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中医药文化与道家哲学思想渊源(下)
Posted 天地
篇首语: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中医药文化与道家哲学思想渊源(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中医药文化与道家哲学思想渊源(下)
三纲既分 始有天地道经中关于「三」、「九」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阐释人的生理功能。《素问·三部九候论》明确提出了「三」与「九」的问题,作为「三部九候」脉诊的理论依据。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就是说根本数字是一,终止于九,再加一为十,又是新单位一的开始,故又称「终始」。天地人为三才,各有三部,因而终于九,上应天象列宿所当之分野,下应洪范九畴,中应人之九脏、九窍、以此为基础,应用于脉诊。「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生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帝曰:何为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直而导之,乃以为真」。「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故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运用类比的方法在医学上的具体描述,「三部九候」脉法留下了道家关于「三」的哲学概念。《太上老君开天经》曰:「清浊剖判,溟涬鸿濛,置立形象。清气上为天,浊气下为地。三纲既分,从始有天地,犹未有日月。天欲化物,无方可变,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下照暗冥」。
医道同源 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论范式,是先哲的宇宙观,医、道两家在天人相应理论上有相同的论述。
医家认为人为天地之中气,生长壮老已莫不与自然息息相通,《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其生五」者,乃木火土金水生人之肝心脾肺肾也,「其气三」者,即天地人三才之气也,人之养生防病都不可违背这一自然法则,故训戒「此寿命之本也」。《淮南子·精神训》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五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又曰:「蚑行喙息,莫贵于人,孔窍肢体,皆通于天;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此处皆通于天。」《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为万物之父母。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十二」是相对的中间数,隐含「三」、「九」于内。《黄帝内经》在道家思想影响下,对天人相应的原理运用得十分典型,大到天地,小到人体孔窍毫毛,无不与宇宙演化生成论相类比,所谓天人一理,人身一太极也。
从《素问·阴阳应像大论》的宇宙演化论和天人相应论,到五运六气七篇大论的问世,形成更加抽像奥妙的论述,亦更体现道家思想了。《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此节经文与《太上老君开天经》的内容十分接近,都是描述开天辟地时的景象。太虚寥廓,无边无际,乾元健运不息,万物资始发育,五运真灵之气为众妙之门。九星悬朗于上,七曜周旋其间。坤厚载物,「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天覆地载,生生化化不息,百品庶物咸章。
医道双修 同源异流
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医、道两家互通有无,医中涵道,道中蕴医,使各自的理论范式日臻完善,医、道双修之士代有传人。如东汉之魏伯阳,晋之葛洪,梁之陶弘景;唐之杨上善、王冰;明之孙一奎、赵献可,清之黄元御等,对医、道两家功夫造诣殊深。
东汉魏伯阳撰著的《周易参同契》将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法融合于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炼丹修仙术的道家经典,被后世奉作「万古丹经王」,用来揭示人体真元之气的运行规律,对启发医家认识人体奥秘,指导摄生防病以求难老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如阐发宇宙生命起源时说:「日含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探持。雄阳播玄施,雌阳化黄包。混沌相交接,相与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用诗的语言描述了道家金液还丹之术取法于天地大象,合阴阳日月精气而成。「阴阳精气,出入卷舒,昼夜循环,周而复始。约六十四卦,依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火随进退,阴来阳往,阳伏阴施。东西之气相交,夫妇之情相契。当斯之际,震来受符,天地媾其精神,日月合其魂魄。混沌者,神室象鸡子两弦,相合如混沌也。阳龙阴虎,在混沌中相承交感之气,树立根基,以养鄞鄂,以致凝神成躯,终为精物。鼎室中自是一番天地,凡关蠕动之物莫不由之也……鼎中造化,一一明象,天地运动,发生万类」。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来的关于宇宙生命起源的学说。
清代医家黄元御在《素灵微蕴·胎化解》论述人体生命构成时说:「两精相搏,合而成形,未形之先,爰有祖气,人以气化,而不以精化也。精如果中之仁,气如仁中之生意,仁得土气,生意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气也。」「男子应坎,外阴而内阳,女子象离,外阳而内阴,男以坎交,女以离应,离中之阴,是谓丁火,坎中之阳,是为壬水,阳奇而施,阴偶而承,丁壬妙合,凝结而成」。「气以煦之,血以濡之,日迁月化,潜滋默长,形完气足,十月而生,乃成为人」。这是医家对人类生命起源的认识。
深入探讨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关系,对揭示宇宙及人类奥秘,丰富中医学术理论,提高中医防病治病功能,加速医药文化走向世界,不仅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相关参考
中庸致和:「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被借鉴到气功领域后,就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之一。气功中的和主要体现在它的操作与实际应用中,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静结合和形神。形与神是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两个方
中国传统文化是气功的魂与根,无论是在气功的理论、实践,还是在其操作要领中,处处都散发著传统文化的芬芳,传统哲学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中医药学中综合调理的摄生观、儒家学说中以和为贵的中庸观……无不为历代气
中医思维方式的建构深受中国哲学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药理论是在中国哲学指导下的独特思维方式的阐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思维方式具有情感思维的升华、经验思维的总结以及形象思维的智慧。对于中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学本三代之旧,识高先秦之上,是一部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知识体系。《伤寒杂病论》虽以论病为主,却始终贯彻和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放射出自然哲学思想的光辉。《伤寒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哲学教科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接《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比起其他的传统文化,它有以下三大特点。首先,它与国人的生活更息息相关。你可以不听京剧,你也可以不懂古代哲学,但你不可能不生、老、病、死,所以中医与我们的生存相关。在人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蕴含着中华文明特有的哲学思维和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是科学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中医热」的全球升温,学习中医药知识、了
...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长期以来被今人错误的认为道家走向极端,主张绝对...
...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长期以来被今人错误的认为道家走向极端,主张绝对...
从学习中医的角度看,元气论作为哲学背景,其凸显在知识层面的内容虽然没有阴阳、五行学说明显,但作为中国文化的最深层底蕴,若对之理解未透,不但大大影响对中医体系内容的深度把握,更易在中医学发展的路上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