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论古人制方之原则
Posted 青龙
篇首语: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论古人制方之原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论古人制方之原则
古人制方之原则讲究君臣佐使,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如《伤寒论》中麻黄汤,君臣佐使颇为严密。然同一书中有小青龙汤,则难言何药为君,何药为臣。张元素尝云「力大者为君」,而小青龙汤8味药用量相当。故莫枚士在其《研经言》中谓「古经方必有主药,无之者,小青龙汤是也」。然则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之证,其散外寒者,有麻黄桂枝;其化内饮者,有姜辛夏味,芍药甘草和营调中。故是方乃对证而发,亦为有制之师。由是观之,后世制方,傚法于小青龙汤者,不乏其例。如小续命汤治中风,针对六经形证而设,药味涉及六经。又如丹溪越鞠丸,统治六郁,香附苍术芎曲栀子等分为丸,皆属此类。他如《千金方》白薇丸治月水不利无子;《圣济总录》治一切中风瘫痪痿痺痰厥之大活络丸等大方,亦难以君臣佐使释其方义。但是其组方合理,临证用之有效,故又不可以杂乱视之。
相关参考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正邪相争的结果。邪气决定着疾病的「实证」状态,即「邪气盛则实」(《素问·通评虚实论》),其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素问·三部九候论》)。如何泻实?中医祛除病邪
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之所欲,以致其效?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
眼科著作。又名《原机启微》。二卷。元·倪维德撰,明·薛己校注。初刊于1370年。卷上论眼病病因及治则共18论;卷下论眼病制方之法,详述君臣佐使和正反逆从等配伍原则。所附46方,皆载炮制方法、方义及适应
眼科著作。又名《原机启微》。二卷。元·倪维德撰,明·薛己校注。初刊于1370年。卷上论眼病病因及治则共18论;卷下论眼病制方之法,详述君臣佐使和正反逆从等配伍原则。所附46方,皆载炮制方法、方义及适应
古人制方之义,微妙精详,不可思议。盖其审察病情,辨别经络,参考药性,斟酌轻重,其于所治之病,不爽毫发。故不必有奇品异术,而沉痼艰险之疾,投之辄有神效,此汉以前之方也。但生民之疾病,不可胜穷,若必每病制
《易》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故上下升降而气乃和。古人制方用药,一本升降浮沉之理,不拘寒热补泻之迹者,宋元以来,东垣一人而已。盖四时之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而人身之气,莫不由之。然升降
万物皆药也。利而行之,无有窒碍,方书之所以作也。是故阴中阳、阴中阴、阳中阴,阳中阳,品药之性也。君为王,臣为辅,佐为助,使为用,制方之旨也。逆则衰,从乃制,经以时,权得中,治病之法也。辛甘味薄为阳,辛
《内经》不仅有关于脏腑与时辰相配属的认识,而且还根据经脉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经脉与时辰的配属关系。古人在天有十二月、地有十二水、日有十二时(辰)、人有十二经的「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逐渐发现了十二经脉流
《素问·六气正纪要大论》提出「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是古人因时用药的原则。因为时令的不同,日照的长短,寒温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用药时就要根
原则有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一、整体审察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审察内外」。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两个内容。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