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Posted 必
篇首语: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努力奔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五运六气理论反映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三因制宜」的辨治思想,尤其对复杂的临床问题,具有相当的指导应用价值。《内经》早有「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之诫,以下介绍的二则病案,便充分体现了该理论的作用。病案1
张某,男,50岁,2015年4月2日初诊。咳喘反复发作5年,再发1周,经抗炎解痉输液治疗无效来诊。刻诊:夜间12点以后咳甚,咽有异物感,痰白量少,咳则烦热出汗,纳可,大便调,舌暗红,苔黄腻,脉细滑。
咳嗽发作于夜间12点以后为剧,符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故予乌梅丸治之。乌梅30克,细辛3克,肉桂(后下)4克,黄连4,黄柏10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川椒3克,干姜9克,制附片5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僵蚕10克,桔梗5克,甘草5克。7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4月9日):夜间12点后咳嗽仍甚,且心情急躁,面部火热,无法入睡,并感右胁疼痛,咳时烦热,盗汗,咽有痰滞感,无恶心,纳食可,舌暗红,苔黄腻,脉细小弦。参考年运「二之气」的运气特点,决定改变处置思路:既遵循年运岁气使以血府逐瘀汤,同时结合厥阴欲解时和少阴欲解时(子至寅上)遣用乌梅丸及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法消息以观。原乌梅丸方加黄芩10克,阿胶珠10克,白芍10克,炒柴胡6克,枳壳1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5克,桔梗6克,川芎6克,怀牛膝10克,炙甘草5克,浮小麦30克,大枣10克,鸡子黄1个冲服。7剂水煎服。
三诊(2015年4月16日):夜间咳喘明显减轻,且得安寐,烦躁,盗汗诸症亦缓,仍感咽有异物感,舌暗红,苔薄,脉细小滑。再予原方加射干10克,7剂。
四诊(2015年4月23日):诉咳喘已得控制,咽部异物感亦消失,苔薄质淡红,脉细静。予原方加羊乳15克,7剂愈。
病案2
郑某,男,53岁,2014年6月27日初诊。诉气短,活动后气喘,鼻塞,无流涕,不咳嗽,口乾,盗汗,疲劳,来诊前曾在南京某医院经肺穿病理诊断为机化性肺炎,已口服泼尼松龙治疗4月,现仍每日服3粒,舌暗红,苔薄黄干,脉细。据证从益气阴,化痰瘀,调阴阳治疗,方选生脉散合当归六黄汤意。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生熟地各15克,黄芪20克,炒当归10克,川连3克,黄芩10克,苏叶10克。7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9月10日):动则气喘好转,但自觉怕冷,脚心冰凉,盗汗,口干苦,受凉易腹泻,纳可,二便正常,舌偏红,苔黄剥,脉细小滑。据此时运气特点予附子山萸汤合正阳汤。制附子6克,山萸肉10克,煨肉豆蔻10克,乌梅15克,木瓜10克,木香10克,丁香3克,炙甘草5克,大枣10克,生姜3片,黄柏10克,砂仁(后下)5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6克,桑白皮15克,玄参15克,白薇10克,旋覆花(包)6克,陈皮6克。7剂水煎服。
三诊(2014年9月17日):怕冷已除,口干苦亦无,无腹泻,寐差,夜半2点易醒,盗汗,胃纳可,舌暗红,苔薄,脉细滑。据证予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合当归六黄汤。黄连3克,黄芩10克,阿胶珠10克,白芍12克,炙黄芪20克,炒当归10克,生地15克,炒黄柏10克,五味子5克,百合15克,鸡子黄1个冲服。14剂水煎服。
四诊(2014年9月30日):诉药后盗汗消失,夜寐安宁。后又调治3月病情稳定,激素停服。
按:以上二则医案都是在运用常规辨治乏效,参议运气理论后方取得良好疗效的。
