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脾肾双补治崩漏
Posted 月经
篇首语: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脾肾双补治崩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脾肾双补治崩漏
患者主诉月经不止52天。患者52天前月经来潮,量适中,夹有小量血块,色暗红,无腹痛、腰酸等症,一周后月经未干净,在附近诊所就医,给予抗炎、止血治疗,无明显效果,后曾陆续就诊3位中医,均效果不佳,月经仍然未止,出现身重,腰背酸痛。观其患者见体胖,面色苍白,表情焦虑,舌淡,苔薄白,左寸脉浮数,右尺脉弱。辨证:脾肾两虚,气不摄血。
治法:脾肾双补,补气摄血。
方药:生黄芪30克,当归5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熟地15克,菟丝子15克,仙鹤草30克,地榆炭10克,炮姜10克,茜草10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上方3剂后,经量大减,血块消失,头晕、乏力、身重、腰背酸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焦虑改善。效不更方,原方去地榆炭,加焦艾叶5克,焦芥穗10克,3剂,水煎服。
三诊:上方服2剂后月经停止,诸症消失。
按:崩漏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明代方约之提出塞流、澄源、复旧治崩大法。本人遵照古人原则,参照《傅青主女科》固本止崩汤,从脾肾入手,充分体现中医学重视先天后天之本。
应用运气思想指导临床,与时令关系甚密,时移事易,针对时运之方过其时则不效,顾植山讲今年清暑益气汤至五之气后,使用机会就少了,所以先匆匆整理清暑益气汤案与同道共享
相关参考
罗左脾肾双虚已成休息痢之候,由来半载之久,吸烟之体迁延非宜,所幸胃气尚苏不致受困,脉双弦而濡,拟宗缪仲淳法,缪氏脾肾双补丸四两,每日清晨、午后空心青盐汤送下三钱。如酒积者,葛花解酲汤主之。
[通治方]王镜:缓起者多为素体虚弱,脾肾双亏,邪毒所凑的正虚型,症见低热汗出,乏力困倦,头晕目眩,食少便稀,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治以补肾养血、益气生髓的「兰州方」。经用本方治疗或配用少量西药化疗者,多
犊鼻为足阳明胃经穴,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有如牛犊鼻孔,故以为名。《针灸甲乙经》曰:「在膝下上,侠解大筋中。」《千金要方》曰:「在膝头盖骨上际外骨边平处,以手按之得节解则是。一云在膝头,近外三骨箕
胃下垂一病,习以补气升提为法治之。笔者根据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通降法治疗,收到了理想的疗效。胃为水谷之海,容受饮食。其主纳,纳则贵下行,下行属通降。下行通降,胃则和顺。饮食入胃,胃泌津液,将水谷腐熟,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人参、白术,黄芪、当归、茯神、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具有益气养心、健脾统血之功,主治脾不统血之妇女崩漏,月经提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以发病急骤,出血量多少不定,淋漓不断为特点。「崩者漏之渐」,「漏者崩之甚」,因其病势进展迅速,变化莫测,急需止血以防气随血脱,血随气亡。「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有形
理冲汤方出《医学衷中参西录》,由党参、白术、黄芪、三棱、莪术、知母、鸡内金、天花粉、生山药、陈醋等组成,具有益气行血、调经祛瘀之功,主治妇女产后血瘀所致恶露不尽,癥瘕积聚,经来量多,淋漓不断,口干烦热
丹栀逍遥散出自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由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组成,具有疏肝清热、养血健脾之功,临床多用于肝郁血热之崩漏,月经先期,经量过多,
【症状】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或有水肿,口黏淡不渴,腰膝酸痛或腰部冷痛或畏寒肢冷,夜尿频而清长。舌淡胖嫩,齿痕明显,脉沉弱。【治法】益肾健脾,温阳祛寒。针灸选穴:中脘 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