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

Posted

篇首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

?「方证相对」学说是在彻底否定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20世纪初,当时中医学界绝大部分学者都明白:「方证相对」其实就是「废医存药」的代名词,所以几乎无人响应与赞同。
?「方证相对」学说否定病机理论,从某种程度说,即回到中医学还未形成理论医学之前的「经验医学」,是中医学的倒退。
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刘方柏同志读罢笔者于2015年6月26日在《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发表的《病皆与方相应与方证对应无关》一文后,于7月15日同版发表《仲景之方 因证而设》提出商榷。7月22日,笔者在同版以《方与证之间的基础是病机》一文回应之;8月6日,刘方柏同志又发表《方对应的是已包含病机的证》与笔者再次商榷(以下简称《刘文》),细阅之后,令笔者如鲠在喉,不得不再次撰文以作答。
「方证相对」否定中医基本理论
《刘文》写道:「『方证相对』在当今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便早已不可动摇地确立了,这是对千百年来无数医家践行奉信这一法则的彰显」「『方证相对』早已成为中医积千年历史厚度,融今人研究心血的一大成果。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讲,它已成为了中医学的表征。」
笔者认为,这一由「方证相对」提倡者发明的「高论」,实属大谬不然。
笔者早已指出:1911以前的中国医家,没人提及「方证相对」,故「方证相对」绝对不可能是「中医学的表征」。
事实上,第一个提出「方证相对」的医家系日本汉方医学家吉益东洞。他在1764年刊行的《方极·序》中说:「仲景之为方也有法,方证相对也,不论因也。」之所以认为仲景《伤寒论》制方用药之法是「方证相对」,乃因吉益氏认为「医之学也,方焉耳」(《类聚方自序》)「《伤寒论》唯方与证耳」「医之处方也,随证以移,唯其于同也,万病一方;唯其于变也,一毒万方」(《类聚方·凡例》)。这种根据疾病外在表现的症候与方剂直接对应,不必审其病机的所谓「方随证转」「定证定方」,即吉益氏提出的「方证相对」说的真实内涵。
截至目前,国内学者在介绍吉益东洞及其「方证相对」学说时,均未明确指出其是在将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都彻底否定的基础上,才提出「方证相对」的。这些观点与论述,集中体现在吉益东洞的门人鹤冲元逸于延享四年(1747)编集东洞医说而撰就的《医断》一书中。
如其论「经络」:「十二经、十五络者,言人身气脉通行之道路,医家之所重也。然无用乎治矣,是以不取也。如针灸法,无一不可灸之穴,无一不可刺之经。所谓『所生』『是动』『井荥俞经合』等,亦妄说耳,不可从也。」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有心者可自查之。
当我们知道和了解了吉益东洞把中医基本理论都斥为「空谈虚论」、皆属「虚妄无用」,从根本上予以否定批判之后才提出「方证相对」时,中医学人还会不明就里、盲目跟风般地崇拜、追随所谓的「方证相对」么?
「方证相对」最初响应者寥寥
20世纪初,以研究《伤寒论》为特色的「古方派」开始崛起,这一点给近代中医学界以很大启发,特别是在「改进中国医学,假道日本较欧美便捷」的思想指导下,「古方派」「方证相对」说得到了占据中医学界主流位置医家的赞同和认可,代表人物便是「中医科学化的干将」——陆渊雷。
陆氏对日本江户医学的几位名家颇为推崇,尤其服膺吉益东洞,在其所著《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中,大量引用吉益东洞的观点与治验。由于二书最初作为上海中国医学院的教材使用,遂使得「方证相对」说逐渐在中国得以宣扬,并影响了一大批中医学人。
然而,当时中医学界绝大部分学者都明白:「方证相对」其实就是「废医存药」的代名词,所以几乎无人响应与赞同。
事实上,日本学者早就指出,明治维新后勃兴的汉方医学,「临床行使治疗与处方权的只限于取得西医执照的医师」,当代的汉方医家已然「不可能从头学起,《伤寒论》符合快、实用的要求」——换言之,「古方」之所以走俏,是被当成了「快餐食品」(《再介绍日本汉方古方派的学术观点》廖云龙译)。
了解这些实情后,我们还会赞同「日本汉方大有超过中国发展之势」的说法吗?
「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
进入21世纪后,「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能用中医的思路、方法看病的中医」成为名老中医和社会各界的普遍看法。在此情况下,一些「经方」研究者错误地认为将《伤寒论》的「方」与「证」一一对应,就是「辨证论治」特色的体现,并利用网络或傍附师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方证相对」热潮。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年轻学者李宇铭在《伤寒治内方证原意》一书中说:「日本古方派的吉益东洞认为『《伤寒论》唯方与证耳』,亦即是认为《伤寒论》的方剂理论,没有病机,而只有方药以及证候的对应关系。这种否定《伤寒论》具有病机理论的思想,至今在中医界仍十分流行,甚至提倡『抓主证』,即是每一首经方抓住最主要的一个症状即可使用,抑或提倡『药证』,即见某一症状即可用某一药物。这种思想,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中医的倒退,即回到几千年前中医还未形成理论医学之前的『经验医学』,只凭经验针对症状用药,而不考虑疾病原因。」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方证相对是辨证论治典范