案一初诊时据「厥阴病欲解时」予乌梅丸方无效,因思及当下年运处于「二之气」,此时「主气,客气」均为少阴君火,遵「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之训,使以血府逐瘀汤解决少阴火,因患者还有「少阴欲解时」的时运特点,做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复入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改变思路,既遵循年运岁气,同时结合厥阴欲解时和少阴欲解时复合选方方获成功,充分体现了「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素问·六节藏象论》)的学术思想。
案二初诊时按常规辨证予生脉散合当归六黄汤治疗后反应平平,二诊时考虑2014为甲午年土运太过,9月份主气客气横跨太阴湿土与阳明燥金,少阳相火,表现既有寒湿,又有阴虚内热,在患者身上反映出来的症候也是寒热两重天,既有「怕冷,脚心冰凉,受凉易腹泻」寒象,又有「盗汗,口干苦,苔黄剥质偏红」等火热之兆,故改用主以岁土太过的附子山萸汤,又选水火寒热之气见于气交的正阳汤合方,方使寒热之候均解,后叙症「寐差,夜半2点易醒,盗汗」,符合「少阴欲解时」(子至寅上),故选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合用六黄汤燮理阴阳,调理气血,获得满意效果,此案证治正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素问·八正神明论》)之旨。
通过上述案例的剖析,更深切认识到五运六气乃「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临床果能「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得时而调之」,就能做到「毋逆天时,是谓至怡」。临床运用运气理论时,切切不可胶固,务须随机达变,因时识宜,庶得古人未发之旨,而能尽其不言之妙。
相关参考
《五常政大论》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上古有真人者,提
《内经》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又曰∶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迎之。凡用药须看时令,如常用调理药,春加川芎,夏加黄芩,秋加茯苓,冬加干姜。如解肌发表,春温月用辛凉药,川芎、防风、荆芥、柴胡、紫苏
《内经》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又曰∶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迎之。凡用药须看时令,如常用调理药,春加川芎,夏加黄芩,秋加茯苓,冬加干姜。如解肌发表,春温月用辛凉药,川芎、防风、荆芥、柴胡、紫苏
感冒天时四气中,小儿亦与大人同,必先岁气无轻犯,寒热温凉有逆从。天地之气行乎四时者,有四气焉。[b]四气者[/b],风寒暑湿②之气也。人在气中,体之虚也,感则病矣。故[b]春伤风[/b],[b]夏伤暑
感冒天时四气中,小儿亦与大人同,必先岁气无轻犯,寒热温凉有逆从。天地之气行乎四时者,有四气焉。[b]四气者[/b],风寒暑湿②之气也。人在气中,体之虚也,感则病矣。故[b]春伤风[/b],[b]夏伤暑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其强调「治神」是针刺的关键。这种治神为先的原则,是中医针灸疗法的特色之一,同时也反映了中医疾病诊疗观中以人为本的治疗思想。以下从其产生、精神实质等方面进
今人治一切气疾,只知求之脾肺,而不知求之肾,所以鲜效。夫肾间动气,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房劳过度,或禀受素弱,肾精不足,气无管束,遂多郁滞,是生诸疾。医者以为是当理气,壳、
疹为胎毒发于心,肺与相连热毒侵,咳嗽鼻中清涕出,且观双目泪盈盈。斑疹须明岁气先,勿轻汗下作伤寒,察人虚实施力法,莫犯天和损寿元。疹喜清凉痘喜温,能知疹痘不同伦,疹苗痘实无人解,脏腑阴阳各自分。过期不出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说:「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中医的许多病名,如破伤风、鹅口疮、胬肉攀睛、托盘疔、痄腮、阴吹等,精炼简洁,见名知义,易于掌握。又如破伤风、历节风、感冒
祖国医学认为疾病的根本原因是机体内的阴阳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因而引起气血的变化,气血的变化,带来了脉象的变化。古人认为脉象可以测知病源,判断生死,如《王符潜夫论·述赦篇》说:「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