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下)
Posted 张仲景
篇首语:如果终止了学习,人就结束了成长的进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下)
仲景用附子不仅配伍精当,而且在用法、剂量及毒性的杀减等方面都非常审慎细致,示人以规矩。附子的生熟用法和煎服法
纵观有关附子的经方不难发现,仲景凡取附子回阳救逆之功则生用,凡取其温阳补肾,温经逐湿止痛之功,则均炮用。凡用生附子必入汤剂,而用炮附子则有汤、丸、散三种剂型。但凡用汤剂者,皆以三份水煎至一份药液时服用,而具体服法则又有「顿服」、「分温再服」、「分温三服」,「日二服」、「日三服」等不同用法。具体每一种服法,又与其方之治疗大法相因为用,相互补充。「顿服」法,一次服下,药力集中,仅用于急救回阳(如干姜附子汤),「分温再服」法,进药间隔时间比较短,药力亦集中,主要用于回阳救逆之方中,「分温三服」法服药间隔时间不长(不拘于半日),意在使药力接续,主要用于以驱邪为主的有关方剂中。「日二服」、「日三服」法,服药间隔时间较长,意在使药力持久起效
主要用于扶正或扶正以驱邪的有关方中。由此可见仲景用药之匠心。
附子的用量
如何正确掌握附子的用量,在临床上十分重要。仲景在汤剂中用生附子最大量为大者一枚,一般量为一枚,用炮附子最大量为三枚,一般量为一枚,最大顿服量不论生附子、炮附子,均为一枚。附子在丸、散中的最大量虽分别达六两、十枚。但由于是分多次服用,所以每次服用的剂量实际不大。比较附子在经方中的用量,不难看出:仲景取炮附子用大量时,用于温经逐湿止痛,重在祛邪。用一般量或少量时,则意在扶正。
附子的毒性及杀减方法
尽管附子具备前述诸功,但运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应予警惕。其中毒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口舌及四肢乃至全身麻木,继之视物模糊,呼吸喘促,手足抽搐,烦躁不安,脉迟缓而弱,甚则昏迷,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故仲景十分重视附子的毒性,并在运用中通过多种方法来消减其毒性。首先,在配伍方面,取附子与干姜、甘草入汤共煮以减其毒性;其次,剂型上多用汤剂,33方中有27方是汤剂,意在通过长时间煎煮减弱其毒性;再次,除回阳救逆用生附子外,其余均用炮附子,意在减轻其毒性。此外,在服法上,主张分次给药(干姜附子汤除外),意在防止药物一次进入体内过量而引起中毒。种种苦心警示后人。后人受仲景的启示,凡善用附子者,大都特别强调附子的煎煮时间(尤其是生附子),有时煎煮时间可长达两个小时。附子中毒如果症状较轻者,可以通过口服甘草、绿豆煎汤及用利尿、泻下等方法促使其排出体外
但中毒症状严重者,当急送医院抢救治疗。
相关参考
扶阳当理解为维护、增强、调理阳气的功能。是针对纠正阳气在量上的不足及质(功能)上的不用所采取的一系列治法的统称;它是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治法,以恢复阳气正常气化功能的方法。阳气是水肿
东汉张仲景所著之《金匾要略》,共载有3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因其功能为建立中焦脾胃之气,故名「建中」。正如《伤寒溯源集》所说:「建中者,建立中焦之脾土也。盖脾为五行之主,四脏之本
《伤寒论》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仲景对阳明病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后世医家将其称之为阳明病的提纲。对于此条的理解,历代注家各有其理,然多从实证、热证解。笔者觉得似欠全面,做为提纲证必
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其用途较多,然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因此用之者,多持审慎态度。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现就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以期有利于临床之正确使用
最近在跟从衡阳市中医院郭永红主任学习的过程中,每见其在治疗颈椎病、腰椎病急性疼痛患者时常用乌梅丸加减效果很好。遂在其指导下研习此方。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原文: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
芍药的配伍运用芍药加桂枝代表方桂枝汤。方中芍药、桂枝各三两,《医宗金鉴》:「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阴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
中医理论认为,细辛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痺痛。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其用途较多,但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
「扶阳法」是以重视、推崇阳气为基本思想,在遣方用药上擅长运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药物,尤其是擅长大量运用附子治疗阳虚证的治疗方法。扶阳法的创始人清代郑钦安认为:阳气是生命的关键,「人所以持以立命者,
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气之祖方。本文就其君臣佐使、方证法理加以探析,以期在「异病同治」的原则指导下不断扩大其治疗范围,准确运用于临床。方剂方名出处金匮肾气丸方最早载于张仲景所撰之《金匮要略》,由八味药组成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景岳全书·传忠录》诸篇中颇多与「通一」相关的论述,现总结并浅析于下。心存医理 方可为医张景岳认为,要研究事物当先明其理,而医学执掌人之性命,为世间至大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