●所谓方,指方剂;证,指证候、病机。认识疾病的关键是辨「证」,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是「方」。方与证乃是仲景医学的核心。●根据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得出其「证」(病机),施以相对应的方药,便为「方

医学百科 辨方证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金钥匙

方证是经方的主要内容之一,方证起源于神农时代,以八纲为基础理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渐渐发展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这即《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形成。国内外皆知经方神效,其魅力所在即先辨六经,继辨方

医学百科 方证是打开经方宝库金钥匙

方证并不排斥脏腑、经络辨证,恰恰相反,它是脏腑经络辨证的系统化、理论化成果,只是张仲景已经进行了辨证论治过程,并提供了现成的、精确的辨证论治结果——方证。经方安全可靠、简便廉验,比如桂枝汤,据考证源于

医学百科 方证对应是一个永恒课题

中医临证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辨证论治。医生通过四诊合参,辨出某某证,然后处方用药治疗这一证。也就是说,治疗的对象是证,治疗的工具是方。疗效的有无,取决于所开之方与所辨之证是否吻合。「有是证,用是方」,只要

医学百科 方证对应体现辨证施治实质

既然经方辨证体系引入「方证对应」来阐述经方的辨证施治实质,那么我们首先必须厘清「证」与「方」在《伤寒论》中的定义及其内涵和外延,及其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才能明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方证对应」。「证」

医学百科 方证相应治崩漏

近年来,冯世纶先生侍诊抄方,获益匪浅。冯先生常跟学生们强调,经方起源于神农时期,从单方方证到复方方证逐渐发展而来,与《黄帝内经》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要读懂《伤寒论》,首先要明了六经实质。《伤寒论

医学百科 腹诊方证运用四则

腹诊乃为中医四大诊法「望、闻、问、切」中切诊的内容,在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属于按诊的内容。七版教材对按诊定义为:按诊是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疼痛、肿块或其

医学百科 论方证对应中证之内涵

[FS:CONTENT_START]一般认为,辨病机、识证候、立治法、处方药,理法方药一体,以理统法,以法统方,以方统药的辨证论治过程是中医学的传统思维模式,这也代表当前主流中医学的观点。但也有学者撰

医学百科 体会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特征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温阳散寒,助阳解表,是治疗太阳少阴同病的方剂,在《伤寒论》原文中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其中「脉微细,但欲寐」为典型的少阴病特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分析本方证

医学百科 准确辨方证 活用经方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和经方,因其法度谨严、方药精当、疗效肯定而被历代医家公认为中医学的精华和典范。辨方证就是辨六经之证,从而准确选用某方的指征和证据。活用经方的首要条件就是会辨方证,临床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