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面痛病在太少

Posted

篇首语: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面痛病在太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面痛病在太少

案 例
韩某,女,80岁。2010年3月8日初诊。
右侧颜面部阵发性疼痛2年余,触碰即痛,呈刺痛。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及口服中药治疗,效果欠佳。伴见睡眠极差,晚上咽干、盗汗,入睡后小腿易「抽筋」,足冷,纳食尚可,饮食不慎易腹泻。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无口苦,无尿频,无心下痞满。舌苔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太阳、少阳合病,辨方证属柴胡桂枝汤加生石膏方证。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同煎)45克,生姜15克,大枣4枚。6剂,水煎服。
2010年3月15日二诊:疼痛减轻,诸症明显好转。舌苔白,脉细弦。上方加生龙骨、生牡蛎(同煎)各15克,苍术10克。6剂,水煎服。
2010年3月22日三诊:疼痛进一步减轻,睡眠基本正常,盗汗止,颈部淋巴结肿大减小,口中和,舌苔白,脉细。上方加吴茱萸10克。6剂,水煎服。
此后又复诊2次,上方稍作调整,继服12剂,临床治愈。
体 会
关于辨证选方
患者高龄,「三叉神经痛」病史已经2年有余,当属难治之疾。如从脏腑、经络辨证考虑,可能会想到脾气虚弱、肝郁血虚、肝经血瘀、胆经痰滞、风痰阻络等等,用方可能会选用补中益气汤、四物汤、逍遥散、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胆汤等方合用牵正散方加减化裁(前医即如此治疗)。冯世纶在本案中,直接用经方六经方证辨证法,认为病不在里而在表与半表半里,施以相应治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关于柴胡桂枝汤方证
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方各取半量组合而成,其方证见于《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从本条可以看出,柴胡桂枝汤方主治太阳表证未除,邪气又入少阳者,即太阳、少阳并病(也可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具有和解少阳、外解太阳之功。对「心下支结」的理解,一般注家多认为是一种心下部支撑结聚胀满的感觉。《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认为:「心下支结,支同「枝」,即两侧之意,心下两侧即胸胁部,心下支结即「胸胁苦满」的另一种说法。」冯世纶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也指出:「心下支结,支为侧之意,即心下两侧有结滞不快感,为胸胁苦满的轻微者。」对本方证的辨证,依据146条原文记录即可,临床每有相吻合者。冯世纶又指出其辨证要点是「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同时并见者。」
但本案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似乎并不符合条文记录,也不符合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同时并见。仔细分析,冯世纶是依据右侧颜面部阵发性疼痛和盗汗,辨证为太阳证。依据脉细弦除外阳明证,结合咽干,辨为少阳证。试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取得明显疗效,反证方证辨证正确。二诊考虑到睡眠极差,易腹泻,当属饮停,故加用生龙骨、生牡蛎和苍术化饮安神。三诊考虑到二诊治饮有效,并有足冷,故加用温化寒饮之吴茱萸以加强化饮之力。
关于生石膏
生石膏为清解阳明主药,这一认识在经方界已成共识。冯世纶也认为生石膏主治阳明,为清热泻火之首药,临床屡用屡效。本案中始终加用生石膏45克,笔者起初以为证合阳明,但冯世纶指出,本案中并没有阳明证,之所以加用生石膏,是因为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取其「解凝」作用。这一经验得之于其老师胡希恕。胡希恕先生常以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治疗淋巴结肿大、腮腺肿大、甲状腺肿大等,谓生石膏有「解凝」作用。验之临床,确有显效。
关于盗汗
盗汗,即夜间入睡后出汗,醒则汗止。一般方书中认为盗汗属内伤杂病,多责之阴虚,也有责之气虚者。冯世纶指出,盗汗实属邪正交争、驱邪外出的一种表现,有感冒经「盗汗」而愈者即是明证。《伤寒论》第201条说:「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胡老在讲解本条时指出:「脉但浮而不紧,病仍在表,但津液有所丧失。热势更迫津外出,发为盗汗,故临床上切勿一见盗汗,辄用黄芪之类,可以考虑以小柴胡加石膏汤,清其里热,盗汗可止。」(见《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冯世纶临证见之,盗汗多属「三阳病」,尤其多见于「太阳病」,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切不可盲目滥用「养阴」、「补气」等药物留邪闭邪。每每见冯世纶临证以桂枝汤、葛根汤等方治疗盗汗,多收药进汗止之效。本案三诊时盗汗即止,当归于桂枝汤解外之功。
另外,如患者不以「盗汗」为主诉就诊时,多数医生很少去刻意问及晚上出汗吗?而冯世纶临证,几乎每例患者都要问到,只要患者回答「有点出汗」,或「有时睡时出汗」,冯世纶即会记录为盗汗,而施以相应祛邪方法。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太少两解治低热

