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调五脏安胎与逐月安
Posted 五脏
篇首语: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调五脏安胎与逐月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调五脏安胎与逐月安
妇人妊娠,胎坠之虑,如芒在背,惶惶不可终日者有之,下血而致小产者多也,故治妊娠病以安胎为要。古今医者皆明于此,何以安胎,众说纷纭,吾今遵古训而索骥,以五脏安胎与逐月安胎而立法于临床,收效颇佳。调五脏安胎法
清心安胎
心者,君主之官,居中央而动气血于四旁,孕久则血聚于下,养胎元而致营血暗亏,心失所养,神明浮动,不安其舍。临证可见心胸烦闷,夜不成寐,神志恍惚,口舌生疮,伴有胎动下血,治宜清心火,补阴血,致阴阳平衡则胎自宁。
宣肺安胎
肺者,相傅之官,居胸中而宣无形之气,孕久则阴浊凝重,有碍气机肃降,气机失常则浊气结聚。临证见胸膈胀满,咳逆吐涎,喘促倚息,伴胎动下血,治宜宣导肺气,和畅气机,使清浊升降有序,其胎也安。
理脾安胎
脾者仓廪之官,居中州而运化精微于全身,为阳明之主,孕久胎形渐丰,阻于冲任而有碍阳明,临证见脘腹痞满,月真 胀不舒,呕逆食少,伴胎动下血者,治宜理脾调气,安中降逆,今脾胃运畅则冲任调畅,其胎则平。
泻肝安胎
肝者将军之官,居季胁而藏阴血,为女子之先天,孕久胎元蓄热,阴血内燥,肝阴受损,肝火内升,甚则动风,临证见面红目赤,烦躁多怒,抽搐震颤,伴胎动下血,治宜平泻肝火,熄风定痉,兼养阴血以滋肝阴,则胎不躁而安。
益肾安胎
肾者,作强之官,居下焦而为胞脉之根,肾主系胞。孕久则胎气盈满,渐耗肾气,肾虚则系胞无力,临证见腰困酸痛,下肢无力,举步难,伴胎动下血,治宜补益肾气,益精固本,肾充精旺,胞脉自有所系,则胎自稳。
逐月安胎法
古代医家巢元方云:「妊娠一月名胚胎,足厥阴脉养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阳脉养之,三月名始胎,手心主脉养之,当此时血不流行,形象始化,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手少阳脉养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气,足太阴脉养之,六月始受全精,以成筋,足阳明脉养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骨,手太阴脉养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手阳明脉养之。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发,足少阴脉养之。十月,五脏六腑,关节人神皆备。其大略也。」遵巢元方之论,习惯性流产,按其流产月份,倡导逐月安胎最为有效。
受胎一月,宜补脾土,以促气血化生,患者常见食少纳呆,周身乏力,形体消瘦,治以酸甘,以四君子汤加五味子、陈皮、莲肉、大枣,增进食欲,以补脾气。受胎二月宜清肝脾,肝脾调和,气血条达最为紧要。患者常见口干、口苦、呕逆不止,饮食难进,或有寒热往来,常用四君子汤加柴胡、黄芩、苏叶、麦冬、石斛之类。胎三月宜养心益气,心血安,气调和,自无虑也。患者常见烦躁、少眠、口乾心烦,方以四君子汤加莲子、远志、麦冬等品。妊四月,患者常见腰酸乏力,治疗当建中固本,及双补脾肾,以四君子汤加枸杞子、山萸肉、桑寄生、杜仲等。五月怀胎常见胎火盛。古人云:「怀胎之后,血聚以养胎,胎气不足,火气有余。」治法宜疏肝理气以清胎火,患者见胞宫急迫而有「子气」、「子肿」之证,治以四君子汤加砂仁、黄芩、焦白术、苏梗、桑寄生、陈皮、大腹皮等品。妊娠六月,胎已成形,补肾健脾以固先后天,患者常见有腰酸腹胀,治以《傅青主女科》安奠二天汤,药用熟地、党参、焦白术、炒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扁豆、杜仲、甘草。妊娠七月当补气以固胎元,益气升提为安胎之本,患者见少腹下坠胀痛,小便次数增多,常以补中益气汤加桑寄生、菟丝子、杜仲等品。八月妊娠胎将足月,令产妇气血条达,顺利分娩,常以紫苏和气饮,或达生散加减治之,药用当归、川芎、炒白芍、党参、紫苏、陈皮、大腹皮、焦白术、枳壳、乌药、甘草等品,常可安胎,并可顺产无忧。
相关参考
凡安产藏衣方位,并于卧阁内分布。《太平圣惠方》云∶凡妊妇初入月,便写产图一本,以朱书某月某日,空贴在某位。如正月在丙壬,可于壬位安产妇床帐,丙位藏衣之类,贴挂在产妇房内北壁上。若值闰月,只看节气用之。
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适用于妊娠初
牛鼻,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鼻。中医认为,牛鼻性味甘、平、入肺、肾经,有补肺益肾之功,适用于咳嗽、遗尿、妇人胎动不安等。《食疗本草》言其「治妇人无乳汁,作羹,空心食之」。《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和石燕诸
1、拇指半月痕--关连肺脾 呈粉红色时,表示胰脏机能不良,容易感冒、反复感冒、疲劳,严重时易患糖尿病。 2、食指半月痕 ---关连肠胃 呈粉红色时,表示胃、大肠
一、阴经相生配穴的意义。《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针灸甲乙经·精神五脏论》:「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五脏主藏精,精是人生的基本
根据中医的「全息理论」,脸上的「五官」(口、眼、耳、鼻、舌)表现与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口是食物进入的门户,故与脾胃相关。从嘴唇的外观,即可看出一些脾胃问题。比如,嘴唇
《内经》中有多个篇章涉及到五脏与面部官窍的关系,如《素问·阴阳应像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脉度》、《灵枢·五阅五使》、《灵枢·师传》等,主要认为五脏与面部官窍一一对
白雄鸡甘酸微温,调中下气疗狂言,止渴利便消丹毒,雌者味同补下元,止渴涩肠止漏血,男劳女产入饔飧。白毛乌骨者佳。主调中下气,安五脏,疗狂邪伤中,消渴,利小便,消丹毒。白雌鸡,补五脏劳伤,润肺益肾,止消渴
《内经》是多种医学流派、各种学说结合的产物,表现在脏腑与神志关系的问题上,则有「心主神」与「五脏藏神」的不同。「心藏神」与「五脏藏神」理论,两者的理论内涵及立论依据不同,但也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
关于人参,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于「上品」第一位,具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之功,有「久服轻身延年」之效。后世多将人参用作补气养身之品,固脱救急之用。但如此一味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