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病毒性肝炎辨治再思考

Posted 肝炎

篇首语: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病毒性肝炎辨治再思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病毒性肝炎辨治再思考

临床必须把握的辨证要点:一是清热化湿应辨湿与热的主次消长,动态演变,兼夹它邪。二是久病入络应辨从气入血与瘀阻气滞的先后不同,湿瘀、热瘀两类性质。三是伏毒深蕴,应予宣透达邪。四是湿热首犯中焦,由脾及肝,故治肝当先调脾,但不在补而在健运。五是脏病传腑,当予兼顾并治。六是邪恋正虚,久病及肾,则当扶正抗邪,调养肝脾,培补肝肾。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不仅发病率高,有广泛的流行性,而且有大量的病毒携带者;因其起病大都缓慢、隐袭,易复发迁延形成慢性疾患,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故大多属于难治病范畴。
尽管西医抗乙肝病毒药取得重大进展,但仍有病毒变异、不敏感、停药反跳等问题。中医药的辨证治疗,虽能缓解、减轻临床症状,稳定病情,但其优势多表现在个体疗效上,在中药抗病毒药理筛选方面,尚难从临床得到满意证实。
如何才能突破这些难点,还应回归到中医自身理念上找答案、求出路,思考相应的对策。因机探析。
湿热逗留
审证求机,「湿热」是病毒性肝炎的始动病理因素,贯穿于疾病全过程的始终,表现于各个不同类型,或显或隐,或急或缓,轻重不一。
湿为阴邪,热为阳邪,阴阳交错,复合为患,故最难速化,湿遏热伏,热处湿中,湿遏热外,相互郁蒸,则缠绵难已,病难速愈。
进而言之,湿热不仅有湿重、热重、湿热并重之异,且有主次消长,动态演变,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这是临床治疗必须注意的着眼点。
湿性濡缓,重浊黏腻,随五气而从化,常多兼邪,湿从寒化而为寒湿者较少,湿从热化而为湿热者多。
久病络瘀
肝为藏血之脏,初病在气,久病及血,「初病在经,久必入络」。若湿热郁毒伤肝,每易邪入血分,瘀结肝络,由气郁而致血瘀,或湿瘀阻络,或热郁血瘀,瘀热互结。
鉴于肝炎发病的特殊性,既有从气及血的主要方面,也有邪伏血分,从里外发,由血及气,因血瘀而致气滞的一面。总之,湿热瘀毒深入血分,是导致病情持续迁延,形成慢性化的重要病理基础,必须重视。
伏毒深蕴
邪盛生毒,毒必附邪,湿热郁蒸,是病毒孳生复制的重要条件,也是进而酿毒的温床,毒因邪而异性,可以表现有湿毒、热毒、瘀毒之异,若发之于垂直传播者,则属胎毒之类,尤属病深难解,必须力求从里外发,宣透达邪。
这一点与现今肝炎病毒的嗜肝性颇为类似,病涉肝肾厥少两经,深在血分,病情多见隐蔽、缠绵,治疗亦当分类处理,若属急性暴发,或病程中突变者,则属邪因毒而鸱张,邪正交争,热毒瘀郁之变证,多属危重恶候,每致热毒内陷,内闭外脱。颇与现今的自身免疫亢进说相似。
肝郁脾虚
临证所见,湿热多为首犯中焦,困遏脾运,土壅木郁,脾病及肝,以致湿毒蕴遏脾胃,热毒瘀郁于肝,表现「肝热脾湿」之候,始则邪实,久则肝脾两伤,而致「肝郁脾虚」,但其中还应区分肝与脾的主次关系,辨别「土虚木乘」、「土不栽木」、「木不疏土」的不同。
从上可知,治肝先当调脾,但未必是先实脾、补脾,而运脾、健脾更为重要。
脏病传腑
湿热瘀滞,蕴遏不化,肝脾两伤,势必病及于腑。肝与胆、脾与胃相为表里,肝郁气滞,不能疏泄条达,则胆的通利泄降功能失常,胆汁瘀滞,不循常道;湿盛困脾,热盛伤胃,脾运不健,胃失和降,则肠腑传导通降失司,反致湿热内生;湿热下注膀胱,可见小便异常。终至多个脏腑兼夹复合并病,故临证必须做到清肝当利胆,运脾须健胃,和胃须理肠,针对病症进行整体调节。
邪恋正虚
湿热久羁,湿盛则困脾,伤气、伤阳,热郁则伤肝,耗血、损阴,由实致虚,虚实错杂。
肝脾同病,久必及肾,肝肾乙癸同源,脾肾互为资生,肝虚阴伤,势必下耗肾水,肾虚阳衰则不能暖土、温肝,遂其运化生发之性。
临证所见,则以气阴两伤为多,偏于肝肾同病者,以阴血虚耗为主,偏于脾肾者,以气虚、阳虚为主。治当扶正祛邪兼顾。
综上所述,临床必须把握的辨证要点:一是清热化湿应辨湿与热的主次消长,动态演变,兼夹它邪。二是久病入络应辨从气入血与瘀阻气滞的先后不同,湿瘀、热瘀两类性质。三是伏毒深蕴,应予宣透达邪。四是湿热首犯中焦,由脾及肝,故治肝当先调脾,但不在补而在健运。五是脏病传腑,当予兼顾并治。六是邪恋正虚,久病及肾,则当扶正抗邪,调养肝脾,培补肝肾。
治疗对策。当前中医界对肝炎的辨证分型繁简不一,制定的规范、标准难获共识。证型愈多愈繁则对应性愈狭;证型过简则覆蓋面广,针对性不强。如能根据审证求机,辨机论治的理念,辨清湿、热、瘀、毒等病理因素,肝郁、脾虚、肾亏等病位特点,识其因果交叉,病势转化关系,自可使辨证得到活化,提升实践能力,破解固定分证分型的瓶颈。
扶正抑毒
抗病毒是现代共知的病原治疗方法,也是中医界认同的防治手段,然而中西医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西医重在抑杀病毒,但还仅限於乙肝,且存在着病毒变异、反跳、个体适应性差异等问题;而中药药理实验,在临床又难以证实。
据此反思,还当从中医理念找出路,在整体观点、辨证论治基础上,治人、治病、治证、治毒相结合,通过整体调节,提高机体自身抑毒杀毒能力。不宜单纯以寻求抗病毒药为目的。
同中求异
病原学分类,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等多类,但都具有肝炎的许多共性,按中医治病的基本理念,有斯证用斯药,这是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具体表现。为此,既应把握肝炎的共性,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又要从不同类别求个性。针对不同病理特点处理。
根据临床表现分析,甲肝病在气分,热毒偏盛,脾胃为重点,乙肝病在气血,湿毒久郁,肝脾同病,丙肝病在血分,瘀毒留着,肝脾肾俱伤。表明气血有深浅,病理因素有侧重,病变主脏有主次。若能据此做到同中求异,似可更为贴切。
组方要领
基于肝炎具有多种病理因素交叉复合、因果转化的特点,治疗难期一法突破,当复合施治,多法并举,多途径增效,动态对应,合清热化湿、凉血消瘀、透邪达毒、益气健脾、疏肝补肾等法于一炉,杂合以治,随症加减。
组方必须做到相须、相使、相制、相畏,互为协调,以归于平。清热不能苦寒伤胃,祛湿须防伤阴,补阴不能滋湿,补脾须防壅气,疏肝不能耗气,活血不能破血,温肾不能动火。
选药范例:清热可取苦参、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清利下焦,使湿有出路;垂盆草甘淡微寒,清热利湿,保肝降酶,肝胆湿火重者,可改为龙胆草以泻肝。有黄疸者可配茵陈、田基黄苦微寒之品,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祛湿可取苍术、草果苦温燥湿,运脾畅中。活血可取赤芍、紫草苦寒凉血,散瘀解毒。疏肝可用柴胡、升麻等辛、微寒之品,解郁升阳透毒。
健脾养肝,用黄芪、太子参、黄精等甘平微温之品,益气养阴,扶正托毒。益肾用淫羊藿辛甘温,温肾助阳,合肉桂辛热补火,共奏温肾疏肝,透毒外达之效。配甘草益气补脾,清热解毒,调和诸药。通过多法合用,可以起到寒热互制,气血并调,多脏兼顾,扶正透毒的综合效应,至于药量的配比,还当因证而异,不可固定不变。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面瘫辨治及用药

