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功能性痛经的中医治疗
Posted 子宫
篇首语: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泪奋斗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功能性痛经的中医治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功能性痛经的中医治疗
功能性痛经是在月经来临时,经前、经期、经后发生周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以致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称痛经。可分为功能性痛经和器质性痛经两种,前者常始于月经初潮或初潮不久,又称原发性痛经,后者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或宫内节育器等引起又称继发性痛经。中医学认为多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病因病理
其病机主要是在此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其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是与经期冲任气血变化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1、宫因素: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倾曲,都可使经血流通不畅,造成经血潴留,从而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痛经。子宫发育不良时,子宫肌肉与纤维组织比例失调,产生不协调子宫收缩,或子宫畸形均可引起痛经。
2、分泌因素:子宫内膜和经血中前列素含量升高,可能是痛经的主要原因。分泌期内膜能合成前列腺素,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痛经。
3、管加压素:垂体后叶分泌的血管加压素对非妊娠子宫敏感,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尤以月经来潮时为显,并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使子宫血流减少。
4、身因素:与遗传因素也可能有关。精神紧张、抑郁、恐惧,以及痛阈较低者易引起痛经。
痛经属于祖国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创造性地提出瘀血为其基本病机以及创立了活血止痛的治疗法则,其对痛经症状和治法做了初步描写。接着是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月水来腹痛候》:「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至令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手太阳、少阴之经」,提出了痛经的病因病机。后来,明清时期《景岳全书·妇人规·经期腹痛》对本病辨证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宋代女科秘书》、《傅青主女科》等对本病治法及方药作了大量的探索。历代医家通过实践,为临床论治痛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病因病机
历代医学家所论述虽有侧重,但多数认为痛经的发病原因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六淫为害等,并与素体情况及经期或经前后的特殊生理环境有关。中医学认为,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由于血海由充盈渐之转为泄溢,气血变化较大且急骤,这时情绪波动、起居不慎或外邪乘虚而入,均易导致冲任失调、瘀血阻滞,或寒凝经脉、气血不和,胞宫经血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
二、辨证论治
戴氏云:「经水来而腹痛者,经水不来而腹亦痛者,气血俱虚也。」朱丹溪云:「经水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者,血热气实也。」再如《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所以,临床上应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辨其虚、实、寒、热,辨证要抓住痛经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疼痛程度,以及月经期、量、色、质,兼症、色、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治疗上,主要是调理冲任气血为本,而在临床论治时,根据不同的症候群,以行气、活血、散寒、清热、补虚、泻实之异,再以标本兼顾、论治本病,月经期间调血止痛为标,平时辨证求因以治其本,并结合平素体质情况,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使之气血顺和,冲任流通,经血畅行无阻,则痛经可愈。临床上痛经多责于寒、湿、热之邪,加上情志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辨证分型为:
气滞血瘀型:每于经前1~2d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痛,或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常伴有心烦急躁易怒,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或弦滑。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止痛。行气逐瘀汤。香附12克,木香12克,降香12克,郁金12克,姜黄10克,元胡12克,川楝子12克,泽兰10克,甘松12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蒲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调气丸、活血丸口服。
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经色瘀黯有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白,舌黯苔白润或腻,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暖宫止痛。温经化瘀汤。肉桂10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郁金12克,姜黄12克,吴茱萸12克,小茴香10克,艾叶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芍药15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党参30克,坤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艾附丸、逐瘀丸口服。
湿热下注型: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期加剧,或低热起伏,伴经色暗红,质稠有块,或带下黄稠,小便短黄,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化湿汤。防己12克,泽泻12克,车前子12克,蛇床子15克,白鲜皮15克,黄柏12克,滑石20克,虎杖15克,绞股蓝15克,籐梨根30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泽兰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化毒丸、胆木丸口服。
气血虚弱型:经期或经后1~2d,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水色淡,量少质稀,或月经后期,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双补汤。党参30克,白术12克,苍术12克,茯苓12克,黄芪30克,芍药15克,山药20克,芡实20克,薏苡仁2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籐梨根20克,鹿角胶10克,肉桂6克,艾叶10克,元胡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茯丸、建中丸口服。
肝肾亏损型: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月经量少色淡,腰部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益肾养肝,调经止痛。滋肝益肾汤。熟地30克,山萸肉20克,龙眼肉15克,枸杞子15克,沙苑子12克,茺蔚子12克,女贞子12克,补骨脂12克,灵芝15克,绞股蓝15克,籐梨根20克,杜仲12克,川断15克,牛膝12克,桃仁12克,泽兰12克,坤草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还少丸、补肾丸口服。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曹元成)
相关参考
玄胡益母草煮鸡蛋: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具有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功效。乌豆蛋酒汤:乌豆(黑豆
笔者多年临证体会,山楂配当归,是治疗妇科病的好药对。山楂味酸、甘,性温。具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健脾开胃等功效。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温筋止痛等功效。笔者自临证以来,用山楂配当归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越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种子,性味辛温,入肺经。功能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笔者根常用其治疗以下疾病:妇女痛经:白芥子研末备用,取10克,加入等份面粉、冰片,用老陈醋调匀,制成饼状,
传统中医理论对于痛经发病的认识可归纳为「不通则痛」。也就是说,痛经是由经期及经期前后的生理状态在外界致病因素作用下,子宫胞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临床辨证以气滞血瘀、寒凝血瘀为最常见类型。采用中药外敷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血淤型痛经患者常表现为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患者可取完整带
痛经1、玫瑰花茶:玫瑰花15克,沸水冲泡代茶。功能:理气解郁,活血散瘀,适用于经期腹痛、以胀痛为主者。2、姜枣茶:生姜3片,大枣5枚(打碎),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功效:散寒止痛,适用于痛经下腹冷痛者。
痛经,多见于未婚或婚后未孕的青年妇女,疼痛通常发生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主要症状是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中医称痛经为「经行腹痛」,在临床上可分为寒、热、虚、瘀等四种类型
[通治方]蔡小荪:痛经多数是经血排出困难,瘀滞疼痛,治法以通为主。当归9克川芎4.5克牛膝9克香附9克元胡9克丹参9克红花4.5克白芍9克水煎服。服药时间应在行经前三天即开始服用,特别是膜样痛经、及内
妇女经期或经前后小腹疼痛称痛经。其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按病因分寒热瘀虚四证。气滞血瘀证: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有块。方药:当归2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元
开四关,即针刺合谷、太冲。合谷为手太阳经原穴,可调肺气下降;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可调肝气上升。两穴一升一降,调节气机周流不息,通达全身四肢。故针刺四关穴,可作为主穴或配穴治疗与气滞相关疾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