,烁石流金,汗出过多,未有不伤气者。内经云∶热伤气。又云∶壮火食气。故治之必顾气分,补气之药,孰有过于参哉?孙真人生脉散,东垣清暑益气汤,丹溪十味香薷饮,皆人人共见之方,未有不用参者。至人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