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防风通圣散治疗热证
Posted 荆芥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防风通圣散治疗热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防风通圣散治疗热证
防风通圣散方出自刘河间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原方:「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涎漱,加半夏半两,姜制。」《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为每服一两。荆芥为荆芥穗,且白术、栀子、荆芥穗用量为各二钱半。
不计药引生姜,共17味药,在古方中可谓大方、复方。
该方出自「风门」, 且方名中有「防风」二字,常理推测,组方应当以治风药为主。而原方中祛风药所占比例极少,防风、薄荷、麻黄、荆芥为祛风药,四药总量竟不及甘草用量。
为什么?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诸风总论」中指出:「夫风热怫郁,风大生于热,以热为本,而风为标风,言风者,即风热病也。」《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也指出: 「凡人风病,多因热甚,而风燥者,为其兼化,以热为其主也。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可见,刘河间在此处所指的风,是指风热,是以热为本,风为标。也就是说,防风通圣散在刘河间笔下是一张治风之方,而实际上是一张治热之方。
那么,刘河间笔下的治热之方又为何方?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热门」中有神芎丸一方,「治一切热证」。组成为:「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滑石各四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每服加十丸,日三服。冷水下亦得,或炼蜜丸愈佳。」并谓:「如常服此药,但除肠垢积滞,不伤和气,推陈致新,得利便快,并无药燥骚扰,亦不困倦虚损,颇遂病人心意。」
对比二方,防风通圣散似乎侧重于治疗郁滞之热,神芎丸似乎侧重于治疗积滞之火。
相关参考
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防风通圣散出自「风门」,而凉膈散一方在「伤寒门」中。凉膈散「以意加减,退表里热」。伤寒「发汗不解,下后前后别无异证者,通宜凉膈散调之,以退其热。两感仿此而已」。在凉膈散方后加
防风通圣丸属于解表类中成药,出于金代名医刘完素的《宣明论方》,为外散风邪、内清蕴热的表里双解剂,由防风、麻黄、芥穗、薄荷、大黄、芒硝、滑石、生栀子、黄芩、连翘、生石膏、桔梗、川芎、白芍、当归、白术、甘
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发表攻里并用法.防风通圣(散.河间.)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大黄酒蒸芒硝防风荆芥麻黄栀子白芍连翘川芎当归薄荷白术各五分.桔梗黄芩石膏各一钱
(方在汗门中附。)
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
治诸般风热,或斑疹不快,热极黑陷,惊风发热,卒中不语。防风川芎当归薄荷大黄芍药麻黄连翘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山栀荆芥白术甘草锉散,每服三钱,生姜葱白同煎。
治风寒暑饥饱劳役,及伤寒表不解,半入于里,下症未全,下后燥热怫结于心,内烦懊不得眠,脏腑积热,燥渴,唇焦,咽燥,喉痹,目赤,耳闭,口舌生疮,咳唾稠粘,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秘溺结,及风热壅滞,并治之。
『主治』一切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及丹毒发斑、隐疹等。『药物』防风、荆芥、麻黄、桔梗、连翘、栀炭、黄芩、薄荷、大黄、芒硝、石膏、滑石、白术、甘草、当归、白芍、川芎,加姜、葱白。『服法』煎服。
□〔河〕防风通圣散治风热疮疥久不愈。(方见痫门。)□〔丹〕朱院君,三十余,久患瘾疹,身痹而紫色,可与防风通圣散加牛蒡子,为极细末。每二钱,水盏半,入姜汁令辣煎,食前热饮之。[b]麻黄饮[/b]治上体生
(散,河间)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大黄(酒蒸)、芒硝、防风、荆芥、麻黄、黑栀、白芍(炒)、连翘、川芎、当归、薄荷、白术各五钱,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