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温阳化痰穴贴可防治呼吸道疾病

Posted 呼吸

篇首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温阳化痰穴贴可防治呼吸道疾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温阳化痰穴贴可防治呼吸道疾病

在我国咳、喘症状为门诊就诊原因的第二位,其见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属于中医「咳嗽病」、「喘病」的范畴。近年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其发病特点是不限年龄、反复发作、渐进性加重、终身带病,需要长期治疗,造成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消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寿命。
穴位贴敷是中医「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可与内治并行,能补内治之不及。2001年根据支气管哮喘病大都有冬季发病的特点,结合《张氏医通》消喘膏的组方,综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将甘遂、干姜去掉,斟酌功能配伍,结合药物加工配制,选用白芥子、百部、白芷,五味子、冰片等中药,形成了温阳化痰穴贴处方,至今应用于临床十余万人次,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穴位贴敷使用方法
选择具有平喘、止咳作用的穴位,以天突、大椎
及双侧肺腧、膻中穴位为主。
消毒准备:用消毒纱布把准备贴敷的局部皮肤擦净汗液即可。
治疗操作过程:根据不同的穴位,病人采用不同的体位,天突取仰卧位,大椎、肺俞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选准穴位。用消毒纱布把准备贴敷的穴位皮肤擦净汗液。取药饼固定在穴贴褙衬上,进行贴敷。贴敷后保留6~8小时。
治疗使用温阳化痰穴贴的时间为14天,每天贴敷1次,每次贴敷6~8小时。针对疾病急性发作期的咳喘可以即时选择上述穴位进行贴敷。
通过研究发现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化痰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较单纯常规治疗有着更好的效果并对肺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温阳化痰贴有助于缩短年住院日,减少住院花费,加之其安全无副作用,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温阳化痰穴贴疗法是规范管理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措施,符合「哮喘全球创议」的精神。而温阳化痰穴贴作为外用疗法,不但副作用少,而且具有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大大提高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依从性。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

医学百科 基于伤寒与温病辨识中东呼吸综合征

起源并蔓延于中东,散发于欧美,传播于韩国,输入于我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由于死亡率较高,对国际社会及我国有较大的威胁,加强对此病症的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加强对此疾病的防治研究,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监测等

医学百科 泽泻——降脂良药

现在患高血脂的患者越来越多,不但影响健康还会引发多种疾病。许多中药在治疗高血脂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能防治动脉硬化或兼有抗心绞痛、抗血栓形成、降低血压等作用。其中泽泻颇受青睐。功擅利湿化痰泽泻,系多年生

医学百科 身体七种响声的防治

在安静的环境中仔细聆听,你会听到自己有节奏的心跳声、均匀的呼吸声……这些声音都是身体正常运行的证明。然而,但身体出现耳鸣、咳嗽、打嗝等声音时,也许是你的健康正在亮「红灯」。健康:身体的七种响声提示什么

医学百科 益气温阳理中丸

理中丸,又名人参丸,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的方剂,原书中5处涉及此方。理中丸益气药有人参、白术、甘草,温阳药有干姜,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以益气为主,温阳散寒为次。理中丸既是主治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

医学百科 温阳降浊汤

组成:茯苓15克,白术12克,制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参6克,黄连5克,苏叶12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生姜12克。功能:温肾健脾,降浊和中,宣通水道。主治:肾脾阳虚,水气氾滥,浊邪内盛上逆所

医学百科 防治流脑的十二点建议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急性传染病,病情发展迅速,应早发现早治疗。若失于及时治疗,病理则由卫分气分转入营血,此时较难治疗,且易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

医学百科 温阳化气治口渴

口渴一症,临床多见。究其病因,可分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引起者,如风热感冒、阳明证及温病等。一般病程较短,总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等症可寻。内伤引起者,一般病程较长,多由阴虚引起,然由阳虚引起者也

医学百科 《本经》疑点两则辨析

杏仁主「雷鸣」析《本经》杏仁条谓:「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痺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因其功效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见长。盖肺气宣则咳逆上气消除;肺主气,司呼吸,喉为其系,肺气宣通,则咽喉疾病可蠲;

医学百科 温阳活血祛留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饮为阴邪,阳气不能蒸化而内停,凡饮邪停留之处,阳气被阻遏而不能展布,所以饮留心下,则背部当胃之处,感觉寒冷。尤在泾:「留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