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食物中毒中医诊疗技术

Posted 食物中毒

篇首语: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食物中毒中医诊疗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食物中毒中医诊疗技术

  胃肠型食物中毒较常见,是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集体发病,潜伏期短,时间集中,病人有进食变质食物,海产品,醃制食品,未煮熟的肉、蛋食物史。各型食物中毒其感染症状基本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大便可为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血水样便,部分病人有畏寒、发热、头昏、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中医诊治
  中医文献中有许多类似细菌性食物中毒之记载,对本病主症腹痛、吐泻的病因,证治论述甚详。《内经》首先指出了本病风、热、寒、湿的致病特点。张仲景较系统地论述了呕吐、泄泻,提出了一些现在仍然行之有效的方剂,并且认识到呕吐有时又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反应,此时治疗,不应止呕。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治泻有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本病应属于中医外感热病中的「下痢」、「呕吐」、「泄泻」,严重者有明显的上吐下泻,可归属于中医「霍乱」范畴。
  1.湿热内蕴
  症状:起病急骤,吐泻并作,脘腹疼痛,吐下急迫,或泻而不爽,其气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多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金银花、茯苓各15克,黄芩、车前子各10克,黄连、通草、甘草各6克。若湿邪偏重者,可加厚朴10克,薏苡仁30克;夹食滞者宜加神曲、山楂、麦芽各10克;如有发热、头痛、脉浮等风热表证,可加连翘、薄荷各10克;如在夏季盛暑之时,可酌加藿香、香薷各10克,扁豆花、荷叶各6克。
  2.暑湿郁蒸
  症状:猝然吐泻交作,腹痛,呕吐物酸腐,泻下黄色水样便,或带黏液,气味臭秽,烦热口渴,胸脘痞闷,或伴有发热头重,肢体酸楚,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多濡数或滑数。
  治法:解暑清热,利湿止泻。
  方药:新加香薷饮合鸡苏散加减:香薷、厚朴、连翘各10克,金银花、扁豆花各12克,滑石15克,甘草、薄荷各6克。若表证较重者可加葛根15克,黄芩10克;若出现高热、烦躁,可加黄连6克,大黄10克;若夹食滞而见呕吐酸腐、大便奇臭者,可加神曲、山楂、麦芽、枳实各10克;腹痛肠鸣较重者,可加白芍10克,木香6克。
  3.寒湿内困
  症状:呕吐清水,泻下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口淡不渴,小便清而量少,或兼有恶寒,头痛,肢体酸痛。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化湿,散寒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紫苏叶、大腹皮、白术、厚朴、半夏、白芷各10克,云苓12克,桔梗、甘草各8克,生姜5片,大枣5枚。若表邪较重者,可加荆芥10克,防风6克;湿邪较重而症见胸闷食少、肢体倦怠、苔腻或白滑者,可加苍术15克,陈皮10克,猪苓10克,木香6克。
  4.食滞胃肠
  症状:先吐后泻,呕吐物有酸腐气味,泻下酸腐,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各12克,半夏、陈皮、莱菔子、连翘、枳实、香附各10克。若食积较重,脘腹胀满甚者,可加大黄10克,厚朴12克。
  5.邪盛亡阴
  症状:吐泻频繁,发热口渴,烦躁不安,皮肤干燥,眼眶凹陷,唇干齿燥,尿短色浓,其则昏迷。舌红绛而干枯,脉细数无力。
  治法:救阴存津。
  方药:生脉散加减:人参12克,麦冬20克,五味子5克。可加青盐适量,每日饮数剂以代茶,能饮为度。若烦躁或神昏者,可加用紫雪丹;若呕恶不止者,可加法夏、石斛、知母、竹茹以生津养胃、降逆止呕;以湿热为主者,可加服葛根芩连汤;以暑湿为主者,加服新加香薷饮;以寒湿为主者,加服藿香正气散;以食滞为主者,加保和丸,以达祛邪救阴之目的。
  6.阴竭阳脱
  症状:吐下无度,口干咽燥,目眶凹陷,神昏,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舌光红或淡暗,脉微细欲绝。
  治法:回阳固脱,益气救阴。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人参l克克,附子9克,龙骨12克,牡蛎30克,干姜、炙甘草各5克,麦冬20克,五味子5克。
  单秘验方
  1.鲜藿香一把,捣汁用开水冲服,或用藿香15克,水煎服。适用于胃肠型食物中毒。
  2.紫苏15克,水煎服。适用于胃肠型食物中毒。
  3.鲜生姜一块,捣烂,开水冲服或水煎服。适用于胃肠型食物中毒呕吐者。
  4.仙鹤草煎剂:仙鹤草30克,煎成100毫升,每日一次,口服,小儿酌减。适用于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者。
  5.川连9克、木香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两次。适用于胃肠型食物中毒者。
  6.香连丸、藿香正气丸、保和丸、木香槟榔丸等,选择其中一种,每次6~9克,每日两次吞服。适用于胃肠型食物中毒者。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针刺:主穴取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阴陵泉、气海,里内庭、公孙、中脘、神阙、关元等。配穴取合谷、上脘、下脘。耳穴取胃、交感、神门、大肠、小肠、脾、皮质下等。每日一次,留针20~30分钟,对于偏寒者可用温针灸。适用于胃肠型食物中毒者。
  (2)针刺:用消毒针点刺舌面中部3~4针,约一分左右深,使针刺处出血少许。适用呕吐恶心不止者。
  2.推拿疗法
  (1)推拿止泻:1揉神阙、气海,以腹内有温热感为度;2按揉足三里、内关。每穴约一分钟;3摩腹,按顺时针方向进行。适用于湿邪内侵和伤食的泄泻者。
  (2)推拿止痛:取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大肠俞等。采用摩、按、揉、一指禅推法等手法,能理气止痛。适用于胃肠型食物中毒腹痛者。
  3.外敷药物
  (1)热泻散:黄连12克,滑石30克,广木香 15克,吴茱萸10克。诸药混合粉碎为末,过筛,取药末10~15克,撒于2~8厘米布中间,分别贴于神阙、大肠俞,每日一次。适用于胃肠型食物中毒中湿热或暑湿泄泻者。
  (2)姜萸散:吴茱萸15克,生姜30克,大枣10枚,共为末,加热布包后烫天枢穴。适用于寒邪内侵的腹痛者。
  4.饮食疗法
  (1)本病病人的饮食应以清淡易于吸收、少渣少油、稀软为原则。呕吐病人可暂禁饮食,呕吐止后可给淡糖盐水、茶水。泄泻剧烈者,应多饮药茶、汤液(配有药汁的米汤、面汤)、果汁为主。病情稳定者,可给无渣的半流质食物如药粥、面糊等,待恢复后可改为普食。要注意食品卫生,忌食油腻、生冷、不易消化之物。
  (2)食疗方
  1马齿苋绿豆汤:新鲜马齿苋120克(干品60克),绿豆60克,煎汤服食。每天1~2次,连服3天,适用于湿热或暑湿泄泻者。
  2车前子饮:车前子(纱布包)30克,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渣,加粳米煮粥,分两次温服300毫升,治泄泻。
  3姜连散:生姜120克搾汁,黄连30克研末,文火烘炒加姜汁拌匀,以干为度。每服6克,绿茶送服,每天3次。适用于湿热泄泻呕吐者。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肠炎中医诊疗技术

