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

Posted

篇首语: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

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例。特别是应用经方,一定要合乎经方药量之间的配比法度。《伤寒论》、《金匮要略》上所载的经方,因药味少而精,药量配比法度谨严,出神入化,疗效肯定,可重复性强而被历代医家公认为最能体现中医临床学术价值的精华。如桂枝汤,其药物配比是桂枝、芍药各3两,炙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功效在于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疗太阳中风证;而同样是这五味药,如果将芍药的剂量加至6两,功效就不仅解表,而且能温通,除腹中血痺而止「腹满时痛」;再同样是这五味药,如果将桂枝的剂量加至5两,功效就在于温通降逆,主治表虚而又有下焦寒饮上逆的奔豚证。如小柴胡汤,其药物配比是柴胡半斤(据中国国家计量总局编写的《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汉代1斤=250克;1两=15.625克),黄芩3两,人参3两,半夏半升,甘草3两。柴胡为主药,其用量非常重要,现在虽然用不了这么大的剂量,但无论开出的药量大小,柴胡与黄芩、人参、甘草之比为8:3:3:3的这个比例是最好要遵循的,特别是对于治疗发热等病证,如不按此比例用药,其疗效就不会理想。再如五苓散功效为解表通阳,化气利水,主治水肿,微热,心烦口渴等水湿内停不化津液,兼有表证者。应用此方也要注意药物间的配比,泽泻的量一定要大于其他药物的量,否则疗效就差。
临证体会,用经方遵守经方的药量间配比,应按原方规定的比例,要多全多,要少全少,不能随意为之。如果方证辨准了,按原方的剂量一定可以获效,有时依据患者病情及体质状况而用药,如果药量间的比例相符,用轻量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以下是治疗的一个病例。
石某某,男,40岁,2011年8月8日初诊。1周前因为感冒服用退热药过量而大汗,此后便汗出不止,动辄更甚,全身肌肉感觉发凉,心慌头懵,乏力,渴喜热饮,愈喝水则汗出愈多,舌淡苔白微腻,脉沉数。脉证合参,辨为少阴中风证,方拟桂枝加附子汤加味:炮附子9克,肉桂、白芍、炙甘草、生姜各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红枣6枚(掰)。3剂,水煎服。患者服1剂后汗出就明显减少,3剂服完痊愈。
患者因服药之误,致使汗出伤津损阳,阳气不足,心神不敛而致诸症。因为患者体质相对较强,故给予小剂量桂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敛汗。生龙骨、生牡蛎重以镇心,涩以敛汗,加之暗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意,能通阳宁心。方虽小,但药量之间的配比正确,疗效亦很好。桂枝易以肉桂,温阳固表敛汗力量更大。《本经》所载牡桂,就是肉桂、桂枝、桂心。汉代时桂枝和肉桂是不分的,所以仲景方中桂枝可以据证用肉桂代替。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方机对应用经方

「方证对应」是胡希恕先生伤寒学术之要点,被其誉为「辨证的尖端」。此辨证者,先辨六经,再辨方证,要求对应点较多。为探究经方功效的多维性和对应证机的多向性,拓展经方适应范围,灵活机动运用经方,发挥经方最大

医学百科 小柴胡汤解析与临证

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少阳病的经典名方。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有17条,在《金匮要略》中,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有3条。柴胡汤的方药及药量配比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

医学百科 经方治验三则

经方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经方以其「药少而精、出神入化、起死回生、效如桴鼓」而著称,笔者有幸跟随经方大家冯世纶教授学习,在恩师的指导下,临床常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疾病及慢性病,疗效满意。桂枝汤治疗上

医学百科 路老治顽疾

路老治顽疾路志正临床倡导综合疗法,内外同治,针药并用,食药结合,身心并调,以汤药配合熏洗、茶饮、针灸等法取效,常使顽疾药到病除。观其处方,药味少,药量轻,选药准,常融经方、古方、时方于一炉,灵活化裁,

医学百科 经方治疗的核心是察机用药

●不同时代经方家经方应用的整体风格,一定是由其所处的特定时空背景决定的。●临证用药是没有固定套路的,需要随「机」应变。●针对病机用药,不仅体现在「临证察机」上,而且可以「治发机先」,这是「对症状体征用

医学百科 方药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

方药量效关系有诸多影响因素,从药材和饮片的角度而言,包括药材的质量、药物炮制等;从处方角度而言,包括剂型、煎煮和服药方法等。以方药的煎煮、服法等为例,以抛砖引玉,探讨方药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方法

医学百科 何谓经方

经方起源于上古用药经验总结:通过文献及考古考证,经方起源于上古神农时代。神农时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时代,生活于大自然环境中,为了适应环境、认识大自然即用八纲(阴、阳、寒、热、虚、实、表、里)概念,体悟「人

医学百科 经方辨证

●经方辨证论治起源于神农时代的用药、方证经验总结,基础理论是八纲,经历代用药、方证经验的积累,大约在汉代,认识到病位不但有表证和里证的不同,还有半表半里的不同,因而由八纲发展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经方

医学百科 经方治愈反复发烧4年患儿

——冯世纶临证实录笔者临证喜用经方,但总感不悟经方真谛。因拜入当代经方大家冯世纶门下,日日侍诊于侧。老师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诊治处方,井然有序。近治一4岁男孩,反复高烧4年,使用经方4剂而愈,经方的魅

医学百科 呼唤经方回归

继承、发扬、创新是我们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走好中医路,做好中医人。为中医事业发展我们呼唤「经方」回归。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内伤杂病,著《伤寒论》《金匮要略》,建立辨证施治理论体系,创「经方」250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