  面瘫,即西医之周围型面神经麻痺。西医学认为,本病多是由于感染病毒所致,治疗上故多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中医治疗面瘫有针灸、按摩、内服中药、局部外敷等治疗手段,优势明显且疗效卓著。本文就中

医学百科 水痘分两型辨治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热时邪,内有湿浊蕴结,阻于肌表所致。本病多发生在春秋季节,传染性强,常见于儿童,潜伏期10~14天。出疹前有发热、头疼、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

医学百科 感冒后咳嗽分型辨治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的急性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后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大部分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气道损伤、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等是感冒后咳嗽的主要病

医学百科 中医辨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

医学百科 分型辨治白塞氏综合征

白塞氏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狐惑病」。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其表现为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眼损害,皮肤损害,可有发热、急慢性关节炎等。西医认为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中医认为本

张云鹏 肝炎辨治的探讨

传染性肝炎是由两种(或多种)嗜肝组织的病毒所引起的全身传染病。祖国医学文献上没有它的病名记载,但从本病的症候和转归来看,有类似本病的记载,如《内经》中指出:“目黄”“溺黄赤”,《伤寒论》:“伤寒瘀热在

医学百科 咳嗽辨治探讨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目前临床在辨治中都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并形成了「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这对于指导临床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不过,笔者认为,咳嗽的辨治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

医学百科 脓疱疮辨治

脓疱疮辨治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夏秋季多见,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易受累。在潮湿和高温季节患痱子、湿疹、疥疮等时易发病。本病中医称之为「黄水疮」「滴脓疮

医学百科 论感冒辨治

外感总括外感四焦辨治顶焦督病起太阳,表虚桂枝实麻黄。上焦鼻咽连肺卫,银翘桑菊桔甘汤。中焦藿香正气散,解表和中理胃肠。下焦初感八正散,肾虚湿热清补良。注:「表虚桂枝实麻黄」即太阳风寒表虚证,予桂枝汤;太

医学百科 中医辨治脱发

  发为血之余,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上达,阴血上奉,则发荣色润,反之会失养而脱。辨证首分虚实,笔者分五型治疗,效果良好。  中医辨治脱发  气血双虚:症见头发渐脱,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耳鸣腰酸,倦怠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