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董德懋形神合一论(上)

Posted 形神

篇首语: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董德懋形神合一论(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董德懋形神合一论(上)

笔者在1981年随全国著名中医学家董德懋先生学习期间,他将亲手撰写的「形神合一」全文交本人读学。文中归纳、概括、层次分明、深透的理论一直指导着我的临床实践,现介绍给大家以共赏。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是说,通过后天的养生调摄,能便形神共调合一而增寿,可度百岁。祖国医学这一形与神的合一论,而成为养生之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要内容。
形神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之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理、法、方、药一整套理论体系之中。
  形神学说的实质特点
形神学说始于《内经》,它的理论概念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朴实性及唯物性,因形与神是人体生命现象中最基本的现象,二者的关系是生命现象中最基本的关系,大至整个宇宙世界,小至人体或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无一不充满著形与神的运动变化,所以形与神的概念是相对的,也是多方面的。以人与大自然这个统一体来说,人体为形、大自然为神,以人体本身来说,其质体为形、生命活动为神;具体一脏器则脏器为形、功能为神。总而言之,形包括机体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基础,神包括机体各种物质基础的功能活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的整个生命运动。所以中医学将这种对立关系的统一性,称之为「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观是中医辩证唯物观及整体观的具体反映,反之说,人体的整体观、机体本身的整体性就是通过形神合一观来体现的,这正是形神学说最基本的实质特点。其次,形神学说还具备直观性和辩证性两大特点,因通过视及人体的神变及形变能以审知形神关系的正常与失常
从而进一步确定疾病的性质、转归和预后。由上可见,人体之形即指形体或曰质体,有质可观,如固定的皮肉、筋骨及脏器等,流动着气、精、血、津液等。神又曰神气,其广义者为生命活动的总概括,狭义者则指神志思维。恰当地运用形神学说可诊查形之变,即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基础,神之象,即各种物质基础的功能活动,从而体现整个生命活动的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
  形神失常的表现
前贤有「形者神之志,神者形之用」之说,将这种关系称之为体用关系,明代医家张景岳说:「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形神的失调系形神关系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病理状态,所以千变万化的病理变化,虽以阴阳来概括,然总不外乎形神关系的失常,这种失调,可先由伤形而后伤神,亦可先由伤神而后伤形,亦可二者同时被伤,严重者可导致形神的相失,即阴阳(体用)的离绝而生命告终。形神失调的诊断是以阴阳学说、五行、脏腑经络等为理论基础,以八纲、脏腑、气血津液等辩证方法为工具,以四诊为手段对其详审细辨,而诊查形神失调的具体情况。
从本源上看,神生于形,但从作用方面讲,神却是形的主宰,神的存亡盛衰取决于形的存亡盛衰,有「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之说」。对形的诊查,主要诊及形质和形态的改变,形质则指精、血、皮肉、筋骨、脏腑组织器官等,形态系指形质的运动现象,从而测知病之寒热虚实。主要通过望诊(望形质与形态的不同改变)、闻诊(闻形质的气味及音响)、按诊(按及形质的润滑干涩及温凉)等诊断方式来进行,如出现形体恶寒或发热、头痛鼻塞、四肢关节酸痛,即诊为外邪侵袭肌表。如肢体挛急疼痛、头痛如裹、阴雨天加剧,即可诊为风湿侵及肌肉筋脉。有「六淫多伤形」之说。饮食劳倦亦多伤形,如腹痛腹泻,少食嗳气。再如:「久坐伤肉、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等劳逸不当皆是伤形的重要原因,除诊查外部形质与形态变化外,更重要的是诊查内脏形质的病理变化。脏腑的生理活动是整个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按内脏的形神关系来说,其脏器和它所主的气血津液等为形,其功能活动为神,古人长将这种形神关系归纳为体用关系,还有「体阴而用阳」之说,其中又以五脏的体用关系最为重要,因五脏乃是整个生命活动的中心,临证所见,心多伤心气、心阴、心血;肺多伤肺气、肺阴;肝多伤肝阴、肝血;脾多伤脾气、脾阳;肾多伤肾气、肾精、肾阴、肾阳。故必以外部形质形态的变化来诊五脏形质的病理变化。例如见肢体拘急、触之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即可诊为肝阴虚,筋脉失养。如见皮肤干燥、形体消瘦、干咳、潮热盗汗等,即可诊为肺阴虚等。观形态还可诊气血痰瘀的变化,如肢体偏废不用,或主气虚血瘀或主痰瘀,口眼㖞斜多主风痰阻络等,皆对临证诊断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形伤可致神异,通过神之变亦可诊及形伤之情,如见精神恍惚、健忘、失寐多梦等伤神证,再结合舌淡脉细等即可诊为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再如因大喜所致的奔走呼叫、笑哭无常等喜伤心证,精神抑郁,头晕少食等思虑伤脾证。还有大怒伤肝证等,皆是以情志伤神、神伤又致形伤的病变。《内经》有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之说,所以说,七情多伤神。另外,六淫之邪,亦可伤神,如湿热、暑热伤人,风寒燥之邪入里化热皆可致内蒙心包的神错谵语、抽搐症。喻嘉言说:「色者,神之旗,脏者,神之舍,神去则脏败,脏败则色见夭恶」。说明广义之神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如面色憔悴、舌质淡白、精神不振,说明神衰;面色红润、舌红、两目明亮,说明神气旺。脉贵有神,说明切脉亦要诊神,所谓和缓有力,即为有神脉,否则可诊及不同的异常脉象而辨神志异常,闻言语呼吸及气味亦能诊神之盛衰,自言自语、声音宏亮、呼吸均匀和缓,无异常气味即为有神。如语无伦次、声音高亢,说明心神失常。如言语低微、呼吸细弱不接续为神衰等。问诊中,问及患者身体的轻健与重困、头目之昏沉或清爽、饮食睡眠情况,皆能反映神气的虚实。因形与神的关系是依存关系,病理变化中常互为因果,故而对形神异常的诊断不能截然分开,诊神必观形、观神变更要知形变,以为形神失常的治疗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论《黄帝内经》的健康饮食观

