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经》 不治已病治未病

Posted 《类经》

篇首语:人无常识,百事难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类经》 不治已病治未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类经》 不治已病治未病

[i](素问四气调神论 连前篇)[/i]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i](此承前篇而言圣人预防之道,治于未形,故用力少而成功多,以见其安不忘危也。)[/i]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i](渴而穿井,无及于饮,斗而铸兵,无济于战,诚哉晚矣,而病不早为之计者,亦犹是也。观扁鹊之初见齐桓侯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后五日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将深。又五日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而桓侯俱不能用。再后五日复见,扁鹊望颜而退走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矣。后五日桓侯疾作,使人召扁鹊,而扁鹊已去,桓侯遂死。夫桓侯不早用扁鹊之言,及其病深而后召之,是即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也。故在圣人则常用意于未病未乱之先,所以灾祸不侵,身命可保。今之人多见病势已成,犹然隐讳,及至于不可为,则虽以扁鹊之神,亦云无奈之何,而医非扁鹊,又将若之何哉?嗟夫!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i]

相关参考

论治怎么用?《类经》 论治

不治已病治未病。[i](见摄生类七。)[/i]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

预防怎么用?《中医基础理论》 预防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内经》称之为“治未病”。指出:“圣人下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的重要

医学百科 论中医八大关系(中)

「已病」与「未病」从预防医学的角度讲,有效的疾病预防当然要比病后而治重要得多,中医药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形成了预防为主的科学理念,充分展示出中医学科学思想

《中医眼科学》 眼病的预防

预防即防患于未然,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千金要方·七窍病》列举了“生食五辛,接热饮食,热冶面食,饮酒不已,房室无节,……”等多项损目原因,告诫人们

防微论怎么用?《医学源流论》 防微论

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伤寒论》序云∶时气不和,盒饭早言,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患人

“三十六计把病防,延年益寿保健康”

来源:廊坊云报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防病于未然。“从古至今,健康长寿是人们共同的愿望,防病保健康已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大事。”刘桂沅表示,相对于病了再进行治疗,用医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三十六计把病防,延年益寿保健康”

来源:廊坊云报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防病于未然。“从古至今,健康长寿是人们共同的愿望,防病保健康已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大事。”刘桂沅表示,相对于病了再进行治疗,用医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已怎么用?《中医词典》x~y 已

①副词。已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②副词。之后。用在动词后,表示该动作已完成或结束。《素问·奇病论》:“惊已,心气痿者死。”③副词。甚,极。《素问·六

七十七难怎么用?《难经》 七十七难

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李时珍特别推崇药粥养生

李时珍,明朝着名的药物学家和医学家。在养生方面,李时珍倡导“防重于养,未老养生”的未病思想,这正是如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流行观点。古方中医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