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文学基础是学好中医的钥匙
Posted 基础
篇首语: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文学基础是学好中医的钥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文学基础是学好中医的钥匙
做中医并不难,过去有句话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此话形象地说明了具备良好的文学功底,特别是古代文学基础,能够对学好中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秀才一般都是能够熟读古代诗书的人,对《四书》《五经》之类典籍具有较好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而学好中医的关键之一就是要通读中医各家经典著作,理解典籍的内容和涵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中医思维体系,逐步掌握辨证论治方法。中医经典著作都是古代白话文,相比较《四书》、《五经》之类文学典籍,其文词含义要浅显得多,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然而,并不是每个中医学子都能读懂和领悟这些宝贵的中医典籍的,许多中医学子不愿意甚至排斥阅读晦涩难懂又抽像的中医典籍,其原因是不少中医院校学生和中医药专业人士的语文功底较差,对阅读中医典籍存在较大程度的障碍,没有能力和兴趣去阅读和理解这些中医经典著作,于是感觉中医很难学。因此,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学基础是学好中医的关键之一。
开创中医理论体系之一的《伤寒论》作者张仲景,从医前是地方太守,大概相当于现代的市长或者市委书记,应该说能够做到这个级别的官员都是具备相当高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的。张仲景虽然是半道出家,却成为奠定中医理论基石的一代大家和一代名医,这与其从医前具备的良好文学修养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的内涵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治国、济民、平天下几个方面,中医精神集中地体现出了救世济民的文化内涵。医道,乃仁术也。为医者拯救苍生疾苦,为官者为民服务,二者本质一样,张仲景医道的成功也在于此。古人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把良医提升到了与良相相提并论的极高地位。
当代年轻中医水平欠佳,特别是刚从中医院校毕业的中医大学生,其中医诊疗水平令人怀疑,这种现象已经引起较多关注,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其所受教育模式不无关联。现代医学教育注重训练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能力,强调一切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学生自小接受唯物主义观念教育,一切以眼看得见、手摸得着、有客观模型实体存在作为理解接受的出发点,而这却是中医理论体系所不能给予的。中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经验医学,必须从中医典籍中汲取前辈医家的宝贵经验。医学院校招生时优先录取数理化成绩较好的学生,这些偏重数理化学习的青年学子对于较为抽像的中医阴阳理论,难以快速理解,甚至难以接受。
有较好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的人,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并不困难,相比较《四书》《五经》而言,中医典籍是比较简单和容易理解的,甚至在阅读的时侯会感觉到是一种享受。每当读完一篇或一本前贤耗尽毕生精力诉诸笔墨遗传给后人的宝贵经验后,我们除了由衷地表示对先辈们的深深敬意外,更有一种豁然开朗、领悟贯通的愉悦享受。这种正面的思想情绪会激励我们孜孜不倦地继续探索下去,并为在临床实践中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支持。
笔者以为,高校在招录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时,应该优先录取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文学特长的学生更佳。如这类学生对中医药感兴趣,由于其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学基础,阅读和理解中医典籍相对理工类学生会容易得多。通过较多的阅读典籍,他们会较快地认识中医基本的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中医思维模式,从而为日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学好语言文学,无疑是为学好中医增加了一把钥匙。
由于中医经典著作较多,最基本的经典著作也有数十种到上百种之多,单凭在学校里是无法阅读和学习完的,而真正掌握和领会还必须要靠临床实践验证才能获得。这就要求学好中医典籍是中医学子一项长期甚至是毕生的任务,而良好的语言文学基础是学好这些典籍的必备条件 。因此,无论是在校的中医学生,还是已经参加共工作的中医药专业人士,都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好语言文学基础,特别是古代文学知识,从而为学好中医,济世救人,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参考
对于每一位刚刚进入中医药大学并接受过现代基础教育的新生来说,在突然面对一个与中小学所学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样的中医知识体系时,难免会产生困惑。如何将现有知识为中医学习所用,并根据中医学
方证是经方的主要内容之一,方证起源于神农时代,以八纲为基础理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渐渐发展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这即《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形成。国内外皆知经方神效,其魅力所在即先辨六经,继辨方
以往,人们总是认为只有形式逻辑加实验才能是科学,爱因斯坦却提出,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形式逻辑加实验的道路却形成了众多古代成就?中国的圣贤没有走上形式逻辑加实验的这两条路那是不用惊奇的,惊奇的是为什么取得许
方证并不排斥脏腑、经络辨证,恰恰相反,它是脏腑经络辨证的系统化、理论化成果,只是张仲景已经进行了辨证论治过程,并提供了现成的、精确的辨证论治结果——方证。经方安全可靠、简便廉验,比如桂枝汤,据考证源于
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决定了证侯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血瘀证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近50年来,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血流动力学、微循环、血小板功能、
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心机教授认为,学习《伤寒论》的主要方法是用心读原文,这是研究经方的宝贵心得。凡读懂《伤寒论》者、凡有一定文学知识者皆能发现:《伤寒论》文题不符,即全书是讲六经辨证和方证,伤寒只是表证之
?「方证相对」学说是在彻底否定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20世纪初,当时中医学界绝大部分学者都明白:「方证相对」其实就是「废医存药」的代名词,所以几乎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中医师的中医之路,怎样走才能走得更好?学好中医需唱响「四部曲」,即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求创新。如此开拓思路,博采众长,逐渐走出一条更宽广的中医之路。读经典。每一位名医都有一
回想16年之前,农村老百姓生活条件简陋和贫穷,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患小儿蛔虫病很普遍。笔者曾用乌梅丸治疗一例蛔厥证,难以忘怀,坚定了笔者学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现叙述如下:蒋某,男,9岁。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