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桂枝汤证的八项注意

Posted 阳气

篇首语: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桂枝汤证的八项注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桂枝汤证的八项注意

《伤寒论》全书原文共有396条,而论桂枝汤证及桂枝加减汤证的原文就有50余条。细读原文可学习张仲景的辨证施治特色,从而正确辨证、处方用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笔者认为,《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治证众多,用法最详,对临床上运用桂枝汤的要求颇为详尽,可归纳为八个注意事项。
桂枝汤证辨证须准
桂枝汤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滋阴和阳)之功。一治营卫不和,寒伤卫阳的伤寒中风表虚证。如12条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如13条又云「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二治营强卫弱,卫阳不固或卫气不和之自汗证。如53条云:「病常自汗出者……宜桂枝汤。」三治误下伤阳,阳气上冲之太阳病变证。如15条云:「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四治产后中风。《金匮要略》:「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发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桂枝汤)。」
总之,桂枝汤只能治疗体虚外感证,卫阳不固之自汗证,产后中风及太阳病下之后的变证等。若是无汗、恶寒、脉浮紧之伤寒表实证等,则不是桂枝汤的治疗范畴。
药物炮制不可省
药物炮制的目的是改变药物的异味异性,加强药物的独特功效。如方中言「桂枝去皮」意在去其发表之性,加强温阳解肌之功。「生姜切(碎)」意在煎煮时容易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大枣劈(烂)」是恐大枣皮厚,不易煎出其和营成分,所以方后特别强调「嚼咀三味」。甘草「炙」意在去其清热化痰之性,加强温中益气之功。
煎煮方法蕴深意
原方中说:「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关键在「微火煮取」。桂枝芳香气薄,若猛火煮取则易使药性丧失,且「补益药宜文火久煎(以取其味)」,桂枝汤文火煮意在促药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达到温补阳气之效。此种体虚外感方药的煎煮方法在临床上值得重视,如此才能达到桂枝解肌、芍药敛汗,生姜发表,大枣和营,甘草安内攘外之效,以奏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之功。
服药调护有原则
「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服桂枝汤时,「寒温」必须适当,过温(热)则服而不受,过寒(凉)则服后达不到热以助阳的作用。服药后间隔一刻钟(「须臾」)再吃碗热稀粥以借谷气,助其汗源。「温覆」意在避免当风受邪,温覆一时许而发其汗,临床上亦可喝些米汤、开水使其津液内充,汗源充盛,保温取暖而易酿汗逐邪外出。
发汗不可过
服药后,「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桂枝汤是治体虚外感,发热,汗出者。发汗的护理原则是: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慎避风寒,必须达到发汗不伤正,汗止不恋邪的目的。否则发汗不到位,无汗而邪不能除,过汗则不仅易伤阳气,而且易竭阴津,加重病情,原病反而不能治愈。
重症病人服法有别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三服尽。」桂枝汤一次煎成,煮取三升,分三次服。若病轻者,服一次汤药病证解除,则应停服余药,不必尽剂。若病重者。若服药后无汗病症不除,则应缩短服药间隔时间,半日内服完余剩之药。病情特别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若病轻者,一服汗出病差者,则止后服,余剩药液就要倒掉,不应该服完余药,否则过汗伤正,原病不去又添新疾。若病情重者,只要辨证准确,应谨尊方意,守法服药,直至病愈。
服药后饮食讲宜忌
原文说:服药后「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生冷饮食易伤胃中阳气而殃及卫阳,粘滑之物易破药物辛味而不利于发散邪气。肉面之物易滞碍脾胃,五辛之物易耗散正气,酒酪之物易散乱精气,臭恶之物易碍桂枝芳香,这些都不利桂枝汤药物疗效的发挥。桂枝汤本为体虚外感及卫阳不固之自汗证而设,为辛酸甘温之剂。辛则发散以祛邪,酸则和营以敛阴,甘则护卫益气,温则温助卫阳。服药期间宜吃清淡饮食,以助桂枝汤药物发挥疗效,共收滋阴护阳,调和营卫之功。
邪气重者针药并施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对一些邪气较重,经气郁滞的病人,常出现服药不见汗出,反而增添烦躁,甚至则周身不适,不可名状者,可在服药的同时,加用银针。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俞穴,为一身阳气之枢纽;风府乃督脉经俞穴,总督一身之阳气,针刺风池、风府以解阳气被郁,疏散风邪,调整太阳经气。针刺的同时,再用桂枝汤发散而祛除邪气。这种针药同施之法,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特色。
总之,桂枝汤在临床上应用很广,在辨证施治上更具特色。药物炮制时必须「咀嚼三味」,煎药时必须「微火煮取」,药后护理必须「啜热稀粥,温覆令一时许」,发汗时必须令「遍身絷絷,微似有汗」,病轻者「不必尽剂」,病重得「日服二三剂」,反烦者,加刺风池、风府。自汗者「先其时发汗」。所以,熟读《伤寒论》,用理论指导临床,以实践检验理论,细心体会,反复琢磨,从中可以体会到张仲景不仅重视辨证施治,也相当重视药后的调护,其学术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论》的始终。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桂枝类方治疗银屑病

黄煌所著《中医十大类方》中桂枝类方包括24首方剂,主治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桂枝汤证的影子。桂枝汤为「古代的补益剂」、「非发汗方」(《经方的魅力》),「是针对皮肤干枯、舌淡,调理体质的方」,这些

医学百科 太阴病桂枝汤证

太阴之病,有时可由汗解者,然必须病机有外越之势,原非强发其汗也。《伤寒论》原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脉浮者,乃太阴之病机外越,原可因其势而导之,故可服桂枝汤以发其汗也。若其脉之浮而有力者,

医学百科 太阳病桂枝汤证

病名伤寒,而太阳篇之开端,实中风、伤寒、风温并列,盖寒气多随风至,是中风者伤寒之诱起也。无论中风、伤寒,入阳明后皆化为温,是温病者伤寒之归宿也。惟其初得之时,中风、伤寒、温病,当分三种治法耳。为中风为

医学百科 小柴胡汤证抓主症

小柴胡汤证的主症,依据《伤寒论》第263条和第96条,可以概括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临床上,我们可以见到表现典型的小柴胡汤证患者。曾治疗一老者,女性,「感冒

医学百科 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证

桂枝加葛根汤是治太阳兼阳明之有汗者。至太阳兼阳明之无汗者,《伤寒论》又另有治法。其方即葛根汤。《伤寒论》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

医学百科 小柴胡汤解析与临证

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少阳病的经典名方。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有17条,在《金匮要略》中,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有3条。柴胡汤的方药及药量配比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

医学百科 解表剂服用后注意事项

解表剂是通过解肌药使人体出汗,达到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大类,辛温解表代表方有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辛凉解表代表方有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等。在服用这些药剂时要注

医学百科 阳明病葛根黄连黄芩汤证

乃有其病原属太阳,误治之后,而又纯属阳明者,葛根黄芩黄连汤所主之病是也。《伤寒论》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黄连黄芩汤方】葛根半斤

医学百科 阳明病白虎加人参汤证

白虎汤之外,又有白虎加人参汤,以辅白虎汤之所不逮。其方五见于《伤寒论》,今试约略录其数节以为研究之资料。《伤寒论》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

医学百科 中药处方勿忘注明忌口

《伤寒论》第12条桂枝汤证中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在这一条的「桂枝汤」方后注中特别指出:「禁生冷、黏滑、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