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中药外敷治呕吐,中医偏方有用吗
Posted 中
篇首语: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中药外敷治呕吐,中医偏方有用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中药外敷治呕吐,中医偏方有用吗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所引起。临床表现有寒性呕吐、热性呕吐之分。寒性呕吐表现为呕吐清涎,喜热,口不渴,四肢厥冷。热性呕吐表现为呕吐物热臭或酸苦,喜冷饮,口渴,小便短赤。在脾胃虚弱时,由于饮食难化,也常有呕吐发作。用中药外敷,对缓解呕吐有不错的疗效。方药1
组成:活地龙(蚯蚓)数条。
用法:将活地龙捣烂如泥,外敷两足底涌泉穴上,并用纱布包扎,约30分钟后可见效。
适用于肝气犯胃及胃热引起之呕吐。
方药2
组成:陈醋、明矾、面粉各适量。
用法:将上药调成糊状,然后用以敷两足底涌泉穴,用布包扎固定,2小时后除去药物。
适用于各种呕吐。
方药3
组成:生姜12克,半夏10克。
用法:将上药共捣烂,入铁锅炒热后贴敷胃脘、脐中。
适用于寒性呕吐。
方药4
组成:吴茱萸20克,姜12克,盐20克,葱20克。
用法:将上药共捣烂,外敷脐中、命门穴,然后温灸。
适用于寒性呕吐。
方药5
组成:酒炒白芍9克,胡椒1.5克,葱白60克。
用法:将上药共捣成膏,贴心窝处。
适用于反胃、噎膈、呕吐。
方药6
组成:明矾适量。
用法:明矾研细末,和米饭做饼,贴两足心,待呕吐止后去药。
适用于小儿急性呕吐。
方药7
组成:大蒜5个,吴茱萸l0克。
用法:大蒜去皮捣烂,吴茱萸研末共拌匀,揉成壹角钱硬币大小的药饼,外敷双足心。1日1次。
适用于脾胃虚寒型呕吐。
方药8
组成:胡椒10克,绿茶3克,酒曲2个,葱白20克。
用法:共捣成糊状,分贴于中脘、膻中、期门穴。每日1次,每次6~12小时。
适用于肝气犯胃型呕吐。
相关参考
●配方1:大田螺1个,食盐适量。共捣如泥敷于肚脐中,外以纱布覆蓋,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本方有消炎散结,润肠通便之功。通常用药1次,最多2次大便即通,疗效显著。●配方2:连须葱白3根,生姜30克,豆
传统中医理论对于痛经发病的认识可归纳为「不通则痛」。也就是说,痛经是由经期及经期前后的生理状态在外界致病因素作用下,子宫胞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临床辨证以气滞血瘀、寒凝血瘀为最常见类型。采用中药外敷
消化不良主要是指过量摄入食物导致胃脘饱胀、呕吐、上腹痛类的疾病,就是人们常说的「吃多了」的情况。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鲜蒲公英50克,炒麦芽10克,花椒5克,共捣烂,用纱布包敷胃脘处。每日1剂,分2次敷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怕凉、肿胀,活动受限。中医认为,多由风寒湿邪侵袭膝关节至经络痺阻不通而出现诸症。该病与腰椎侧弯压迫股神经有关,经推拿纠正腰椎侧弯,膝关节疼痛即可缓解,再配合中药外敷
1治疥疮身痒:一支箭、蒲公英、鱼鳅串、侧耳根,炖鳝鱼服。(《四川中药志》)2治痈肿初起:一支箭、鱼胆草、铧头草、野烟叶,捣烂敷。(《四川中药志》)3治乳痈:一支箭、蒲公英各适量,捣烂外敷。4治疖疮痈肿
取白芥子适量,晒干研末,沸水调成糊状,当药温在40℃左右时均匀地摊在病变的关节及其周围,超出病变部位2~4厘米,药膏厚度约1厘米。1小时后去掉药膏,用温水洗净皮肤,每3天1次,病程长者1周1次,可连续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多应用西医抗炎治疗,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笔者多年来经临床实践,以中药口服、灌肠、外敷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内服药苍术30克,黄柏10克,红籐20克,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入肝、胃、脾、肾经。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尤善引气血下行。根据本品的这一特点,治小儿口腔溃疡多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法:取吴茱萸适量,研细末,以醋调成糊状,敷于两足心,(
1治蕲蛇咬伤:崖花子根一两,水煎服;另取鲜根或叶捣烂外敷伤处。2治眼镜蛇咬伤:在伤口周围针刺排毒后,先用豆根瘤菌五钱,水煎服,渣外敷;后再用山海桐鲜根皮加食盐捣烂外敷伤处。3治蝮蛇咬伤:山海桐根皮(约
1.取鲜地耳草适量,白酒少许,捣烂后外敷;另外用地耳草30克,黄酒适量,水煎服。2.取鲜犁头草适量,配以甜酒、白糖各适量,捣烂后外敷于患处。3.取秋海棠根适量,晒干研末,每次饮服6克,开水送服;另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