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从脾论治肌无力不可泛用
Posted 脾
篇首语: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从脾论治肌无力不可泛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从脾论治肌无力不可泛用
中医没有「重症肌无力」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多按「痿证」辨证治疗。因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根据「五轮学说」胞睑属脾。重症肌无力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为疾病早晨重、午后轻,这与重症肌无力患者骨骼肌晨轻暮重的特点不符。
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由于得不到水谷精微的充养,脾病不仅可见四肢无力,而且其病理特点应以肌肉萎缩表现较突出。但现代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的肌肉改变特征是变性、再生和炎症浸润,8%-20%的病人可有肌肉萎缩,而肌肉萎缩的存在与否,其损害的性质与范围等,均与重症肌无力的严重程度、临床特征与预后无关。
脾病的预后转归特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在现在医疗条件下其死亡率仍然高达15.4%-50.0%。
重症肌无力危像是指病人本身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所致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因此危象时出现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是中医肺病的表现,而非肝的表现,与脾病「至肝而死」的特点不符。
脾病的治疗用药特点。现在从脾论治重症肌无力临床报道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方剂为补中益气汤,且其中黄芪的用量多为30-60克,有的甚至用到120克。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关于黄芪的用量注曰:「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黄芪用量至60-120克,显然不是用来治「外感」,但是否适合「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这一治疗原则,尚无定论。
「治痿独取阳明」适应症。或曰:「《内经》明载『治痿独取阳明』,从脾论治重症肌无力正是这一治疗原则的体现」。任何治疗原则都有其适应症,「治痿独取阳明」也不例外。其适应症是什么呢?
《素问·痿论》载:「论言治痿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阳明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全段合看,「治痿独取阳明」是适合「足痿不用」的。
现临床对重症肌无力的分型多采用改良Osserman分型法,其把重症肌无力分为五型,每种类型中均没有单独出现「足痿不用」的,也就是无单见的下肢无力。故并非「治痿独取阳明」不对,而是没有把「治痿独取阳明」用对人,存在泛用误区。
中、西医服务的对象是相同的,吸取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也是可取的,但中医应该加强对疾病的认识,要符合中医的自身规律。中医,对疾病的治疗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疗效,而不至于陷入「盲人摸象」的局面。
相关参考
临床统计显示,约90%以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皆呈现出脾肾虚衰的证候,可见从脾肾入手,是辨治此病的关键。慢性肾脏病有阴虚和阳虚之别,阴阳偏盛偏衰,要根据舌诊和脉诊确定,然后有针对性地调理其阴阳失调,以达到
典型案例唐某,女,52岁。患者腹泻与大便干结交替出现10余年,大便干结情况较多,4~5日一行,羊屎状,饮食不洁或稍食生冷后易腹泻,夹有不消化食物,大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晨起口中发甜、黏腻不爽,恶心欲呕
早泄,临床颇为多见,一般是指性生活之始,甚者在交接之前,精液提前泄出而致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世人临床多作肾虚为治,多有效验,但临床亦多从肾论治无效者,我们应转换思路,辨证施治。笔者从脾肾论治,应用金匮
脾统四脏,说明了脏腑之间密切关系。脾病波及四脏,四脏有病,亦波及脾,故临床有心脾、肺脾、肝脾、脾肾同病等病证。从脾论治,灵活化裁,确具疗效。1.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气弱所致病症,如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
脾统四脏,说明了脏腑之间密切关系。脾病波及四脏,四脏有病,亦波及脾,故临床有心脾、肺脾、肝脾、脾肾同病等病证。从脾论治,灵活化裁,确具疗效。1.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气弱所致病症,如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
妇人之病,经、带、胎、产杂病是也,善治者调其冲任督带。腰痛一症,妇科常见,或因带脉不舒,或因水湿困聚,多使腰脐之气不利,故腰痛频作,医家尤在泾云:「其治法不在温肾散寒,而在墺土以胜水,使其腰脐之湿去,
中风病的六大发病因素虚、火、痰、风、气、血中,「瘀血阻滞脑络」为其病理关键环节。或因精虚血不充、血少而行迟为瘀;或因气虚行血无力而为瘀;或因嗜食肥甘,恣好烟酒,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滞脉络致痰瘀交夹;
顽固便秘病因复杂,中医古有「阳结」、「阴结」之分,阳结为热证、实证,阴结为寒证、虚证,可因多种疾病引起,究其病机多责之枢机不转,运传失常所致。有中气不足,推运无力或寒邪痼闭而秘;有津伤血耗,肠燥失润而
今之治偏枯者多主气虚之说,而习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然此方用之有效有不效,更间有服之即偾事者,其故何也?盖人之肢体运动原脑髓神经为之中枢,而脑髓神经所以能司运动者,实赖脑中血管为之濡润,胸中大气为
气虚血瘀症状:头昏,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肢体麻木无力,倦怠乏力,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涩。治以益气活血,透窍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补阳还五汤方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方中重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