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慎用附子小议
Posted 子
篇首语:不怕路长,只怕志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慎用附子小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慎用附子小议
当下有不少临床医生逢病必用附子,蔚然成风,遣方用附子量经常50~100克,甚至多达200、300克,用量之重着实令人咋舌。如此用药纵使清人郑钦安再世也自叹不如。这样用药不但有违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的原则,而且对患者来说也很不负责任,有百害而无一利。再者,对刚踏上中医之路的后生学子来说盲目跟风效仿,遗祸自然不浅。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位列下品。「其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痿痺拘挛,膝痛不能行步。」附子本属温散回阳救逆之品,辨证用药恰当,对治疗诸多疑难杂症的确功不可没。然而现今部分医者把附子作为温补阳气的灵丹妙药,肆意而为,给患者大剂量长期服用。殊不知附子炮制不当或服用过量后会出现口唇、四肢麻木,肌肉痉挛、抽搐,心悸,大小便失禁等中毒症状。一则产生不良后果,二来延误疾病的治疗时机,使病情更加复杂化。即便附子炮制得法,仍乃虎狼之剂,也要再三斟酌,切勿滥用轻投。
其实关于有毒(效力猛烈)药物应用的方法,《神农本草经》总论中早已言明:「下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及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清人郑钦安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于世,这里引用他老人家的一段话:「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由此可见今之医家逢病必用附子,有悖郑氏之本意,貌合而神离矣。
本文旨在对时下附子应用之乱像有感而发,望医家自省、深思、明辨、慎而行之。(高建忠)
相关参考
何谓脏腑?《内经》对脏腑概念的认识为后世乃至现今的中医学理论所遵循。首先,认为脏腑应在人体内部,具体而言是位于胸腹之内,如《灵枢·胀论》云:「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脏禁器也。」其次,脏
笔者临证36年,辨证论治用药常以小剂量收效,常研讨「轻可去实」之精意,感想颇多。病之成因实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或「留而不去,其病则实」。但实是邪气实,虚是正气虚,若用药攻邪,攻剂过重,可伤正而致
脏腑为病,皆有寒热虚实,温清补泻异途,其理甚明,但前人亦有倡「肝无补法」一说者,故景岳《质疑录》特辟专题以论之,指出「不知肝气有余不可补,补则气滞而不舒,非云血之不可补也」。「肝血不足……而可以不补乎
耳鸣本身已令人烦恼不已,而一些药物更是能加重耳鸣,像抗生素类,所以一定要慎用。 一是抗生素类中的链霉素、卡拉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托普霉素等;二是非类固醇消炎类药物,如阿斯匹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他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味辛、苦,性平,归肝、心、脾经,功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要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外科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滞心腹肿痛等。该药
甘草,别名国老、蜜甘、美草、蜜草、蕗草、灵通。味甘平,入心、肺、脾胃诸经,在现代中药学中属于补气药的范围,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其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炙甘草是用生
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变化明显,人体则易受其波动影响,并发生相应改变,即「因时制宜」,以「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为宗旨,突出了「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的治病思想。人体体质有偏寒、偏热的不同,疾病病
肺心病即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肺组织或肺动脉系统的原发病变,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加重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我国80%~90%以上的肺心病是由气管炎、慢性支
姜春华老师生前对中医各家学说、基础理论及临床医学,均曾深入研究,并有重要贡献。其中对顽固性哮喘病发作时之治疗,姜老师采用古今民间及日本、朝鲜的单方,将其中治喘有效药合在一起,组成一方名“截喘方”,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