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五行理论非源于五材说
Posted 理论
篇首语: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五行理论非源于五材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五行理论非源于五材说
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运用其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进一步实践来证明其理论的真伪。《尚书·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素问》「满纸五行」,木火土金水的出现,则随之出现了「相生」等理论,那么五行相生等理论是来源于「五材说」吗?或曰:「先有五材,后有五星,因此五行理论来源于五材说。」其实,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谁出现的早晚,关键是五行理论是否来源于五材说,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质疑五行理论来源于五材说,从相生始,以「金生水」为例,事实上大地之金能生水吗?或曰,「挖井而生水」,难道没有挖井之前就没有水吗?没有金属之前,江河之水从哪里来的?没有金属之前,天上不下雨水吗?没有文字之前,江河照样有水,天上照样下雨。在普遍联系方面,大地之金属能使气候变凉吗?在相克方面,春天草木生长,大地之金属能克(控制或抑制)其生长吗?在相乘方面,大地之金属有无气?其旺盛之气体现在哪里?大地金属之气如何使木受到损害的?或曰:「砍伐者也」。《尚书》、《素问》的五行所指都是自然因素,如果是砍伐,这里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在相侮方面,大地之草木侮金属体现在哪里?显然五材说不是五行理论根据的来源,因此相生之「生」作「滋生」解释是不能成立的,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或曰,既然大地之金属不能生水,那么其「生」是什么呢?金生水等所指是什么呢?答曰:生者,出也;继承也。徐灏注笺:「《广雅》曰:『生,出也。』生与出同义,故此训为进。」而「进」通「尽」。《列子·天瑞》:「形,必终者也。天地终乎?与我偕终。终进乎?不知也。」张湛注:「进当为尽。此书尽字例多作进也。」殷敬顺释文:「进音尽。」《列子·黄帝》:「竭聪明,进智力。」《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鲁一生一及。」何休注:「父死子继曰生,兄死弟及曰及。」王安石《洪范传》:「其相生也,所以相继也,其相克也,所以相治也。」
上述证据不难看出,五行之相生之「生」在这里是「继位,前后相续」的意思,则符合《尚书》、《素问》五行的本意,因而木生火,火生土即木星之后是火星,火星之后是土星因而与五运六气的规律相一致,更存在普遍联系,如木星即位则春温暖而和风,继而火星即位有夏之热气,火星之后继而是土星即位而有长夏之湿气,土星之后则为金星即位出现燥气,金星之后则是水星即位而出现寒气。
相关参考
眼针疗法是1970年创始的一种微针疗法,如今与耳针、头枕针等都属于针灸疗法的创新,是新的微针疗法,是针灸学新的组成内容。现将眼针疗法的理论介绍如下。 眼针疗法的理论指出,眼针疗法源于古代五轮八廓学说
近年来他把「五神藏」理论运用治疗疲劳症和亚健康,疗效卓著,现介绍如下。 五神藏的涵义「五神藏」一词,源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原文为:「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王冰注:「所
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中医认为,人体气机应有升有降,只有升降正常,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否则就会出现功能失常。如《素问》中云「非升降,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出入,无以生长
方证是经方的主要内容之一,方证起源于神农时代,以八纲为基础理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渐渐发展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这即《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形成。国内外皆知经方神效,其魅力所在即先辨六经,继辨方
中医非药物疗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不依赖任何药物的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独特疗法。考及中医发展史,非药物疗法是其中发展最快而起源也最早的疗法,早在《山海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划分病变所在的经络病位,源于《内经》,后世多有发
?「方证相对」学说是在彻底否定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20世纪初,当时中医学界绝大部分学者都明白:「方证相对」其实就是「废医存药」的代名词,所以几乎
●经方辨证论治起源于神农时代的用药、方证经验总结,基础理论是八纲,经历代用药、方证经验的积累,大约在汉代,认识到病位不但有表证和里证的不同,还有半表半里的不同,因而由八纲发展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经方
近年来,冯世纶先生侍诊抄方,获益匪浅。冯先生常跟学生们强调,经方起源于神农时期,从单方方证到复方方证逐渐发展而来,与《黄帝内经》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要读懂《伤寒论》,首先要明了六经实质。《伤寒论
伏羲是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人,伏羲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是中医药学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核心内容,是中医药学创立形成发展生生不息的总源头。伏羲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孕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