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四逆不是回逆

Posted 症状

篇首语:努力让人有了奇迹般的进步,努力可以让人有了奇迹般的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四逆不是回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四逆不是回逆

?《金匮要略》中的「奔豚汤」以「奔豚」命名,「奔豚」既是病名,也是症状,可见仲景以症状命名的方剂并非四逆汤一个。
?四逆汤作为回阳救逆主方,只要治疗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的证候,不论有无「四逆」,均可应用。
?「逆」只能去救、去解除或治疗,改「四逆」为 「回逆」,实为邪正不分。若真的要改,「救逆」要比「回逆」更确切。
河南中医学院梁华龙先生于2015年5月7日在《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发表《「四逆」与「回逆」》一文,认为「四逆」当为「回逆」,「四逆汤」当为「回逆汤」。其理由有四:
1.「四逆汤」的命名方法值得商榷;
2.四逆汤的主治病证中没有提到四逆,用四逆汤治疗名不正言不顺;
3.要改变「逆」的四肢厥冷症状,就要回复到「顺」的阳气敷布状态,故曰「回逆」;
4.传抄之误,误「回」为「四」。
笔者认为,上述四点理由,均难以成立。兹简述如下。
「孤证不引」不可任意扩大适用范围
梁华龙先生认为:《伤寒论》中方剂命名方法,可分为3类:以药物名称命名;沿袭六神方名称;以方剂功能命名。而以症状命名方剂的,只有所谓「四逆汤」。可见,「四逆汤」的命名方法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中国史学传统中有「孤证不引」的规范,这里的「引」,是指引用史料典籍中的话证明自己的观点,现在通常称作「孤证不立」。仅仅因为其独一无二,就将其打入另类,并进行修改,这是对「孤证不引」原则的任意扩大。
事实上,《金匮要略》中的「奔豚汤」以「奔豚」命名,「奔豚」既是病名,也是症状,可见仲景以症状命名的方剂并非四逆汤一个。若认为「奔豚」不是症状而是病名,即「奔豚汤」是以病名命名的方剂,那么《金匮要略》中以病名命名的方剂仅「奔豚汤」一方,是不是也要把它改一改呢?
笔者认为,若把「孤证不引」任意扩大到所有独一无二的事实或观点上去质疑,则会产生怀疑一切、随意修改前人观点的后果,进而引起极大的混乱。
「四逆汤」并非仅治疗「四逆」一证
梁华龙先生提出,「厥逆并称时,则是以虚寒为主的四逆症状」,又认为「《伤寒论》中使用四逆汤类共有16处,其中症状中有『厥』的3条,『厥逆』的2条,『厥冷』的2条」,却又说「使用四逆汤类的原文中,没有一条确定有『四逆』症状」。
事实上,仲景善用省文、借代等笔法。如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但我们不能要求麻黄汤主治证中必须有脉浮紧;小柴胡汤是少阳病主方,我们也不能要求必须有「口苦、咽干、目眩」才能用小柴胡汤。而四逆汤中有7条明确载有主治「厥」「厥逆」「厥冷」,这已很能说明问题。
要求四逆汤主治证必须有「四逆」字样,并且就算有「四逆」症状,换一种说法都不行,则未免有些胶柱鼓瑟。
笔者认为,四逆汤作为回阳救逆的主方,只要是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的证候,不论有无「四逆」,均可应用。仲景在用四逆汤时提到的「厥」「厥逆」「厥冷」等,都是「四逆」的同义语,不能因为「使用四逆汤类的原文中,没有一条确定有『四逆』症状」,就要改「四逆」为「回逆」。
不可把「回阳救逆」说成是「回逆救阳」
梁华龙先生认为,一般而言,人体的阳气是从胸腹向四肢发散敷布的,称之为「顺」,所以感觉冷时四肢先凉,而感觉热时则头胸先热。由于阴寒的相对过盛或者阳气的相对不足,或者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不能正常地向四肢发散敷布,就会出现四肢厥冷,称之为「逆」或「厥」。要改变这种「逆」的四肢厥冷症状,就要回复到「顺」的阳气敷布状态,故曰「回逆」。
笔者认为,「厥逆」既然是「由于阴寒的相对过盛或者阳气的相对不足」,正确的治法就应该是「救逆」或者「回阳」。
「回」,梁华龙先生认为「有回复、返回、返还的意思。」既如此,回的对象应该是阳气,而不是代表阴寒内盛的「手足厥逆」。
后世把四逆汤的作用归纳为扶正祛邪的「回阳救逆」。救,有解除、治疗之意。《周礼·地官司》校注云:「救,犹禁也。」《说文解字》云:「止也」。可见,说恢复、返回、返还阳气可,而说恢复、返回、返还阴寒内盛的「手足厥逆」则不可。
「逆」只能去救、去解除或治疗。改「四逆」为 「回逆」,实为邪正不分。若真的要改,笔者认为,改成「救逆」要比「回逆」更确切,如《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四逆」改为「回逆」理由不充分
梁华龙先生认为,在《伤寒论》流传和转抄中,既有竹简的损蚀朽腐,又有抄写的失误减笔,致使误「回」为「四」的可能性极大,因而,「回逆汤」「回逆散」就成了「四逆汤」和「四逆散」。
笔者认为,《伤寒论》中传抄之误是有的,但如何判定确系传抄之误应当有依据,譬如《伤寒论》中应有类似记载,或在《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脉经》等类似版本当中有「回逆」之名,而不能仅仅因为字形相近就草率作出结论。
再者,改「四逆」为「回逆」后,以下这几条怎么办?
《伤寒论》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29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330条:「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条文中的「四逆」,也要改为「回逆」吗?改了,条文变得无法解释;不改,传抄之误有选择性也说不通。
梁华龙先生在文章结尾时说:「一家之言,与诸君商榷。」明显是在征求意见,因而笔者也不揣谫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四逆」改为「回逆」,理由不充分,不改也罢。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但见右脉弦可用四逆散

