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中医药文化研究新视野
Posted 文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中医药文化研究新视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中医药文化研究新视野
与中医相关的一切,都属于中医文化。中医典籍序文内容丰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仔细研读,妙趣横生,或能了解作者作书之由,或能考证一书之版本,或能探后世之评价,或能挖掘一段鲜为人知的曲折故事。序文研究是中医文化研究的新视野,然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总结与更深层次的探讨,使之处于「阑珊处」。全面挖掘解读序文,是一个重要的尚待拓展的研究领域。序文是作者对作品的引言,或是请别人撰写对作品的介绍或对本书内容的评论。通过序文,通常可以获悉作者的写作主题、范围、宗旨和经过等。就医籍序文而言,不仅能了解以上基本内容,还可以探究医家的社会地位、治学精神及医学源流、学术所宗、个人门户倾向等。元代王构《修辞鉴衡》:「序者,绪而陈者也。」陈绎曾《文说》:「序宜疏通圆美,而随所序之人变化。」又有清人王之绩认为「自古迄今,文章用世,惟序为大,更无先于此者」,可见序文的重要地位。
叙作者之主旨
南宋王应麟《玉海·辞学指南》:「序者,序典籍所以作也。」清程应旄曰:「古人作书,大旨多从序中提出。」如张仲景《伤寒论·自序》,先是批判士人「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而是「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及致祸至,则求诸巫祝,整个社会风气如此,「举世昏迷,莫能觉悟」。又说家族因伤寒死者甚多,「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于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希望后世医家能见病知源,思过半矣。仔细读来,不仅了解到仲景作书的缘由,更能体会到他对医学现状的痛心疾首。程郊倩曰:「余读《伤寒论》仲景之自序,竟是一篇悲天悯人文字。」张利明等通过此序的研读,认为张仲景是「一位不能顺从和迎奉腐败政局的官员」,不能从政治上解救民众,只好留心医药,解除民众的疾病之苦。又如曹颖甫的弟子姜佐景在自序中叹世人疾苦「世之医者曾莫能识」,且「因中西医论战之亟,而中医学之真髓,竟莫能道之,不禁心怀悲愤,作《经方实验录》」。
考一书之版本
序文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版本最明显的特征。通过不同版本序文的对比,还能了解版本的流传及辨别版本的异同,也是区别版本最方便的手段。如王勇对通行《注解伤寒论》序文研究,发现汪济川刻本有郑佐《新刻伤寒论序》、江瓘《刻伤寒论序》、严器之《注解伤寒论序》;1955年商务印刷馆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张仲景《伤寒卒病论集》、林亿等《伤寒论序》、宋刻《伤寒论》的敕文;1963年人卫出版社与上同;1972年人卫再版删去郑序、江序及敕文;2004年则全部收录。赵开美刻本仅有严序,近代影印本亦有增补调整。通过不同版本的序文比较,可以较为快捷的区别版本。另外也有些书籍因流传过程序文缺失,致后世版本多不清楚,如《涵芬楼烬余书录》:「《新刊袖珍方》四卷。明洪武刊本,十六册。前后无序跋,亦无撰人名氏。首总目,以仁义礼智为序,次分目,又次文行忠信为序。半叶十六行,行二十六字,高标准尺十二寸五分弱,广十九寸七分,行密字小,镌刻未精,时见讹字。……至书名增『大全』二字,必后来建阳书肆所为,此则犹洪武原名初版耳。」
看后世之评价
中国学问常讲究学有所宗,后起之辈常在序里提到自己的学术渊源。而从这些序文里,亦能看出某医家对后世的影响。如笔者曾对孙思邈在后世书序的影响情况做过初步统计,发现有60余篇书序提到孙思邈,涉及本草、方书、诊法、针灸、临床各科,还包括医案、养生食疗、医经、伤寒金匮类及综合性医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孙思邈对后世的影响范围之广。如《脉确·赠医师贾某序》:「思邈以绝人之识,操慈仁恻厚之心,其列《千金方》《翼》,及工害人之祸,至为愤切。」又如黄元御《素问悬解·自序》:「玉楸子盛壮之年,雍正甲寅,时年三十。误服庸工毒药,幸而未死。遂抱杜钦、褚炤之痛,愤检汉后医书,恨其不通。通者,思邈真人《千金》一书而已。」
观学术之发展
有些序文在提到学术渊源时,常把医学发展脉络梳理一番,从一定意义上说,医籍序文在古代又充当了医学史研究的角色。如皇甫谧《甲乙经·序》就是一个代表,他从「夫医道所兴,其来久矣,夫上古神农始尝草木」写起,一直谈到周秦和汉晋,涉及医史人物15家(神农、皇帝、岐伯、伯高、少俞、雷公、伊尹、俞跗、医缓、扁鹊、医和、仓公、华佗、张仲景、王叔和),医学著作7部(《神农本草》、《黄帝内经》、《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旁及社会人事现象以及与医学有关连的轶闻故事。皇甫谧的序,为研究晋代和晋以前整个中医史概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探他序之故事
