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下)

Posted 理想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下)

(三)中医分析判断疾病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中医根据诊察了解收集到的患者的症状资料,通过逻辑思维分析,即可分辨「藏于内,现于外」的「藏象」所反映的人体的内部变化,作出「病」、「证」的诊断结论。
1、由「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具体」
通过「司外揣内」,「察外在之『象』,知内在之『藏』」,就是由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具体的典范。
「察外在之『象』」得到的是感性的具体,是人体生命活动或疾病状态的若干具体的表现信息。如发热的高低,恶寒的轻重,汗出的多少,脉象的虚实等等。
「知内在之『藏』」得到的是理性的具体,是人体生命活动或疾病状态在人的大脑思维活动中的再现和把握,也是人体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具体表现信息的内在联系。
2、以「理想客体」构成关系推出病证的「理想模型」
任何科学理论体系,都有其「理想客体」和「理想模型」,方可执简驭繁、提纲挈领地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
第一,阴阳、五行概念是中医学理论的「理想客体」。
当「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与大量的医药实践的内容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医药内涵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理论后,「阴阳」、「五行」等已不再是简单的哲学概念与命题,而是成为中医学用来反映和代表人的生命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的「理想客体」及专门的医药学理论。
第二,阴阳、五行理论模型是中医学的「理想模型」。
「阴阳」盛衰消长、动态平衡的「阴平阳秘」及「五行」生化循环、亢害承制的「五行承制」等,是中医学理论的「理想模型」。其中蕴含和应用了大量的数理逻辑。
从「理想模型」的状态看,人的正常生理变化是「阴平阳秘」、「五行承制」的「常态」;人的病理变化则是「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阳离绝」、「五行亢害」的「变态」;治疗的目的就是恢复理想模型「阴平阳秘」、「五行承制」的「常态」 。
第三,中医学的「病」、「证」诊断概念,就是以「阴阳」、「五行」等「理想客体」的变化关系建立的「理想模型」。
阴阳的消长、盛衰、虚实、转化、真假和五行的生、克、乘、侮的变化及其关系,构成了中医病证的「理想模型」。各种具体的中医病证,就是这种模型的具体化和实际表现。
中医诊断,就是运用这些「理想模型」的概念和逻辑关系为指导,诊断分析具体病人的具体的病、证情况及其病情发展演变趋势。
3、「审证求因」的逻辑推导
「审证求因」、「辨证分析」、「病因病机分析」,都是中医分析判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核心原理,则是「审证求因」。
审证,就是审查和辨别证候。求因,就是从「证」的角度,分辨、求出病变的根本原因。由于证侯是病变的「结果」,因而「审证求因」则是「由果溯因」的逆向因果逻辑推导。
第一,在「审证求因」的思维起点及其分辩过程中,是「由果溯因」,「果→因」的逆向推导。
在「审证求因」的逻辑关系中,「证」是果,是病因引致人体病变的结果及其表现出来的相应证候,也即病变在一定时间范畴内、一定条件下的状态及其结果。
在「审证求因」的思维起点及其分辨、推导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了「由果(病变表现出的证候)溯因(病因)」、「果→因」的逆向逻辑关系推导。但是,在完成这个思维过程,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并进行结论的表述时,需要按「由因到果」、「因→果」的正向逻辑关系进行表述。
第二,「审证求因」中「由果朔因」的逆向推导是由中医学特定的诊察模式和思辨方式决定的。
证所概括和反映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态信息表达的人体病变之「果」,是由若干的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因素组成的。因此,「证」所概括和反映的人体异常、病变之「果」,就成为「审证求因」时「由果溯因」分辩的切入点的依据。
以「审证求因」逻辑方法得到的「因」,是由逻辑分析推导出的引起病变结果的一组因素,是中医病因分类下的病因归类,并非简单具体的致病因子,而是包括了某一种、某一类致病因子在内的致病因素的总括。
由于这一特点,经审证求因得出的因果逻辑关系,往往存在「一因多果」和「多果一因」的情况。
  中医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基本原理
(一)治疗以调节、恢复机体功能态平衡为主
基于中医学作为整体、动态、功能态医学的特质,其治疗的法则及其原理,就是以调节并恢复人的功能态平衡为主,「以平为期」;重新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方药、针灸、推拿、导引等。从总体看,基于中医学是整体医学功能态医学的特质,不论何种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均为:整体调治,恢复功能;驱逐邪气,固扶正气;泻其太过,补其不足,最终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平为期」。
中医多种多样的治疗手段与方法,按其作用机理的角度划分,可以简单分为:第一,物理作用的方法,如:针灸、推拿;第二,化学作用的方法,如:内服或外用中药方剂,主要者如汤剂、膏、丹、丸、散等;第三,综合作用的方法,包括心理调节与保健、气功、运动保健操等。
(二)预防以固护正气并维护功能态平衡为主
诊治疾病,治疗与预防、康复密不可分。中医预防疾病,重在调理阴阳、固护正气、畅达情志、调和气血,维护人体的功能态平衡。其核心就是固护正气而维护功能态平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保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其主要方法与手段的基本原理,即为通过养护调摄,并保持心志宁静、气血和畅、起居有常,从而使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心志宁静,即:自我调摄,情致平和,不急不躁,积极乐观,贫富无意,强弱不争。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建立并保持宁静稳定的心理状态,减少或避免心因性疾病;同时提高心理素质而提高机体的自我稳定能力,也就能够提高抗病力。
气血和畅,即:通过调理,摄入养分,气血充盈,相互化生,气动有力,血充养足,运行通畅。补充并保持人体所必须的物质——(阴)血;由养分化生并保持旺而有序的动力(功能)——(阳)气。血为气的化生提供物质基础,气为血的生成提供动力,物质与功能相互促进和化生,二者和谐通畅,则正气存内,百病不生。
起居有常,即:生活规律,劳娱(逸)有度,动静相宜,药食互调,体质维常,以养成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并保持稳定的生理状态,增强机体活力与抗病力。
通过如上简析可知,中医学作为整体医学、动态医学和功能态医学的学科属性特质,主要取决于其诊治疾病的特殊认识角度、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中医妇科问诊的基本内容

