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对任督二脉·真气·小周天的认识
Posted 认识
篇首语:生命是不能被略过的,一定有人敢选最难的那条路,一定有人把生命排在利益前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对任督二脉·真气·小周天的认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对任督二脉·真气·小周天的认识
何谓脉脉的繁体字为「脉」,其右边的偏旁有分流的意思,所以「脉」表示身体里的各种相互关联的分支结构,例如《黄帝内经》中所提及的诸脉就有「气脉、经脉、络脉、血脉」等记载。其引申义泛指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结构,例如「山脉、矿脉、水脉、叶脉」等等。这些基本用法表明,脉泛指各种具有内在规律性联系的具体结构。
经络是经脉络脉的简称
当生命个体还是一个受精卵时,只需细胞内在的联系就能保持其整体统一性。当由一个细胞逐渐分裂生成各种脏腑组织时,生命体内在的完整统一协调就需要各脏腑组织之间保持联系,它们之间可见的联系方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比邻联系,即一个部位的组织可以直接影响其比邻组织;另一类是远距离联系(非比邻联系),即一个部位的组织器官对远端部位的组织器官保持联系,在人体内主要有血液循环、神经调节两种方式。限于中医形成时的科技条件,虽然中医没有把这些联系明确提出,但关于机体整体联系的认识还是很到位的,把全身各个部位之间信息联系规律概括成了经络学说,经络自然就成了气血运行的通络,最细小的称为孙脉,较大分支称为络脉,大的称为经脉,其中最大的两条经脉即是贯穿人身后中线的督脉和人体前正中线的任脉,督脉、任脉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
督脉总督诸阳
督字本义是察看、督促、监督。从督脉的走向和各阳经的交会关系看,督脉就是总管一身阳经的经脉,是人体后中轴线上具有内在规律性联系的具体结构。
中医描述的督脉走向: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边直向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上行颠顶,沿前额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系带处龈交穴。督脉有三个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于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入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任脉总任诸阴
任的本义是承担的意思。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是人体前中轴线上具有内在规律性联系的具体结构。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任脉「总任诸阴」、为「阴脉之海」之说。又因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又有「任主胞胎」之说。
中医描述的任脉走向: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真气即是生命能量
我们认为,真气就是经气,真气是极度微小的物质,是不能被看得见或摸得到的,这就是《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言的「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
人身真气无处不在。《灵枢·邪客》认为,两肘、两腋、两髀、两膕合称八虚,都是真气所过之处。《灵枢·周痺》「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痺」,由此可知,真气本来就是分布全身的,不仅仅是在「八虚」之处。
根据以上《黄帝内经》的论述,我们可以认为,真气就是客观存在的基本生命信息,就是不同的信息通路(经络)中存在的共同信息,由于能量代谢是信息产生和传播的基础,所以李少波教授认为真气的实质就是生命能量,它在不同的信息通路(经络)中有规律地运动变化。
真气异常导致疾病
真气的作用是防御外邪,故《素问·疟论篇》「真气得安,邪气乃亡」。
真气异常就会导致疾病。《素问·离合真邪论》「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表明真气虚脱则邪气重,疾病加重。《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已失,邪独内著,绝人长命」。说明如果真气消失则死亡。《素问·评热病论篇》「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表明真气上逆临床可见口苦、舌干、不能仰卧、咳清水。《灵枢·根结》认为「痿疾」是「真气稽留,邪气居之」所致。
