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忽思慧:中国的大长今(下)
Posted 羊肉
篇首语:人生要事在于树立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忽思慧:中国的大长今(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忽思慧:中国的大长今(下)
多食羊品多食羊品是忽思慧《饮膳正要》养生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聚珍异馔」所载的95方中,有77方是以羊的各部位为主料或配料的。其中,有 59方以羊肉为主料,占此类食疗方的绝大多数,有的用到羊肉一脚子(即一腿羊肉),有的用到羊肉二脚子或三脚子,个别的还用到整只羊。还有一些食疗方用到了羊的心、肝、肺、肾、蹄、皮、血等。「食疗诸病」篇载61种食疗方,其中12种与羊肉有关。翻阅元代末年所编的北京地方志《析津志》我们会发现,书中只有羊市而无豕市,说明当时羊肉比猪肉更受大都人欢迎。
《饮膳正要》第三卷记载:「羊肉味甘,大热,无毒,主暖中、头风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羊头凉,治骨蒸、脑热头眩、瘦病。羊心主治忧恚膈气。羊肝性冷,疗肝气虚热,目赤暗。羊血主治女人中风血虚,产后血晕闷欲绝者,生饮一升。羊五脏补人五脏。羊肾补肾虚,益精髓。羊骨热,治虚劳寒中羸瘦。羊髓味甘温,主治男女伤中,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羊脑不可多食。羊酪治消渴,补虚乏。」
看来羊的一身都是宝,除了羊脑不可多食,其他各部位都有补益作用。现在人们常用的主要是羊肉和羊肝,羊肉营养丰富,能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暖身祛寒,因其性大热,在冬季食之最适宜,身体虚弱者更应经常食用;羊肝能养肝明日补血,可治疗肝虚目昏、夜盲、眼干燥等症。其实羊的其他部位如头、尾、蹄、皮、血等亦各有其滋补作用,人们也不妨试试,给日常膳食增加一些种类。
多饮汤煎
汤煎是忽思慧《饮膳正要》养生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诸般汤煎」部分主要记载了58种饮品,以食物或水果煎汁、油、茶为主,剂型有汤、煎、油、茶、膏、水,甚至丸、散、饼等,大部分属于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饮料类食品。汤煎类也不都是液体,具体的实物剂型与名称也有不符者,如仙术汤、杏霜汤、山药汤、生姜汤、茴香汤其实是散剂,木瓜汤其实是膏剂。从功用看,有生津止渴的桂浆、桂沉浆、荔枝膏等,有和脾胃进饮食的枣姜汤、四和汤等,有润肺治咳的杏霜汤、山药汤等,有解化酒毒的橘皮醒醒汤、梅子丸等,这些都是日常保健中不可缺少的保健方,有的方中还用了人参、麝香、檀香等贵重的中药,堪称滋补佳品。
勿犯饮酒禁忌
我国从先秦至南宋时期所饮的酒都是发酵酒,属第二代人工饮料酒,未经蒸馏,含酒精量很低,这就是古人饮酒量多而很少喝醉的原因。到了元代则不然,元代发明了蒸馏酒,能够将粮食酿造成烧酒,即白酒。《饮膳正要》卷三载:「阿剌吉酒,味甘辣,大热,有大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剌吉。」其记述了阿剌吉酒的性味、功用与制法。从以好酒蒸熬取露的制法看,当属后世所称的白酒。元代以后类似的记载逐渐多了起来,白酒也逐渐成为中国各地的常见饮料。
白酒属第三代人工饮料酒,酒精含量较高,饮酒过度的危害性也就更加凸显出来。《饮膳正要·饮酒避忌》云:「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去恶气,通血脉,厚肠胃,润肌肤,消忧愁,少饮尤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
凡事往往有一利就有一弊,少量饮酒虽然对身体有好处,但如果控制不当,其害处就会远远超出益处。那么,能够很好控制饮用数量的又有几人呢?所以对待饮酒应采取少饮尤佳、不饮更好的态度。当然,酒也是重要的中药,因治病需要而饮又当别论。
忽思慧在「饮酒避忌」中着重谈了醉后的害处和应避忌的事项。他说:一次饮酒不能过量,一旦感到喝多了,应该想办法迅速吐出来为好,不然易生痰疾。即使喝多了也要避免酩酊大醉,大醉可使人终身百病不除。酒不能长期连续饮用,易腐烂肠胃,渍髓蒸筋。忽思慧又说:醉不可在风口处睡卧,易生风疾;醉不可让别人扇风,易生偏枯;醉不可在露天处睡卧,易生冷痺;醉不可骑马及蹦跳,易伤筋骨;醉不可憋忍小便,易成癃闭、膝劳、冷痺;醉不可憋忍大便,易生肠澼、痔疮;醉不可勉强持重举力,易伤筋损力;醉不可在湿地上睡卧,易伤筋骨,生冷痺痛等等。忽思慧的这些告诫值得人们注意,尤其值得嗜酒之人高度重视。
注意饮食卫生
忽思慧对饮食卫生也很重视,其观点主要集中在「食物利害」、「食物中毒」、「禽兽变易」等篇中,并反复予以论述。他提醒人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烂煮面,软煮肉,少饮酒,独自循」。就是说,面条要煮得烂一点儿,肉要煮得软一点儿,酒要喝得少一点儿。尤其应按照要求坚持不懈地去做,不需要别人监督,不需要外界强迫,这就是忽思慧所说的「独自循」。
