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吴茱萸外用举要
Posted 吴
篇首语:有时候总感觉别人忽略了自己,想想可能是自己太闲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吴茱萸外用举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吴茱萸外用举要
吴茱萸,辛,苦,大热,归肝、肾、脾、胃四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临床常用寒滞经脉诸痛证,如寒疝腹痛、厥阴腹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及寒湿脚气肿痛。因其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作用,也常用于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泛酸或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还用于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取其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之效。然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又有小毒,故临床常用量为3~6克,轻浅之证或可获效,而阴寒重症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笔者根据清代吴师机「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用吴茱萸外治诸病,现简介如下:
寒疝腹痛:吴茱萸30克,小茴、丁香、肉桂、细辛各10克。共研细末,陈醋调膏,贴于脐及痛处,每日一次。
厥阴头痛:吴茱萸10克,川芎、白芷、细辛、独活各6克。共研细末,陈醋调膏,贴于脐、百会穴,每日一次。
虚寒痛经:吴茱萸10克,桂枝、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各6克。共研细末,白酒调膏贴脐、关元、气海穴。经前一周开始,经来停用。
胃寒呕吐:吴茱萸10克,生半夏、苏叶、旋覆花各6克。共研细末,以鲜生姜汁调膏贴脐、足三里(双)、涌泉(双),每日一次。
五更泻:吴茱萸15克,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五倍子、乌梅各10克。共研细末,陈醋调膏,贴于脐、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每日一次。
小儿咳嗽:吴茱萸6克,麻黄、杏仁、细辛、干姜、五味子各3克。共研细末,以鲜生姜汁调膏贴脐、肺俞(双)、涌泉(双),每日一次。
小儿哮喘:吴茱萸6克,明矾6克,沉香3克。共研细末,以鲜生姜汁调膏,贴脐及涌泉(双),每日一次。
小儿流涎:吴茱萸6克,生南星3克.共研细末,陈醋调膏,贴涌泉(双)。
小儿荨麻疹:吴茱萸6克,防风6克,蝉衣6克。共研细末,陈醋调膏,贴脐、曲池(双)、血海(双)。
相关参考
中医认为,大蒜性味辛温,具有解毒、散痛、止泻、驱虫、止血、祛风、祛痰的功效。以下介绍几种大蒜外用治病的方法:滴鼻法:取大蒜适量,去皮后捣烂取汁,以蒜汁滴鼻,每日3次。可治感冒鼻塞,还可预防流感。外敷法
根据中药内服的安全性,来确定其可否放胆外用,是中药外用的原则。硫黄外用遵从了这一原则。关于硫黄的毒性,虽有《吴普本草》记载硫黄「医和、扁鹊曰无毒」,但历代本草多记载本品有毒。严格来讲,纯净的硫黄是无毒
冻疮是机体受低温侵袭而引起的局部损伤。冻伤部位以身体的末端和暴露部位,如手足、耳鼻、颜面等处多见。由于寒冷侵袭,引起居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代谢失常,而出现局限性红斑、肿胀,严重时
临床上常见局部疼痛疾患,甚则红肿剧痛,而内服药治之不效,更有不接受内治者,以下方法治疗有效。取芒硝、乳香、没药、香白芷、细辛,各等分,研为细末,拌匀,醋调成糊状即可。先将患处洗净,然后将药膏趁热外敷,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病变所致。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可向上肢放射合并头晕,少数出现四肢麻木无力,颈区活动受限,甚者僵硬。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外用合治,收效良好。 外用方:葛根60克,桂枝30克
海桐皮汤出自《医宗余鉴》卷十八。由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川椒、川芎、威灵仙、当归、红花、防风、白芷、甘草组成。煎汤熏洗患处,治跌打损伤,筋翻骨错疼痛不止。具有舒经活络、行气止痛之效。方中海桐皮、
六神丸由人工牛黄、麝香、蟾酥、珍珠粉、冰片、百草霜组成,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功效,内服常用于口疮、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数年来经临床验证,外用六神丸治疗以下疾病有良效:治腮腺炎:取六神丸30粒,研碎
冰硼散由硼砂、冰片、玄明粉、朱砂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传统应用于咽喉肿痛、牙龈疼痛、口舌生疮等病症。近年来,临床发现它外用治病的新用途:感冒鼻塞:冰硼散适量吹入鼻中,能使鼻黏膜肿胀消
大蒜是天然广谱植物抗生素。中医认为,大蒜性味辛温,具有解毒、散痛、止泻、驱虫、止血、祛风、祛痰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中约含有20%的挥发油,其所含的辣素,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白喉杆
1、王不留行、红花、茜草、菖蒲、黄柏、滑石、艾叶、香附各10克,共研细调匀,治疗时取少量药末,加适量白酒调成糊状,置于洗净的肚脐窝,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更换1次,10次为1疗程。2、龙胆草10,苦参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