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学中医一定要下真功夫

Posted

篇首语: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学中医一定要下真功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学中医一定要下真功夫

近日报载,中医院高楼林立,设备齐全,就是缺人。一位院长说:「该有的我们都有了,就是差人」。笔者认为,中医目前不仅乏人而且乏术,现将本人对中医现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揣荒陋,略陈管见,冀师者同道赐教。
  中医特色渐失 传承和发展滞后
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名医辈出,著作如林,医和观齐桓面色而治未病;扁鹊为虢太子针治尸厥以起死回生;华佗创麻沸散而开剖颅术先河;张仲景著《伤寒论》始为医门之万世规矩准绳,史称「医圣」;孙思邈写《千金要方》,人称「药王」;李时珍撰《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还有近年来中医参与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等,均彰显了济世活人之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对中医的扶持,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如各县中医院的建立,中医药院校的规模扩大等更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医事业发展、中医学术传承及人才培养上,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等著名专家学者不遗余力地鼓与呼,呕心沥血,其精神和苦心令人感动。总之,中医事业的光辉历史和长足的进步的确是令人鼓舞的。
然而,中医的发展振兴虽然成绩不小,但还有诸多值得忧虑之处,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冷静地思考中医的现状。
目前一些中医院是楼房越盖越高,现代化设备越来越昂贵,但中医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术水平却是越来越跟不上。患者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中医特色诊疗,中医西化严重,或中医师弃中学西,病人在西医院是输液治疗,而到了中医院仍然是吊瓶,看真正的中医难,普遍存在。
除了输液外,再没有其他治疗方法了吗?中医经典汤方的辨证施治、丰富多样的外治术以及针灸、放血割治等等特色疗法都到哪里去了?现在的中医西化、中医边缘化已经影响到中医的各个技术职称层面的医生了,如我所认识的一位中医主任医师就从来不开中药处方,说:「中医不挣钱,也没啥效,还是用西药挣钱多,见效快」,这种思潮实际上代表了目前部分中医师的观点。
而事实上,中医经典经方临证用好了,是非常有效的。不少中医师临床不用中医辨证论治学术思想而是跟着西医的思维走,见炎症就用清热解毒药,见病毒感染就用所谓的中药抗病毒药。还有中医师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用中药也只是个点缀,名曰中西医结合,实则为中西医凑合。中医院临床遇到慢性疑难病或重症,不是首先以「能中不西」的角度从中医思维角度辨治,而是首先套用西医诊疗方法,实在不行了才考虑用中医试试。如此,中医学术如何提高?临床经验如何积累?
综上所述,中医的传承和发展的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中医人唯一要做的,那就是下工夫「读经典,做临床」,提高中医疗效。而中医疗效的根基就是经典经方,只有提升中医疗效,中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读经典 多临证
那么如何传承中医学术,学用经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呢?
第一,要立志。以「一息尚存,此志不容懈怠,委任在肩,决心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毅力来学研《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经典是中医的根基,夯实根基,根深才能叶茂。
第二,要多临证。多用经方临证,多总结。学习经典也好,学习老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同道的诊疗方法也好,最终是落实在临床疗效上。提高中医疗效,其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诸如对经典的熟谙,对六经辨证的理解,方证辨证的精细,对病情分析的全面透彻程度,患者的体质依从性,及煎取法、药后护理调摄等等,都需要医者认真观察、思考和感悟,多用经方临证,多实践,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第三,重视经方人才培养。传承中医经方学术,可采取院校培养,跟师带徒,自学等多个方面,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最重要的就是矢志不渝坚忍不拔地熟读经典。
第四,多拜名师和明师。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把自己的治学方法,临床经验,用药技巧及感悟体会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授人以渔」,老师的经验来之不易,能倾囊相授和盘托出,实属难能可贵,学生就一定要尊师重教,百倍珍惜,以优异成绩报答老师之恩。
第五,多交同道益友。以同道相互切磋为羽翼。中医同道,志同道合,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种学术思想和观点都有所长,切勿互相诋毁。药王孙思邈说过:「凡有一技之长者,必百计以求之」,这种虚怀若谷的谦逊求学精神是值得每一个中医人学习的。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从六讲看新版《中医气功学》新意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气功学》(以下简称「『十二五』《气功学》」)出版了,翻阅样书,备感欣慰,笔者年初受邀担任主审时,与主编刘天君商定的「六讲」纲要,经过编、审双方及责任编辑的共同

医学百科 脉学现代发展的展望

在中医脉学的现代发展中,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传统脉学进行研究,主要探索研究了脉图的描记,鉴别分析,定型以及脉图与切脉的关系。脉象与病证的关系等等。但是作为独特诊断方法的中医脉学是中医特色的具体表现

医学百科 中医院校教材应增《易》学内容

《周易》是我国最著名、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被尊为群经(十三经)之首,对华夏文化影响最深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

医学百科 学中医要唱好四部曲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中医师的中医之路,怎样走才能走得更好?学好中医需唱响「四部曲」,即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求创新。如此开拓思路,博采众长,逐渐走出一条更宽广的中医之路。读经典。每一位名医都有一

医学百科 《易》学应纳入中医药院校教材

《周易》是对我华夏文化影响最大最深的、蕴含着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的一部奇书,是我国最著名、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被尊为群经(十三经)之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

医学百科 应将吸烟纳入中医病因病机学研究范畴

吸烟是多种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烟雾为火热之气,其火热有烧烤薰灼之害,极易动火生痰。烟毒入肺,随气血周流一身,遍布脏腑百骸,为害多端。当代中医对吸烟致病的主流研究与认识存在不足。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与论述不

医学百科 《脉学辑要》及《脉学辑要评》

《脉学辑要》是日本人丹波元简的脉学著作,丹渡氏在遵崇古脉法的基础上并不放弃后人之说,在他的序文中反映出他的观点方法,认为第一是:「叔和面降,支离散漫,殆无统纪」。「乃不过因循陈编,缀缉成语。」第二是:

医学百科 @微博·中医药(七)

@传统中医·唐略:学中医有两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第二重境界是,无论谁说的,都去思考,去包容,去汲取其中对我有用的东西。要达到第二重境界,需要博大的胸怀和从容的气度。所以,学中医既要

医学百科 四诊合参之 问诊切诊

问   诊问诊是四诊中最须下功夫的一环,也是初涉临床时的基本功。张景岳创「十问歌」,提出问诊的要领颇具规范性,但临证不可刻板对待。应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的

医学百科 色脉诊学相关介绍

色脉诊的提法始自《内经》,《内经》中色脉相提并论之处很多,《素问·五脏生成篇》有「能合脉色,可以万全」的记载。《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说:」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