忽思慧强调不食用不洁或变质的食物,防止病从口人。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饮食卫生措施。发酵、发霉、发臭的变质食品,不仅不能供给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反而由于食物的腐败变质,会对人体产生害处。他有一些辨别食物是否变质的方法,如「面有毙气,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用。浆老而饭溲,不可食。」又如「饮酒酒浆照不见人影勿饮。」
忽思慧还在医学中首先使用了「食物中毒」这一术语,并列举了许多有效的解食物中毒的方法,有的方法沿用至今。
讲究个人卫生
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还谈到讲究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如「凡食讫,温水漱口,令人无齿疾、口臭。」这是提醒人们吃完饭后要用温水漱口。又如「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凡清旦盐刷牙,平日无齿疾。」这是提醒人们应早、晚刷牙。又如「凡夜卧,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疾。」这是告诉人们夜晚就寝以前用温水洗脚的好处。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晚上洗脚等,这些都是人人需要养成的个人卫生习惯,完全符合现代卫生学的要求。
相关参考
《饮膳正要》 作者:忽思慧。朝代:元。年份:公元1314-1320年
毛泽东曾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说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如今中国人民已经用「中国精度」、「中国深度」证实了他的预言,实现了神九飞天——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圆满成功;蛟龙入海——载人下潜成
中医思维方式的建构深受中国哲学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药理论是在中国哲学指导下的独特思维方式的阐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思维方式具有情感思维的升华、经验思维的总结以及形象思维的智慧。对于中
《饮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撰。前有天历三年常普兰奚进书表,虞集奉敕序,盖元代饮膳太医官书也。明景泰间重刻于内府。此本《宋楼藏书志》作元刊元印,余向见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同出一刻而楮印较逊。有景泰年
食养专着。元·忽思慧等着。三卷。成书于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并于同年刊行。本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养生避忌,妊娠、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四时所宜,五味偏走及食物利害、相反,中毒等食养基础理论;二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医学、药学研究的两项成果在国际上获奖。屠呦呦研究员因为在青蒿素研究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拉斯克奖,王振义院士、陈竺院士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研究中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及开发
中国医学是以辨证为特点的医学,整体观念是其核心内容。妊娠的诊断方法也无不如此。所以偏面的、单纯的以凭脉断胎的作法是不科学的。然而一旦妊娠,在一定的状态下脉象是可以反应出来的,在没有实验医学时的我国古代
阴阳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对立统一理论,而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阴阳理论不是对立统一理论,2011年6月22日《中国中医药报》第4版《阴阳理论不是「对立统一理论」》一文即持此论(以下简称「马文」)。笔者认
「三神」包括「元神」、「欲神」和「识神」。元神与生俱来,是「神」最重要的部分,主宰人的生命。「识神」基于「元神」,生于后天,是学习与积累的心理活动。「欲神」是源自本能的心理活动,包括各种内在深藏的欲念
中医脉象,几千年来一直以自然界一些现象来比喻、描述医生指下切脉的感觉;亦曾有人用模式图示意各种不同脉象的变化,以便使初学者心领神会。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医家、学者,不病足于这种朴素唯物的认识法,恒思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