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穴位组合治颈椎病
Posted 颈椎病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穴位组合治颈椎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穴位组合治颈椎病
陈某,女,38岁,2月24日初诊,主诉头晕7天,素有颈椎病,今洗衣过多,致使旧疾复发,颈部酸胀、僵硬不舒,头晕伴偏头痛,后背怕冷。经服药治疗,头痛及头晕症状缓解,现颈部仍僵硬疼痛,活动不利,后背怕冷。笔者予以穴位组合针刺治疗,7次症状悉除。1、患者取俯伏坐位,穴取天柱(双)、大椎、天髎(双)。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0.25×40毫米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0.5~0.8寸,施术最大限度牵拉局部筋膜,出现酸、麻、胀感后,留针候气30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2、患者取俯伏坐位,暴露治疗部位,常规皮肤消毒后,寻颈部压痛点及大杼穴,先用刮痧板刮试,再用皮肤针(消毒)叩刺出血,加拔火罐,隔日一次。
3、针对患者后背怕,冷取身柱穴,施隔姜灸,以皮肤红润不起疱为度,每日一次。
中医学关于颈椎病的成因,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诸痺源流》中说:「痺者,闭也。三气杂至,壅闭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痺。」天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脉气之所发,功能清头散风,通经活络,为治颈项病之要穴。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总领诸阳经,刺之可振奋督脉阳气,缓解痉挛。《类经图翼》曰:「大椎为骨会,骨病可灸之。」天髎属手少阳三焦经,有舒筋利节作用;《针灸甲乙经》载:「颈项痛不可俯仰……大杼主之。」大杼位于项部,为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颈椎病患者此处多痛,笔者常用刮痧舒经活络,刺络放血止痛。身柱为督脉穴,灸之可振奋督阳,温通经脉,气足血盈,背寒可愈。并嘱患者改枕颈椎保健枕,平时多按揉外劳宫穴预防。诸法合用,效若桴鼓。
相关参考
葛根为多年生豆科籐本药食用两用植物,盛产于我国南方山区。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常与我国北方出产的人参相提并论,素「南葛北参」和「南方人参」之美誉。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其味甘、平、微凉,入脾、胃经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是指自觉胸膈气逆、喉间呃声不断、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正常情况下,也会发生呃逆,多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不治而愈,多为正常生理所致。若呃声不断、不能自主者,则为病态。重者可间歇性发病,
颈椎病颈痛属中医的「项痺」范畴。「痺」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凡因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而引起肢体关节处出现酸痛、胀、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名为痺症。颈椎病的病因和发展,与体质有关,多为风寒湿热之邪深入
颈椎病多与职业和不良体位相关,临床表现症状繁多:一是头昏头痛,甚则眩晕呕吐;二是双上肢或单侧上肢麻痺疼痛,呈阵发性发作,有的在进餐时突然手麻痺,碗筷掉地;三是颈项强痛,转侧不利或并无颈痛,而肩背重著麻
穴位效应规律未明确较之古代针灸,当代针灸临床变化最大的是刺法——从直刺到透刺、从浅刺到深刺的改变带来了穴位概念潜移默化的变化:今天的一个穴可以包含古代多个穴。例如足阳明经「下关」穴,在传统针灸学中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退行病变所致。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可向上肢放射合并头晕,少数出现四肢麻木无力,颈区活动受限,甚者僵硬。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外用合治,收效良好。 外用方:葛根60克,桂枝30克
方药组成:骨碎补50克,葛根30克,威灵仙30克,羌活30克,桂枝30克,白芷30克,当归30克,党参30克,细辛20克,川芎30克。共研粗末,装入布袋中作枕心,每晚作枕用,每月更换一次,连用2~3个
程某,男,51岁。于2014年3月20日初诊。主诉:双下肢肿胀半年余。患者年轻时身体魁梧,体格强壮,肥胖,生活无规律,饮食不节制,常饮酒,量大。5年前因患颈椎病而经常头晕,后陆续出现高脂血症、高血压、
手脚发凉在西医的诊断中,脑血管后遗症、颈椎病、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末梢神经炎等都会出现手足发凉的表现。在中医里,一般分为四个类型进行辨证论治,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这四类辨证方法。气血亏虚属于中医的血痺,
四神丸始见于《证治准绳》,本方由《本事方》的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二方组合而成。盖因其组方药味有四,且治五更泄泻速效如神而得名,随后被诸多医家广为沿用,并称其为治「五更肾泻」之主方。笔者以为不然,窃认为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