什么是中医的「健康」观?近年来,有人从不治已病治未病、阴阳协调平衡、形神统一、脏腑经络调和等诸多方面论述了中医学的健康观念。也有人从时间、空间、社会、躯体、心理5方面揭示中医学健康观念的内涵。还有将中

医学百科 两汉经学影响中医学发展

中医古籍,尤其是《内经》,在传承过程中亦经历过秦汉之际的文字变革,在理论上亦与汉代经师一样同讲阴阳五行。董仲舒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规律。中医学也非常强调「天人合一」思想,

医学百科 辨治不寐 先治其心 后医其身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志付教授对心身疾病经验丰富,重视中医「心身合一论」,治疗上强调「先治其心,而后医其身」的原则。现对其治疗失眠不寐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简述如下。  重视四诊,详审其内外因赵志付

医学百科 中医古籍中的核心价值

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又称天人合德或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庄子》有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认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以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

医学百科 论中医八大关系(上)

科学与人文中医学具有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已成为学术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对二者主辅轻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仍多有歧义。当前对这一问题认识偏差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医学科学与人文成分的实际比重和主辅关系,而是学界

医学百科 受风螈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董姓幼女,年三岁,患螈病。【病因】暮春气暖着衣过浓,在院中戏,出汗受风,至夜间遂发螈。【证候】剧时闭目昏昏,身躯后挺,两手紧握,轻时亦能明了,而舌肿不能吮乳,惟饮茶汤及代乳粉。大便

医学百科 论《黄帝内经》身体观范式(上)

●人和人更本源的差异体现是人的身体,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从这一本源出发,追溯中医发展的本源,或许我们对中医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判断。●身体的定义是随研究者的兴趣而变化的,需要我们通过分析他们的思想

医学百科 食 亦

陕西省名老中医杜雨茂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孜孜于岐黄之术,尤精通仲景之学,从医从教五十余载,临床辨证准确,遣药灵巧,屡起沉疴,在奇难病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学生赵天才和董正华侍诊之余,

医学百科 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上)

 中风病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都很高,不仅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李振华根据历代医家不同见解,结合临床实践观察,积多年的临床研究认为,该病形成主要是内因

医学百科 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董姓妇,年三十四岁,怀妊,感受温病兼有痰作喘。【病因】受妊已逾八月,心中常常发热。时当季春,喜在院中乘凉,为风袭遂成此证。【证候】喘息有声,呼吸迫促异常,昼夜不能少卧,心中烦躁。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