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板蓝根缘何受争议
Posted 根
篇首语: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板蓝根缘何受争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板蓝根缘何受争议
从去年的「打通任督二脉」争议,到今次「板蓝根」、「迎香穴」成热词、受争议,站在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反映出当前强势的西医文化语境下,民众接受中医的文化语境尚待培育,对中医的认同度也有待再提高。「板蓝根可预防H7N9禽流感」,「按摩迎香穴可预防H7N9禽流感」……近日,随着人们对H7N9禽流感的日益关注,「板蓝根」、「迎香穴」迅速成为各类媒体的热词,并掀起一轮争议。褒之贬之,甚至不乏罪及中医药者。
两则消息源于《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甘肃省卫生厅《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只是,原本全面严谨的方案和预案,被部分媒体独取一点、不及其余,在标题中「放大」了。在民众对中医认知度尚有欠缺、「取消中医」论调不时沉渣泛起的背景下,媒体此举不免有以偏概全、误导读者之嫌,更给一些对中医素有敌意者挑起中西医之争、攻击中医的口实,乃至再度上演争议。
对争议中的一些观点,细加分析,其实经不起推敲。且不论各地卫生厅公布中医药防治方案时,并未仅以一方一药推荐群众长期大剂量服用,只要稍懂中医常识,都明白中医治病遵循辨证施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何曾轻率以一药挡万病?历史上多次瘟疫流行,几时靠一方一法防治过?更遑论一味板蓝根了。
与西医治病「见招拆招」不同,中医注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疫病的关键。从各地卫生厅发布的中医药防治预案来看,多为提醒、帮助民众增强体质,通过包括按摩迎香穴等穴位提升抵抗力,以此预防,无可厚非。
纵观中国疫病史,从《伤寒论》的诞生到温病学派的兴起,中医药在与历代各种瘟疫的对决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依然在现代疫病防治中积极参与,屡见成效。比如2003年SARS和2009年甲流时期,中医药充分参与,已然大显身手。
本次疫情初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即紧急部署中医药防控工作,并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派出四组中医药专家分赴上海、江苏等地。近日上海一例患儿接受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后的治愈,便是中医药防治H7N9禽流感有效的佐证。
从去年的「打通任督二脉」争议,到今次「板蓝根」、「迎香穴」成为热词、受到争议,站在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反映出当前强势的西医文化语境下,民众接受中医的文化语境尚待培育,对中医的认同度也有待再提高。
疫情当前,希望肩负舆论引导、社会协调、文明传承等社会责任的媒体,笔下务必谨慎,不要人为制造思想混乱和恐慌。当然,中医药人在防控H7N9禽流感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更应担负起中医药文化科普的责任,引导民众去除对「板蓝根」、「迎香穴」的妖魔化影响。
相关参考
气功是否等同于外气的争论是气功史上最为激烈的争论,尤其是误将外气等同气功时,对气功学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那种「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穿越时空」、「预测吉凶」的能耐与气功无关。气功只能为长寿加码、
随着禽流感疫情的出现,一些人一度抢购板蓝根,把它当成治疗流感的万能药物。其实,这是个误区。板蓝根为啥「万能」从「非典」到手足口病,从甲流到H7N9,每次重大传染病出现,板蓝根都会作为防治药物走到台前,
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疱」、「蜘蛛疮」等,多因湿热毒邪内蕴,侵犯肌肤及经络所致。板蓝根味苦,性寒。入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为治疗痈、肿、疮、毒等火毒热证之要药。《分类
中医讲究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出现神药包治百病,药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对一定的疾病起作用,而不是盲目服用。应对传染病要保持一种理性,采取有效的公共干预措施,这种理性的着眼点是科学的
板蓝根、大青叶、青黛三味药同源自十字科植物菘蓝,都具有清热解毒之功,但使用部位和加工方法不同,功效各有侧重。 板蓝根板蓝根又名靛青根、马蓝根,性寒,味苦,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用
预防:1)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2)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3)流行季节,可用中药板蓝根15克煎汤250毫升频服,(中成药板蓝根冲剂也可以)每日一剂,连服3~
近时有一种值得引起重视的倾向,一些中医在学习了一些现代知识后,习惯套用现代医学的病名和治法来处方用药,最典型的如诊断为炎症,即一概用苦寒清热之剂以消炎:伤风感冒初起,表证未罢,邪未化热,即用板蓝根、大
在临床实践中,用自拟方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方药组成:龙胆草、珍珠母(先煎)、金银花、柴胡、丹参、板蓝根各20克,栀子、黄芩、郁金、丹皮、紫草各15克,降香、生甘草各10克,大黄6克(后下)。若发于
普济消毒饮源于《医方集解》,由黄芩、黄连、陈皮、玄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白僵蚕、升麻、柴胡、桔梗、甘草组成。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散风功效。临床中取其新用治疗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水痘,收效
银紫汤:金银花30克,紫草20克,板蓝根20克,生地20克。上药水煎2次,取汁混合,浓缩至200~300毫升,分2~3次服用。其中3岁以下者每日服200毫升,3岁以上者每日服250毫升。本方有清热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