肠炎是肠道炎症的泛称。根据发病的特点可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肠炎,是一种肠道黏膜急性卡他性病变;慢性肠炎,是肠壁黏膜炎症病变过程极为缓慢且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一种疾病,它由急性肠炎转化而来,腹泻为其主

医学百科 肺结核中医诊疗技术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可扩散至全身,并在组织内长期潜伏,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其病理形态以结节、浸润、干酪坏死和空洞形成等混合存在为特征。本病属于中医肺痨范畴,中医学对此论述甚

医学百科 疟疾中医诊疗技术

疟疾是由雄性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所致的原虫病。人类疟疾有4种,由4种不同的疟原虫引起,即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恶性疟原虫所致。传染原为现症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唾液中含有孢子的雌

医学百科 蛲虫病中医诊疗技术

  蛲虫病是由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人体回肠、盲肠和结肠等处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多见于小儿,以肛周瘙痒、烦躁不安为主要表现。潜伏期2~6周。局部表现肛周与会阴部奇痒,以夜间为甚,常影响睡眠;腹部隐痛、食欲

医学百科 锁骨骨折中医诊疗技术

锁骨是有两个弯曲的长骨,位置表浅,桥架于胸骨与肩峰之间,是肩胛带同上肢与躯干间的骨性联系。锁骨呈「~」形,内侧段前凸,且有胸锁乳突肌和胸大肌附着,外侧段后突,有三角肌和斜方肌附着。锁骨骨折较常见,多发

医学百科 异位妊娠中医诊疗技术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位着床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本病以输卵管妊娠最多见,约占异位妊娠的95%。且以壶腹部最多,其次是峡部

医学百科 小儿腹泻中医简易诊疗技术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属中医「泄泻」范畴。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腹泻是

医学百科 股骨头骨骺炎中医诊疗技术

股骨头骨骺炎又称扁平髋、小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变部位在股骨头的骨化中心,股骨头的形态因发生不同程度改变而导致股骨头与髋臼匹配关系失衡,晚期形成退行性关节炎。本病好发于3~12岁儿童

医学百科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技术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

医学百科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技术,中医偏方有用吗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好发于体质虚弱者、老年人或正气虚于一时之人。四季皆发,以春、秋季发病率较高。  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证  症状:疱疹红赤,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