《景岳全书·传忠录》认为问诊乃诊治的要领,临证之首务也。《儒门事亲》亦云:「凡有病妇,当先问娠,不可仓卒矣。」提示了妇科问诊的专科特点。由于妇科问诊的专科性强,涉及面广,因此临证时,既要有目的、有重点

医学百科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内的概念体系及科学内涵

概念是理论的基本要素,联系概念的判断即为理论的核心要素——基本原理,又是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体系的概念体系范围。首先要明确界定中医理论体系的概念体系范围的原则,其次要界定概念体系的

《中医基础理论》 基本病机

基本病机,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原理。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有密切关系。体质不同,病邪各异,可以产生全身或局部的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尽

医学百科 诊治心系疾病

心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常见病心绞痛的早期危险性诊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对于心绞痛和难治性心衰,提出用人参三七琥珀的不同配比组方,在临床上前景看好。对于高血压,提出了专方治疗。

医学百科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原则有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一、整体审察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审察内外」。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两个内容。1.人

医学百科 什么是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

医学百科 诊治老年中晚期癌瘤思路探讨

我国是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癌症也是我国中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城市中,是各种疾病死亡的第一位,在农村居第二位。癌瘤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而是经过一个十分漫长的病理变化过程,它的潜伏期相当长

医学百科 寻找经方医学的生长点(下)

  十八、中医师除了从自身广袤丰富的临床体会中,还能从别的什么地方获得有关诊治的经验呢?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不仅仅「是什么」,而是去「做什么」;「是什么」只是一种状态,而只有去「做什么」才能提供一种说

医学百科 中医理论指导研究脑退行性疾病共性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是退行性脑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缺乏清晰认识,尚无确切有效的治法。基于「肾生髓」理论,中医学认为二者发病的基本病机属于肾精亏虚而致脑髓空虚,基本证侯同为肾虚髓

医学百科 《伤寒杂病论》黄疸诊治规律探要

  张仲景于《伤寒论》中论及黄疸,又于《金匮要略》中设黄疸病篇,今据两书探讨黄疸病证治规律如下。  黄疸正义  黄疸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尤以湿热交蒸所致的黄疸型肝炎较为多见。《内经》说:「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