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阴虚水肿理论探讨

Posted 水肿

篇首语: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你有多大成色,世界才会给你多大脸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阴虚水肿理论探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阴虚水肿理论探讨

现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对于水肿一病证治分型中并无阴虚水肿一证,临床中却不乏此种证型的患者,现对其相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临床应用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
  阴虚水肿的成因大致有三
一是患者本身属阴虚体质,水液运化失常而停聚。阴虚导致水肿的形成从脏腑功能看,津液代谢需要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正常,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能使脏腑机能减退,不能正常发挥其效能,即阴虚可以使脏腑机能减退而导致水肿,此符合中医整体观;从阴阳互根看,《灵枢·本神》言:「阴虚则无气」,阳气的化生是以阴精为基础,阴虚则阳气化生不足,即阴虚使阳也虚,从而导致水肿形成。《血证论》所言的「阴虚不能化水,则小便不利」即是此意。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的血虚型贫血,日久皆可出现水肿,此即为一种典型的阴虚致水肿的疾病。
二是水肿反复发作,经用大量利尿剂,利水伤阴可产生此证水肿。津液正化生成阴津,异化可形成水肿,从该意义上讲两者同源不同化,在水肿形成过程中必然使阴津化源不足而阴亏。水肿与痰饮都是津液异化产物。《锦囊秘录》所谓「津液生痰则不生血」同样可以用来解释水肿形成而导致阴虚。水肿形成后,水湿作为病理产物必然阻碍津液生成、输布、排泄,加重阴亏,《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此即水肿形成后,水湿困脾,脾失健运,津液不生而阴亏。水肿治疗采用发汗、利尿、逐水及温化皆能导致伤阴,同时水湿之邪,郁久化热而耗阴,水肿常伴呕吐,食欲不振也使阴亏。总之,水肿在形成、停聚、治疗、转化过程中皆能导致阴虚。临床上肾炎初期可出现下肢及颜面浮肿,甚至胸水、腹水,久之可导致贫血等阴亏症状。此为典型的水肿导致阴虚的疾病。
三是药物毒性所伤导致阴虚水肿。药物包括中西药物。中药方面多是秉承「温药和之」之略,应用温燥辛香之品治疗阴水,利水同时导致阴伤,日久形成阴虚水肿。临床中更为多见的药物毒性所致水肿则由于西药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所致。水肿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出现面颊潮红烘热、腰酸遗精、口渴干燥、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舌红脉细数临床表现。特别是冲击疗法,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从中起到了添加剂的作用,容易促使寒湿之邪化热、生火、蕴毒,轻则伤津耗气,重则灼阴炼液,伤阴的证候颇为明显。应用激素治疗,水肿虽然消退较快,但伤阴的情况更加突出。
临床中以上三者往往可互相影响导致阴虚水肿。阴虚水肿的病理可概括如下:或因脾阴不足,运化功能障碍;或肝肾阴虚,濡养失灵,影响三焦气化;或药物耗伤阴津,导致水液代谢紊乱而成。如《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侯》指出水肿「皆由营卫否涩,三焦不调,府藏虚弱所生,虽名证不同,并令身体虚肿,喘息上气,小便黄涩也」。其中尤与肾阴虚密切相关,由于肾精亏竭,气失化源,肾之气化功能既失,无以蒸腾布散,水湿泛溢于肌肤而为肿;另一方面,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源,肾阴既然亏竭,肺脾肝心失于滋养而阴亦亏,脾阴虚不能散精于肺,肺失清润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液不走正道,泛溢肌肤而为水肿。张景岳所说的「惟下焦之真水得位,始能分清」从肾精充盛角度也佐证了阴虚水肿的产生。
  临床表现
临床上现代医学的许多疾病皆可出现阴虚水肿,如心病性、肾病性、肝病性水肿,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库兴氏综合征、特发性水肿等。临床表现是原发性疾病所出现的水肿以及全身性阴虚的诸多证候。主要有口唇或咽部干燥,喜饮而不多饮,颧红,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少气乏力,全身或局部水肿,小便少且黄。舌红少津或色绛、无苔或少苔。临床往往有口服利尿或皮质激素类药物史,水肿多有反复发作,且往往以年龄偏大患者为多。
  治疗原则
笔者认为阴虚水肿的治疗原则应定为育阴补气、淡渗利水。气属阳,补阴要配阳。育阴的基础上补气,既加强育阴之效,又增大利水之力。
育阴包括护阴和养阴两个方面。在水肿形成过程中不可能不损失阴津,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因此,治疗水肿应注意护阴。其原则是:无论采用哪种治法,以阴津损失最低为好。其一对水肿壅盛,证偏实者,宜速战速决,但应衰其大半而止,邪去则阴存,祛邪即是护阴,如葶苈大枣泻肺汤等。其二水肿不甚,宜温化,温而不燥,以防劫阴,即可宗治痰饮之「温药和之」而施治。其三加强消肿后的调养。
养阴又分为辅以养阴或以养阴为主。此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已有阴虚症状,应养阴以祛邪。正如《血证论》所言:「水阴不滋,水邪也不能去。」如治疗重度贫血所致水肿,无论水肿多重,只有贫血纠正,水肿才能消退。其二阴虚症状不明显,辅以养阴,《金匮篇解·水肿》所言的「利水当顾其阴,阴复而溲自利」即是此意。真武汤中芍药即属此例。
  临证备要
一是滋阴药药味不宜太多,份量不宜过大,避免滋腻之性碍水滞湿;补气药物尽量选甘温平和之品,忌温燥伤阴之弊;利水药取平淡之味,避峻烈攻逐之性再伤阴液。
二是宜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如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以利尿,滋阴药选阿胶、龟胶等;木通可损害肾功能,甘草有引起钠水潴留,对此证反复发作的患者最好不用或少用。若能取气阴双补功效的药物更佳。如黄精,既可养阴,又可补气。
三是要伍用少量活血化瘀药物,长期阴液耗损可导致瘀血的产生,加用较为平淡的活血化瘀药物后,有利于滋阴药物发挥效应,以及有化瘀利水之效。
四是此证患者成病时间相对较长,用药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因此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守法守方,切忌任意改弦更张。
五是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若忽视这一根本问题,单用育阴利水法仍然有它的片面性。
六是除药物治疗外,饮食、护理要密切配合。宜选既有营养又不碍于脾胃运化,既有利治疗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之味。注意寒温变化,防止外邪再次罹害。注意皮肤受损,防止感染发生。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麻黄汤与肺通调水道理论

