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望目都望什么

Posted 惊风

篇首语:人要心强,树要皮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望目都望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望目都望什么

望目对脏腑疾病的诊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望目包括望眼神、眼色、眼形及眼态等方面。
(1)望眼神:如果病人视物清晰可见,眼珠黑白分明,则病容易治。若白睛色浊,黑睛色滞,眼睛呆滞,则病难治。
(2)望眼色:眼睛红者多为患上实热病。白睛红为肺火盛,常见有火眼病;整个眼球红而肿痛者,多为肝经风热证。眼睛色黄为黄疸证。白睛中有大小不等的蓝色或紫褐色斑点,是蛔虫病。眼袋色黑而且晦暗无光泽者为肾虚。
(3)望眼形:下眼袋浮肿,色彩黑暗者为肾虚水泛证。上下眼袋红肿表示脾热。眼窝凹陷,多为津液亏虚或气血大伤。如果见到久病重病者,其眼睛深陷,则表示五脏六腑精气衰竭,病难治或预后不良;如果视力模糊或看不见事物,则其精气已脱,阴阳离绝之危候。眼睛凸起,伴有颈部肿大,多食,消瘦,易激怒,则为甲亢。如果眼睛凸起,且伴有呼吸困难,喘息不能卧,多为肺气肿病症。单眼突起者,常为脑颅内有肿瘤。
(4)望眼态:两目上视,不能转动,常为惊风或精脱神衰之危候。两目斜视或上视者,为惊风先兆或痉厥证。睡觉露睛,多为小儿脾胃虚弱,或慢惊风。瞳孔放大,多属肾精耗竭之证,为病危迹象,但亦会见于肝胆风火上扰或药物中毒、外伤等。瞳孔缩小,多属肝肾劳损,虚火上扰,或肝胆火盛,亦会见于药物中毒。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中医心身医学和刚柔辨证

中医心身医学起源于《周易》,在《内经》、道学、道教及内丹学中均有较详细记载,后来成为中医学之一部分,历代均有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中医心身医学正式建立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

医学百科 重温医学史 沉思中医学

中医学的积累、传承和发展与西方医学的覆蓋、更新、发展道路不同。从古希腊、古罗马医学的消失,我们是否能从中得到一点警示:中国医学还得按自身的发展规律走自己的路。我们这一代人只能为中医学大厦添砖加瓦,不能

医学百科 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上)

中医学是整体医学而不是局部医学,是动态医学而不是静态医学,是功能态医学而不是形态(解剖)医学,因而有着自身独特的诊治及预防疾病的原理。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诊断就是诊察了解、分析判断的过程。医学诊

医学百科 中医学的阴阳概念

中医学阴阳虽然有哲学内容,但它并非仅仅是抽像的哲学概念,也不能等同对立统一。所谓「对立统一」,指的是已发展到「同一」关系的对立。而「对立」,则是尚未发展到「同一」关系的对立。对立是本质的差异,在对立中

医学百科 论中医的医学科学属性

中医学对肝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认识乃至治疗方法的应用绝非凭空臆想,而是建立在解剖学和长期的临床观察基础之上的,是符合肝病生理病理学变化规律的,是科学的,是来源于医疗实践的,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科学

医学百科 古典中医学的价值所在

典中医学对于人类保健、防病治病的价值究竟何在?一个是经验,一个是方法。基于现代科学对生物分子网络信息特征的研究成果和中医认知疾病的经验与方法,可以形成一种新的中医理论架构,在此基础上整合两种医学已有的

医学百科 何谓四诊法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长河,演变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区别于现代医学,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这四

医学百科 黄芪简述

元代著名医学家刘元素指出黄芪的作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

医学百科 两汉经学影响中医学发展

中医古籍,尤其是《内经》,在传承过程中亦经历过秦汉之际的文字变革,在理论上亦与汉代经师一样同讲阴阳五行。董仲舒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规律。中医学也非常强调「天人合一」思想,

医学百科 妊娠脉详细介绍

中国医学是以辨证为特点的医学,整体观念是其核心内容。妊娠的诊断方法也无不如此。所以偏面的、单纯的以凭脉断胎的作法是不科学的。然而一旦妊娠,在一定的状态下脉象是可以反应出来的,在没有实验医学时的我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