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夏日良方六一散
Posted 症状
篇首语: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夏日良方六一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夏日良方六一散
进入炎夏,人们常会感到身热口渴,心烦,小便不畅,有时还会出现呕吐、泄泻等中暑症状。中医学认为,暑即是热,但暑热多兼有湿,故统称为「暑湿」。老百姓常说的「中暑」,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也有「中湿」的成分。中医名方六一散,正是清暑利湿的一则名方。它价格便宜,疗效又好,很受欢迎。六一散出自《伤寒标本》,它具有清暑利湿的作用。方由滑石180克,甘草30克组成,两药共研细末,药量之比为6:1,故名叫六一散。本方为夏季外感暑湿所设,被誉为「凡人之仙药」,功效清暑利湿,主治暑湿外感,症见身热口渴,心烦,小便不利,兼有呕吐、泄泻。对于膀胱湿热,小便赤涩,淋痛、砂淋、结石也有效。
方中滑石色白味淡,质重体滑,其滑利诸窍、清热解暑、利水通淋之功皆备。它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解除湿热所致身热体重、口渴心烦、小便不利等症状。甘草生用,既能清热和中,又能协同滑石起到「甘寒生津」的作用,还可缓和滑石寒滑之性太过、防止因利尿而损伤津液的弊端。二药合用,清热而不留湿,利水而不伤正,湿热从下而泄,热可退,渴可解,泻自止。
夏季使用六一散,只要见到以下4种症状中的3种,就可考虑。
1、发热:中暑后必然有体温升高、发热的症状,或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症状,即热象。
2、口渴:中暑后损伤津液,往往伴有口渴喜饮的脱水症状。
3、小便淋沥:中暑后往往会出现小便量少、热痛、颜色发黄甚至尿闭等症状。
4、吐泻:呕吐或腹泻也是中暑的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多由暑湿伤及胃肠、升降失司、清浊倒置所致。
六一散的加减很灵活,如见心烦不安较著者,可加上少许朱砂调服,名为「益元散」;若兼有肝火,可加少许青黛,名为「碧玉散」。这些方剂,都是夏季治疗暑病的良方。六一散及其变通方,适用范围不仅限于暑热季节的暑湿证,其他季节的外感热病早期,只要是热而兼湿,临床也可扩展其应用范围。如用六一散10克,加黄连3克,葛根10克,马齿苋10克,治暑热腹泻、腹痛等症;用六一散10克,加淡竹叶10克,金钱草、海金沙各20克,水煎服,治夏日小便不通,以及膀胱结石等症。
大人每次服10克,小孩每次服5克,3岁以下的小孩每次服2~3克就行了,用温开水冲服即可。还可以抹在身上或用来洗澡,这对预防痱子、疖子等,非常管用,还能使肌肤光滑松透。当然,抹在身上只能是薄薄地抹一层,切不可抹得太厚。用来洗澡每次用10克左右,如果是盆浴,可直接加在洗澡盆里;如果是淋浴,也可以抹在身上,再用水冲去。但要注意,孕妇不宜内服六一散,因为其中的滑石性质滑利,有可能滑胎,损伤胎儿。
相关参考
进入炎夏,人们常会感到身热口渴,心烦,小便不畅,有时还会呕吐、泄泻等中暑症状。中医学认为,暑即是热,但暑热多兼有湿,故统称为「暑湿」。老百姓常说的「中暑」,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也有「中湿」的成分。金代
到了炎热的夏季,内地中暑的病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从青藏高原到内地出差的人,由于缺乏防范的知识和条件而更容易发病。因此,笔者常让将要到内地出差的人带上几剂六一散,嘱一旦出现中暑或中暑先兆,就马上用药治疗
中医认为,紫苏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之功,紫苏辛香温散,入肺走表而发散风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宽中,对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症尤为适宜,《本草纲目》言其「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
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有清热解暑、生发清阳、凉血止血的功用。鲜品、干品均可入药,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以及血热引起的各种出血症。荷叶其气清香,善解夏季之暑邪以化秽浊,所以荷叶
组成及用法:黄芩9克,白芍9克,北柴胡3克,大黄9克,玄明粉9(冲服)克,厚朴4.5克,枳壳4.5克,甘草4.5克,铁锈粉3克,黄连3克,姜蚕3克,蝉衣3克,蜂蜜1匙。水煎,每日1剂,分3服。主治:热
香薷,又名香茹、西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洲香薷的带花全草。中医认为,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经,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之功,外能发散风寒而解表,内能祛暑化湿而和中,性温而为燥烈,发汗而不峻猛,
腰重,指腰部有沉重感,首见于《中藏经·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多由肾虚、水湿、寒湿、湿热、风湿停滞所致。《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青娥丸,《金匮要略》之甘姜苓术汤,《辨证录》之轻腰汤,《成方便读
阴疽之表现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其形成多由于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痺阻于肌肉、筋骨、血脉,常伴有全身虚寒证。临床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疖肿形成之后,大
黄瓜粥取大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精盐2克,生姜10克。将黄瓜洗净,去皮去心切成薄片。大米淘洗干净,生姜洗净拍碎。锅内加水约1000毫升,置火上,下大米、生姜,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慢煮至米烂时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陈××,年五十六岁,得反胃吐食证,半年不愈。【病因】初因夏日多食瓜果致伤脾胃,廉于饮食,后又因处境不顺心多抑郁,致成反胃之证。【证候】食后消化力甚弱,停滞胃中不下行,渐觉恶心,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