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升降散升清降浊

Posted 僵蚕

篇首语: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升降散升清降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升降散升清降浊

《伤寒温疫条辨》中对升降散有较为详细的方解:「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 「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蝉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盖亢甚之阳,非此莫抑,苦能泻火,苦能补虚,一举而两得之。人但知建良将之大勋,而不知有良相之硕德也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驱逐邪气,无处不到和血养气,伐邪辟恶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
僵蚕「清化而升阳」,蝉蜕「清虚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黄辟邪而靖疫,大黄定乱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绩建焉。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引导协力,远近通焉。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之宜。」「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僵蚕、蝉蜕「为温病之圣药」。
值得注意的是,姜黄的性味,古今本草书中俱有不同认识,有谓性温,有谓性寒。升降散中所用姜黄是以「大寒」使用的。「姜黄(广产),性味与郁金相似,然较烈。下气最捷,破血立通,调月信,消瘴肿。但稍损真气,用宜慎之」。至于后人有用片姜黄者,性温,与原方广姜黄有别。
关于蜂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本方中当为生用。
近人总结升降散组方所体现的治法为升降相因法。那么,方中僵蚕、蝉蜕之升,可否用别的升药代替?就这一问题,笔者在北京参加「2011年国际经方论坛」时请教过李士懋前辈,李老的答复是僵蚕、蝉蜕轻清化浊,别的升清药无此作用。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小柴胡泽泻汤

组成 柴胡、党参各15克,黄芩、半夏、泽泻、白术、钩籐各12克,仙鹤草30克,川芎、大枣各10克,甘草6克。功能 和解少阳,升清降浊。主治 美尼尔氏综合征属邪犯少阳,胆胃

颜德馨 降中有化

脾阳亏损,不运精微,肾阳亏耗,不分清浊。故使浊邪内阻,盛则壅滞三焦,而致恶心呕吐频作,汤药难进,饮食也不纳。为使机体恢复正常升降功能,解决呕吐,实为关键。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和胃降逆,升清降浊。小半夏加

胃主降浊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胃主降浊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消化饮食主要就是脾胃协调升清降浊的过程。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胃燥脾湿相互协调,饮食乃能消化。脾主升清,水谷之精微赖以上输和生化;胃气以下降为顺,把初步经过消化的饮食(包括食物残

恶阻怎么用?《医学心悟》 恶阻

娠妊之际,经脉不行,浊气上于清道,以致中脘停痰,眩晕呕吐,胸膈满闷,名曰恶阻。法当理脾化痰,升清降浊,以安胃气,用二陈汤加枳壳主之。若脾虚者,用六君子汤,加苏梗、枳壳、砂仁、香附主之。其半夏,虽为妊中

《茶饮保健》 389.泽柴茶

原料:泽泻5g、柴胡3g、花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疏肝理脾,升清降浊。用途:饮食停滞、泄泻。来源:传统药茶方。

《茶饮保健》 310.葛香菖茶

原料:葛根5g、降香3g、石菖蒲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升清降浊,宣化痰瘀。用途:心胸痹痛。来源:传统药茶方。

石仰山 头部内伤

陈君男45岁就诊日期1987年4月9日酒后骑车跌仆两天,震伤头部,头部瘀凝青紫肿胀,头晕恶心欲吐,神疲欲卧不安,苔薄脉弦。治拟活血化瘀,升清降浊,调和肝胃。软柴胡6克北细辛3克薄荷3克(后)当归9克广

《医方考》 升阳顺气汤

升麻柴胡草豆蔻陈皮(去白)当归(各一钱)黄(四分)半夏人参(各三分)甘脾气虚弱,胃气下注,令人足跗气肿者,此方主之。脾虽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故脾气冲和,则升清降浊,无跗肿也。脾气一虚,土不制水,

眩晕怎么用?颜德馨 眩晕

孙××,男,62岁。初诊:头昏耳鸣,甚则头痛,延绵年余。四肢无力,伴有呕吐。脉细弦,舌胖苔薄腻。饮遏阳分,清阳蔽蒙,泽泻汤主之。泽泻30g白术30g5贴二诊:症无进退,顽疾非一时可克取风药升清降浊。上

中气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中气

通常是指中焦脾胃之气和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而言,但有时单指脾气。脾气主升,在临床上遇到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往往是由于脾虚下陷所致,常用补中益气的治法,所谓“补中益气”,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