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虚劳体痛候
Posted 《诸病源候论》
篇首语: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病源候论》 虚劳体痛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病源候论》 虚劳体痛候
劳伤之人,阴阳俱虚,经络脉涩,血气不利。若遇风邪与正气相搏,逢寒则身体痛,值热则皮肤痒。诊其脉,紧濡相搏,主体节痛。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双手舒指向上,手掌从面向南,四方回之,屈肘上下尽势四七,始放手向下垂之,向后双振,轻散气二七,上下动两膊二七。去身内、臂、肋疼闷。
渐用之,则永除。
又云∶大 坐,以两手捉足五指,自极,低头不息九通。治颈、脊、腰、脚痛,劳疾。
又云∶偃卧,展两足指右向,直两手身旁,鼻纳气七息。除骨痛。
又云∶端坐,伸腰,举右手,仰其掌,却左臂,覆左手。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息间,稍顿左手。除两臂背痛。
又云∶胡跪,身向下,头去地五寸,始举头,面向上,将两手一时抽出,先左手向身前长舒,一手向身后长舒,前后极势二七。左右亦然。去臂骨脊筋阴阳不和、痛闷 痛。
又云∶坐一足上,一足横铺安膝下押之;一手捺上膝向下,急;一手反向取势长舒,头仰向前,共两手一时取势,捺摇二七。左右迭互亦然。去髀、胸、项、掖脉血迟涩、挛痛闷疼。双足互跪安稳,始抽一足向前,极势,头面过前两足指,上下来去三七。左右换足亦然。去臂、腰、背、髀、膝内疼闷不和,五脏六腑气津调适。一足屈如向前,使膀胱着膝上,一足舒向后,尽势,足指急势,两手向后,形状欲似飞仙虚空,头昂,一时取势二七,足左右换易一寸,去遍身不和。
又云∶长舒两足,足指努向上;两手长舒,手掌相向,手指直舒;仰头努脊,一时极势;满三通。动足相去一尺,手不移处,手掌向外七通。须臾,动足二尺,手向下拓席,极势,三通。去遍身内筋节劳虚、骨髓疼闷。长舒两足,向身角上,两手捉两足指急搦心,不用力,心气并在足下,手足一时努纵,极势,三七。去 臂腰疼。解溪蹙气、日日渐损。
相关参考
《养生方导引法》云∶双手舒指向上,手掌从面向南,四方回之,屈肘上,下尽势四七始放手向下垂之,向后双振轻散气二七,上下动两膊二七,去身内臂肋疼闷,渐用之则永除。又云∶大箕坐以两手捉足五趾自极,低头不息九
肺气通于鼻。风邪随气入于鼻内,搏于血气,邪正相击,气道不宣,故鼻痛。
凡人肝气通于目。言肝气有热,热冲于目,故令赤痛。
喉痛者,风热毒客于其间故也。十二经脉,有循颊喉者;五脏在内,而经脉循于外。脏气虚,则经络受邪;邪气搏于脏气,则生热;热乘其脉,热搏咽喉,故令喉痛也。
腹痛者,由脏腑虚弱,风冷邪气乘之,邪气与正气相击,则腹痛也。
腹痛者,由脏腑虚弱,风冷邪气乘之,邪气与正气相击,则腹痛也。
肝气通于目。脏内客热,与胸膈痰饮相搏,熏渍于肝,肝热气冲发于目,故令目赤痛也
身体卒痛者,由劳动血气而体虚,受于风冷,客其经络。邪气与正气交击于肌肉之间,故身体卒痛也。
看养小儿,有失节度,而为寒冷所伤,寒气入腹内,乘虚停积,后因乳哺冷热不调,触冒宿寒,与气相击不散,在于胸胁之间,故令满痛也。
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使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壮热。其咽喉痛者,是心胸热盛,气上冲于咽喉,故令痛。若挟毒,则喉痛结肿,水浆不入,毒还入心,烦闷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