四逆散出于《伤寒论》少阴篇,由甘草(炙,味甘平)、枳实(破,水渍,炙干,味苦寒)、柴胡(味苦寒)、芍药(味酸微寒)四味药组成。本方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适用于少阴病。症见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

医学百科 当归四逆汤医案两则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可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是治疗血虚寒凝证的经典方。一般认为本方是治疗冻疮的专方,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冻疮、下肢关节疼痛多例,效果满意,经得起重复验证。案一:

医学百科 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

医学百科 薛伯寿活用四逆散

薛伯寿上世纪70年代师从中医大家蒲辅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通过统考进入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班,拜薛老为师,随师侍诊,对薛老灵活运用经方四逆散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深有感悟

医学百科 四逆散治热淋

梅国强的观点,相火寄于肝肾,分属心包络、膀胱、三焦和胆腑。生理状态下,火寓水中,不可得见,所能见者,惟脏腑和顺,身体强壮,而呈生生不息之造化。相火必禀命于君火,而为之运动变化,故恒于动,动而合度。病理

医学百科 阳明病四逆汤证

总计阳明篇中之病证,大抵燥而且热也,其有不燥而转湿者,此阳明之变证也。于治发黄诸方,曾发明之矣。更有不热而反寒者,此亦阳明之变证也。夫病既寒矣,必须治以热剂,方为对证之药,是则温热之剂,又宜讲求矣。《

医学百科 四逆汤加味治脑出血

患者李某,男,58岁。因突发神志不清,口眼歪斜,左半身不能活动,急送当地县医院,CT确诊脑出血(大脑内囊出血约20ml)。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在第5天突然昏迷加重,发现头部发红,颈部僵硬,面潮红,下肢

医学百科 当归四逆汤治肩周炎

朱某,女,52岁,退休工人。因「右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月余」于2009年4月11日来诊。患者素体弱,形寒怕热,1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右肩部疼痛,疼痛以夜间为甚,不能入眠,右上肢活动受限,右肩冷痛如寒风刺骨

医学百科 当归四逆汤加味治下肢痛

下肢疼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患者以双下肢或单下肢疼痛为主,疼痛下至脚尖、上至腰椎处,有剧痛、隐痛、持续性疼痛,部分患者有麻木重感。食欲稍减,大小便无改变。基本方:当归15克,细辛2克

医学百科 太阴病宜四逆辈诸寒证

太阴自少阳传来原无寒证,乃有其脏本素有寒积,经外感传入而触发之,致太阴外感之证不显,而惟显其内蓄之寒凉以为病者,是则不当治外感,惟宜治内伤矣。《伤寒沦》原文︰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