通过序文字词的解读,常能发现序文的真伪,作序者何人,与作者关系如何以及序文背后的曲折故事等等。如罗炳良对尤袤《遂初堂书目》序跋考辨,认为「杨万里之序名为《益斋藏书目序》,而非《遂初堂书目序》。至于陆友在该书跋尾所载李焘之言,乃是误植杨万里的序文。」又如李小湖先生为费伯雄《医醇賸义》题辞,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李小湖字连琇,临川人,在咸丰年间督学江苏,曾因无嗣求医于费氏。又如王世贞《本草纲目·原序》以流畅的文笔、生动的修辞及信手拈来的运用典故而被称为医籍序文中的佳作。陈晓林认为其运用用典、比喻、排比、借代、对偶、倒装、委婉、设问、兼格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增添文采,凸显文章主旨。然也有学者却从「谒」、「窥」等字词及过分的赞美、假大空的文风,看到了李时珍的艰辛、谦卑和王世贞的傲慢、虚伪。
总之,医籍序文内容丰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仔细研读,妙趣横生,或能了解作者作书之由,或能挖掘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故研究中医文化切不可忽视医籍序文的研究。然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中医领域对此研究甚为不足,使之处于「灯火阑珊处」。更有出版社在书籍的再版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删减序跋,如陈存仁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提到其《中国药学大辞典》再版时被删掉自序及章太炎、肖龙友、焦易堂等序,使后世读者难以探其幽微,颇为可惜!多关注一下医籍序文吧!或许正是在这「阑珊处」,就隐含着你苦苦追寻的答案。
相关参考
「中医文化就是中医药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医文化的三大核心即中医的观念、认知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医文化是中医医院特有的文化,是中医药行业的精神家园。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指出:加强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塑造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精神、人文环境
「梨花风起正清明」,转瞬又到清明节了。清明节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礼俗,中医药文化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明踏青强身健体 《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此时春暖花开
近年来,随着中医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医临床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医临床研究还存在诸多乱象和误区,编造实验数据者有之,用西医之方法验证中医者有之,更有以中医研究之名而做西医研究之实者
中医药文化环境谨防同质化?最近几年,各地的中医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纷纷开拓思路,创新形式,把中医医院打造成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特别是在中医药文化环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浓郁的文化特色。近年来,甘肃省中医院十分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把中医药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创新理念、寻准模式、搭建平
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决定了证侯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血瘀证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近50年来,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血流动力学、微循环、血小板功能、
由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10年组织开展的高校中医药文化认同性问卷调查显示,非中医药学类高校学生中,中医药文化知识由学校传授的只占了14.2%,其传播方式以家庭和医院及其他为主;中医药学类高校学生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蕴含着中华文明特有的哲学思维和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是科学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中医热」的全球升温,学习中医药知识、了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高等教育多样化理念为指导,顺应高等中医教育规范化发展趋势,通过学术研究、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等环节,将现代院校教育优势与传统师承教育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