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浅谈痔义演变
Posted 义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浅谈痔义演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浅谈痔义演变
「痔」字,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的甲骨文中,而作为病名,则始见于《山海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数千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痔」的含义也发生著变化。「痔」的本义
《说文解字》曰:「痔,后病也。」「后」,指肛门,如《难经·五十七难》:「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可见,「痔」最初的意思泛指发生在肛门部的疾病。《南华真经注疏》:「痔,下漏也。」「下」亦指肛门,如《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漏」,古通「瘘」,指瘘管。古时人们不但以「痔」来表示肛门疾病,而且往往「痔」、「瘘(漏)」并称,统扩肛门疾病。纵观历代医籍,从先秦《五十二病方》到明清时一些中医外科专著,论 「痔」病的有4种、24种,乃至72种之多,包含了肛门部位多种疾病。总之,古代许多医家大凡提及肛门部位的疾病,多命之为「痔」。
「痔」义的扩大
宋代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痔,隐疮也。」谓生于隐蔽处之疮疡。自然,肛门为人身之蔽处,「痔」发生于肛门,应在「隐疮」之列。然而,人身之蔽处岂止肛门一个?嗣后,《医学纲目》:「如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痔。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独于肛门边生也。」明确地将「痔」义扩大为人身九窍中突出的小肉。如后来的「鼻痔」、「耳痔」等,正是「痔」义扩大后出现的病名。
「痔」义的缩小
《医学入门》:「盖膀胱筋脉,抵腰络肾,贯臀走肝,环前后二阴,故痔乃筋脉。」「筋脉」,是古代对体表静脉的俗称,如古医籍中把因腹水症引起的腹壁浅静脉扩张称为「腹筋起」(《灵枢·水胀》)、「青筋暴露」,将下肢静脉曲张谓之「筋瘤」等。故确认「痔乃筋脉」,毋庸置疑,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痔」义认识的又一发展。现已完全肯定,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痔」所表示的含义,仅限于肛门部的静脉血管病变,此乃「痔」之今义。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称的痔病一名,不仅后来得到了西方医学界的认同,并为之所用,而且如今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创制的卓有成效的治痔疗法,也蜚声海内外,享誉天下。
相关参考
「粥」是我国重要的饮食形式之一,对人的身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诚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云:「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仲景在《伤寒论》中善用粥调治疾病,其寓意丰富。以助药力,
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曾说,中国哲学史一直以来就认为中医哲学是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中国哲学的第一章。中医伴随着华夏民族不止五千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投入过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临床实践,
医云:「经者常也,月经有长度,经水有常期,其衍乎长者皆病也。」妇人月经失调者,多见经水先期,经量过多,月经持久不止,甚则崩漏等。临证对出血过多的治疗,古有塞流、澄源、复旧、止血、消瘀、补血等诸法。导致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撰《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是集隋唐以前医学之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医药学的百科全书。其中美容方药称为「面药」,收载于《千金要方卷六·七窍病面药第九》和《千金翼方卷五·妇
据有关文献记载,对于肿瘤的治疗,多数中医专家学者都认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法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然而,我们认为,肿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阳不化气、阴盛阳衰、寒血凝滞、瘀血内结,因而提出治疗肿
本草文献整理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要深入开展其相关工作,必须明确整理工作的目的,从而制定相应的方案。本文试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之前要明确界定本文中的若干基本概念。首先,「本草文献」,本文所指
朱丹溪,字彦修,名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了丹溪学派。他精于医道,兼通理学,在理论上独树一帜。笔者通过对其专著《格致余论》、
(三)注释注释,是对古籍中出现的冷僻费解或具有特定含义的字词及名词术语等,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为读者提供方便。具体工作包括注字音、释通假、正字形、解词义、详出处及分析句读等方面。注释工作既有利于保存
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概括了古人对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为原始的朴素唯物观与归纳辨证法。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中医的“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邪正交争,阴阳失调,而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证候。每病都有各自的本质与规律,即有一定的病因可查、病机可究、规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