《黄帝内经》的真气养护
《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告诉我们祛瘀可以恢复真气;《灵枢·邪客》说「邪气得去,真气坚固」,「辅针导气,邪得淫泆(泆本义通「溢」),真气得居」。不但告诉我们驱邪可以扶正,而且告诉我们可用针刺方法驱邪以保持真气的正常。
更为重要的是《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告诉我们只有清心寡欲,真气才能正常运行。李少波教授的真气运行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创立的防病治病方法。
任督发育过程与小周天真气走向
中医最早是如何发现督脉和任脉,并晓得督脉之气上行任脉之气下行的,早已不得而知,但这一发现确实可以从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得以证实。
从受精卵到成胚细胞,看不到任何有关任督二脉形成的痕迹。到二胚盘时期,也还没有出现任督二脉的痕迹。就在中胚层即将出现之初,沿着胚盘中轴,从泄殖腔膜(将来的会阴部)开始向胚盘的头端长出了「原条」结构,原条是二胚层胚盘尾端中线处的上胚层细胞增殖而形成的一条纵行细胞索,原条的形成确定了胚胎的前后轴。在「原条」的头侧形成了「原结」。继而从原结部位向上长出了「脊索」,直达头端的口咽膜部位。
在「脊索」的诱导下,位于身体中轴线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才逐渐形成,在人体椎间盘中间的髓核就是退化的脊索。整个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督脉形成的过程是从尾端到头端,提示我们督脉之真气也是如此走行(见图1)。随着三胚层的发育,中胚层和外胚层将内胚层卷包的同时,中胚层和外胚层的边缘部,分别在胸腹侧正中对合,形成人体的前正中线结构(胸骨、腹白线),此时标志著任脉已经形成(见图2)。由于督脉之气上行,要维持人体的升降平衡,任脉之气下行,这样就形成了督脉之气上行、任脉之气下行的小周天(任督循环)。
相关参考
气功学术语。系一种功法名。指元气与元神相交,即所谓坎离交媾。《丹经指南·火候妙用法》:“坎离交媾为小周天。”又指真气流通周转于任督二脉的功法。《玄微心印·胎息第一》:“……后上前下,始为一转,谓之小周
「小周天」功法早期并无「打通任督」之说。少林武术家创立「点穴致伤」法,即用一指禅功法「打通任督」,以救治被点穴致伤者。「打通任督」之说法继以广泛流传。自甘肃省卫生厅推广「真气运行」练功强身法以来,人们
夫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人身之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不离,合之以见浑沦无间,此修真者之周行也。惜夫举世昏昏,自趋歧径,炼日月,采精华,运气机,行火
程扶生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属阴脉之海。任者,妊也。此人生养之始,故曰任脉。中极之下,长强之上,此奇经之一脉也。督脉者,起于下极之,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
真气运行通周天,是李少波先生的一套养生功法,应属气功范畴。气功是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对养生疗病有一定的作用,但应客观对待。笔者对真气运行和通周天有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现谈谈个人看法。 任脉与督脉
从去年的「打通任督二脉」争议,到今次「板蓝根」、「迎香穴」成热词、受争议,站在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反映出当前强势的西医文化语境下,民众接受中医的文化语境尚待培育,对中医的认同度也有待再提高。「板蓝
任督二脉;为人身阴阳之纲领。任行于腹,总诸阴之会,故为阴脉之海。督行于背,统诸阳之纲,故为阳脉之海。二脉皆起于会阴。启玄子曰《甲乙经》、《图经》以任脉循背者,谓之督脉;自少腹上者,谓之任脉,亦谓之督脉
任督二脉,为人身阴阳之纲领。任行于腹,总诸阴之会,故为阴脉之海;督行于背,统诸阳之纲,故为阳脉之海。二脉皆起于会阴。启玄子曰∶甲乙经、图经以任脉循背者谓之督脉,自少腹上者谓之任脉,亦谓之督脉,则是以背
雷公问曰:十二经脉之外,有任督二脉,何略而不言也?岐伯曰:二经之脉不可略也。以二经散见于各经,故言十二经脉而二经已统会于中矣。雷公曰:试分言之。岐伯曰:任脉行胸之前,督脉行背之后也。任脉起于中极之下,
气功学术语。系一种内丹术功法。指真气下至涌泉,中通任督,上达顶门,循经运注一周,归元丹田的功法。《玄微心印·胎息第一》:“有从左足底涌泉穴运上尾闾,行一周天;又从右足底涌泉穴行一周天;两足双行一次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