通过宣发肺气达到利小便、消水肿的目的,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内经》讲的肺「通调水道」的理论。《内经》认为,肺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器官,在人体的水液代谢中,肺是负责将水液输送到膀胱,原文讲「肺通调水道,

医学百科 熟地黄重剂应用探讨

●熟地黄主滋阴养血,善补真阴,可治疗诸劳虚损,阴虚阳虚俱可应用。依张景岳之言,则对于外感表证、呕吐、泄泻、痢疾、水气、痰饮、肿胀、反胃等病皆可应用。●今人不敢用大剂量熟地黄,恐其滋腻碍胃,殊不知对于急

医学百科 须用经方理论解读《伤寒论》(上)

「咽中干、烦躁,明明是阴虚生热,为何用甘草干姜汤治疗?」「治疗又用桂枝汤、又用甘草干姜汤、又用承气汤、又用四逆汤,这条到底是什么证?」不少医者常对《伤寒论》第29条提出质疑。《伤寒论》六经不同于《内经

《医学衷中参西录》 2.阴虚水肿

邻村霍氏妇,年二十余,因阴虚得水肿证。[b]病因[/b]因阴分虚损,常作灼热,浸至小便不利,积成水肿。[b]证候[/b]头面周身皆肿,以手按其肿处成凹,移时始能撤消。日晡潮热,心中亦恒觉发热。小便赤涩

医学百科 从肝脾胃失调论治复发性口疮

口疮是指口舌疮疡或糜烂的一种病症,局部灼痛,常反复发作久久不愈。传统理论认为多有心脾积热,外感热邪,阴虚阳亢或虚阳浮越而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疮多发生于口、唇、舌、颊等黏膜,多由于精神紧张,熬夜

医学百科 《内经》论水肿

水肿证因水氾滥肌肤而浮肿,《内经》称为「水」、「水胀」。《灵枢·水胀》对水肿症状进行了描述,云:「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

医学百科 中西医理论真的不可通约吗

中医理论是古代自然哲学形式的医学理论。它既非纯古代哲学理论,也非纯古代自然科学理论,而是古代哲学与古代自然科(医)学混而不分的一种模糊状态的理论,笔者简称为「自然哲学医学」理论。由于中医理论未达纯古代

医学百科 肺阴虚证和心阴虚证鉴别

定义肺阴虚证:肺金阴液不足,失于润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及虚热证候。心阴虚证:心脏阴血不足,心神失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虚热证候。病因肺阴虚证:久咳不已,

医学百科 眼部水肿案

谭某某,女,62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眼部水肿已有半年,偶有下肢肿,西医检查肝肾功能均为正常,眼睛经常流泪,夜间睡眠不实,梦多,白天嗜睡,睡醒则汗出,喜饮,素来脾气急躁。食可,大便偏干

医学百科 阴阳理论不是对立统一理论

今日之大学教科书有谓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者,又说古人所用的「阴阳」,主要是为了说明人体病理和生理的矛盾统一现象。殊不知,这是一个不能成立的片面定义。笔者认为张仲景的一部《伤寒论》讲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