李某,女,59岁。2011年5月6日初诊。患者低热两月余,在某乡镇卫生院治疗月余,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安徽省名老中医杨从鑫,刻诊:口苦,低热怕冷,口腔溃疡,精神差,疲劳无力,舌淡红苔白,脉弦弱。

医学百科 痿证一案

石山治一人,因久坐腰痛,渐次痛延右脚,及左脚,又延及左右手,不能行动。或作风治而用药酒。或作血虚而用四物,一咽即痛。盖覆稍热,及用针砭,痛甚。煎服熟地黄,或吞虎潜丸,又加右齿及面痛甚。季秋,汪珍之,脉

医学百科 郁证病在三阳

案例纪某,女,41岁。2010年3月18日初诊。半年前因家庭变故起病,胁痛胸闷,心烦失眠,周身不适。就诊于多家医院,行相关检查,未发现明确「病灶」。口服中药及中成药,无明显疗效。刻下症见:两胁不舒,右

医学百科 耳鸣病在少阳阳明

案例冯某,女,38岁。2010年3月31日初诊。双耳鸣响半年,耳鼻喉科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刻下症见:双耳鸣响,呈持续性,伴见头晕,胸闷,失眠,易惊,腰酸,精神欠佳,大便不爽

医学百科 尿频病在太阳太阴

案例安某,男,70岁。2010年3月2日初诊。患「慢性前列腺炎」多年。诊见:会阴潮湿,时有抽痛,尿频,尿细,夜尿3次,晚上起夜后身热、汗出,口乾,腰酸膝软,双下肢乏力,「如踩锯末」,下肢及腰部发凉,有

医学百科 淋证病在太阴阳明

案例柳某,男,76岁。2010年4月13日初诊。患「前列腺增生」10余年,尿细、尿不畅。近1周尿不畅加重,伴尿痛、尿不尽,小便时常有大便出,夜尿4~5次,口中和。舌苔白微腻,脉沉细。辨六经属太阴、阳明

医学百科 水疝病在太阳太阴阳明

案例胡某,男,6岁。2010年4月19日初诊。患儿2年前因阴囊偏坠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家长求助于中医治疗。诊见:水疝,盗汗,口乾,晨起咽干,大便干结,四逆,面白。易反复「感冒」。舌苔白,根腻,脉细

医学百科 让治未病在西医院热起来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治未病」越来越被重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2700多年前,《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治未病」概念,并从养生、延年、益寿等方面进

医学百科 两眼间作痛为心血虚寒

面为阳明部分,而阳维脉起于诸阳之会,皆在于面,故面痛多属于火。惟火有虚火,有实火,实者可清,虚者不可清。乙未,余客上海,有张姓妾,小产后,两眼中间常有一星作痛,病已经年,问之诸医,莫名所以然。余切其脉

医学百科 人迎、气口脉介绍

《太素·人迎脉日诊》:「黄帝日:「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小大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此者名日平人。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少阳;人迎二倍,病在太阳;人迎三倍,病在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