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细辛探讨
Posted 张仲景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细辛探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细辛探讨
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其用途较多,然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因此用之者,多持审慎态度。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现就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以期有利于临床之正确使用。临证运用
发散风寒:细辛辛温,能发散风寒之邪,尤善散少阴经之风寒。伤寒少阴病,脉沉发热,仲景有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附子温阳,细辛配麻黄入里使风寒之邪外达而散。
温经祛寒:细辛辛温,能达经脉,与桂枝配伍,温经祛寒。如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仲景用当归四逆汤,以归芍养血,细辛桂枝温经祛寒,通草通血脉,草枣益气,合为养血温通经脉之方,临床用之以治下肢寒凝厥冷痺痛,往往收效。
行滞止痛:细辛香窜,具有行滞散结止痛之功,经络脏腑无处不到,故胸腹疼痛亦可用之。如胁腹疼痛,阳郁发热,脉弦紧者,为阴寒聚著所致,仲景以温寒之法,立大黄附子汤,以大黄之通下,配附子之辛热祛寒,细辛去痛,组成温下行滞止痛之剂。他如乌梅丸,治蛔厥腹痛,在寒热并用之方中,复加细辛,而起行滞止痛的作用。后世用细辛止痛,每随寒热不同而配伍他药。
温肺化饮:风寒闭肺,痰饮咳逆,常用细辛与五味子、干姜等同用,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痰饮为水所化,水为少阴所主。清代名医唐容川曰:「少阴为寒水之脏,寒则水气上泛,细辛散少阴之寒,故能逐水饮。」寒痰咳逆,则细辛辛开温化痰饮,五味子之酸以敛肺降气,以成开合相济之妙。
行阳化水:细辛温肾,有行阳化气行水之功。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本病阳虚阴凝,水饮积于胃脘。尤在泾注:此证水停气结,「不直攻其气,而以辛温药,行阳化气,视后人袭用枳朴香砂者,工拙悬殊矣。云当汗出如虫行皮中者,盖欲使既结之阳,复行周身而愈也。」唐容川曾说:「用细辛以达水中之阳,用附子以助水中之阳……阳出则阴消,而寒饮之水自化。」即说明细辛行阳化水之功,陈修园治疗正水之消水圣愈汤,即本方加知母,收效卓著。
相关参考
●细辛作丸散剂直接吞服,应牢记「细辛不过钱」,以确保用药安全;入汤剂时则无此限制,可加大剂量,但宜久煎,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还可采取煎浓汁少量频服的方法。●证属阴血虚、气虚、实热等,临床见口渴、
附子乃阴证要药,用之得当功效非凡,然用之不当则为患不浅,故近代名医恽铁樵云:「附子为最有用亦最难用的药物。古代医家中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在其所注《伤寒杂病论》一书(后世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仲景用附子不仅配伍精当,而且在用法、剂量及毒性的杀减等方面都非常审慎细致,示人以规矩。附子的生熟用法和煎服法纵观有关附子的经方不难发现,仲景凡取附子回阳救逆之功则生用,凡取其温阳补肾,温经逐湿止痛之功
《伤寒论》中虽仅有5方计7处用了细辛,其用量少则一两,多则六两,然可窥仲师善于妙用细辛组方之一斑。简要分析如下。细辛与干姜、五味子配伍细辛味辛性温,为少阴经之表药,能疏腠散寒,通阳化饮;干姜可温中散寒
●属于阳虚阴寒偏盛,寒邪痺阻经络,直犯脏腑等阴寒重证痛证;或寒湿内困胶结不化,痺阻经隧关节,经久难除等寒湿痺证;或大热伤阳耗阴,阴不敛阳,阳气将脱,阴阳离绝之危证,可大胆应用大剂量附子。●仲景用附子常
桂枝加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黄疸病》:「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全方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黄芪组成,具有调和营卫,通阳除湿之功,为仲景治疗黄汗,黄疸
风邪与肾脏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临床上运用风药治疗肾性蛋白尿不乏其人,但对二者关系似乎探讨不多。笔者从风性开泄的病理特性与肾主闭藏的生理功能方面,略作探讨。 风性开泄是指风邪具有疏通、透泄之性,
张仲景于《伤寒论》中论及黄疸,又于《金匮要略》中设黄疸病篇,今据两书探讨黄疸病证治规律如下。 黄疸正义 黄疸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尤以湿热交蒸所致的黄疸型肝炎较为多见。《内经》说:「湿热
芍药的配伍运用芍药加桂枝代表方桂枝汤。方中芍药、桂枝各三两,《医宗金鉴》:「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阴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
扶阳当理解为维护、增强、调理阳气的功能。是针对纠正阳气在量上的不足及质(功能)上的不用所采取的一系列治法的统称;它是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治法,以恢复阳气正常气化功能的方法。阳气是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