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四诊合参之望诊闻诊
Posted 合
篇首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四诊合参之望诊闻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四诊合参之望诊闻诊
中医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更谈不上自主发展和创新。在临床中,理论与实践的磨合,需要历经一个长期积累、反复思考探索的过程,才能达到融汇贯通,成为实用的知识和诊疗技能,进而推动理论的更新和发展。
立足经典,学融百家,博采众长,这是基础。综合应用多门专业知识,构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证因脉治诊疗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知常达变,圆机活法是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技能的临床技巧。这样才能达到从理论、知识到技能的熟练运用。现仅以内科为主体,谈谈个人临证体会。
望 诊
望诊包括神色形态等内容,但尤以色诊、舌诊为重点。
初涉临床时往往会认为问诊为四诊的第一位,难以领悟望诊的精遂,久经实践则渐能感悟到「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真谛,而「五色诊」的启示,尤胜于望神情、望形体、望动态。
1.色诊
色诊亦称「五色诊」。以观察面部的色泽为主,其他部位也可类推。观察面部色泽的荣枯,可以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因为十二经脉气血皆上注于面,在病理情况下也有其相应变化。不论五色如何,分辨其善恶的共同基本特点是:善者明亮、含蓄,恶者晦暗、暴露。
同时,还当进一步联系八纲辨证,掌握病变的不同性质。例如:面见赤色,属实者为面目红赤,属虚者两颧潮红;面见青色,属寒者面色青苍,属热者面色青赤。
《素问·五脏生成篇》根据面色判断病人的吉凶善恶,指出「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鸟羽者生」;「青如草滋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煤炭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这些颇为具体。
在特殊情况下,还可根据脏腑在面部的分属,结合五色的不同,以测知某一脏腑的病变。及其相互之间的生克顺逆。但应以面部整体色泽为主,分部位察色为辅,不可机械对号,确有特异表现者可参合辨析。《内经》对面部分候五脏的具体方法有二,《素问·刺热论》以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颏部候肾。似较《灵枢·五色》分候法简要。
望目是望面时的一个重要方面。既要看两目有神、无神,明亮、浑暗,还要注意其病理特征。目胞浮为风邪犯肺或脾虚湿蕴,目胀睛突为肝经火郁、痰瘀阻络,斜视为风火,直视、上视为痰瘀上蒙神窍,两侧瞳孔大小不等为颅脑水瘀,目睛色青而视物转动灵活多属肝旺体质,目赤充血多属心肝火盛,两目深黄多为肝胆湿热,目睛及眼脸淡白少泽多为血虚,目眶暗黑者多属痰瘀、肾虚,目睛内眦见黄色瘤斑者为痰浊瘀结。
2.舌诊
舌诊主要是观察舌体的舌质、舌苔、形态及其润燥。由于五脏之脉皆络于舌,赖气血津液上输濡养,故通过舌诊可以直觉观察到病变所属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盈亏,病邪的性质及浅深。望舌苔要注意苔色和舌质的变化。舌质淡红为平人,淡白为气血亏虚,红绛为热盛伤阴,青紫为血瘀。苔色有白、黄、灰黑之分,白苔主表、主寒,薄白而润为常人,薄白而干为表证津伤,薄白而滑为寒湿,厚白为湿浊、痰饮、食积,腐苔为湿热秽浊上蒸。黄苔主里、主热,薄黄为邪热未盛,初传入里;黄腻为湿热内蕴或食积化热;黄而黏腻为湿浊痰热胶结;黄而干燥,甚至焦黄者为燥热伤津;淡黄润滑者,多为湿蕴痰聚。苔灰黑,质干者主里热,质润者主里寒;白腻灰黑,舌面湿润为阳虚寒湿、痰饮;黄腻灰黑为湿热久蕴,焦黑干燥为热极津枯。
同时,还要观察苔质的润燥,以测知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
临证对舌诊的辨析,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外感内伤,分别掌握其重点。
外感急性热病:重在观察舌苔,以了解病性的寒热,邪正的消长进退。
内伤慢性杂病:重在观察舌质,以了解脏腑气血虚实,证候特征及病机的属性重点。
2同一舌苔,在邪正虚实寒热方面,有轻重深浅的差别,例如:舌苔白腻病属寒湿,但白腻的程度悬殊较大,必须依此判断湿邪的轻重;同一黄腻舌苔,病属湿热,如深黄厚腻者为湿热深蕴,中部聚积成腐者又有夹滞之候,若干燥少津,已有伤阴之机。
3判别病机属性真假:同一黑苔,如黑而润滑者为阴寒内盛,有水极似火之势;若黑而燥裂有刺者,又为热极之证。
4注意病机的错综夹杂:如舌苔黄白相兼多为寒热错杂,或温邪由表初传入里,表里同病之候。舌质光淡少津者,多为正虚气阴两伤之象。
5舌面五脏分候法的鉴别:一般以为「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笔花医镜》)。临证虽有参考价值,但不可机械。
概而言之,舌与心胃病变关系密切,因舌为心之苗,观舌尖部位的色质,多能显示心经的病候;舌为胃镜,舌苔是由脾胃之气上蒸而生,故观苔之色质,多能显示脾胃的病候。至于肺的分属部位虽无明确界定,如结合《伤寒指掌》胃经分候法,似当界于上脘舌尖与中脘舌中之间,上脘病涉心肺,中脘则关乎肺胃。
观察舌体形态,亦是重要的一环。察老嫩以辨邪实或正虚;视胖瘦以辨是阳虚、水湿或阴血亏虚,舌有裂纹者为精血、阴津亏耗;见点刺舌者为脏腑热盛,舌边齿印为阳气虚衰、水湿内蕴。舌体暴萎为热极阴伤,久萎为气血虚衰;舌强为热盛伤阴,或风痰阻络;歪斜为内风夹痰,瘀阻络脉;舌卷缩为寒凝络绌,或痰阻舌根,或热伤津液;舌下络脉粗胀青紫为血瘀。
观察舌苔、舌质、舌态,虽各有不同的病理重点,但临证必须综合分析,方能提高辨识的准确性。
闻 诊
闻诊是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情,提供辨证依据的诊察方法。
听声音:如果语声嘶哑,甚则失音,暴病突发者多实,久病积渐加重者多虚,或正虚邪实。谵语、狂言属实,多为痰火瘀闭;郑声、独语多属心气大伤,或气郁痰阻;舌强多因风痰阻络。喘哮病人,喘以气息急迫为主,哮以喉中痰鸣有声为主,且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喘而痰涌声高气粗为实,喘而痰声如鼾、气怯、动则加剧为虚;少气或气少不足以息,声低不足以闻,属虚,不同于短气之气急短促,息数不相接续,而证有虚实之分。咳嗽频剧、阵发、声高气急,多属外感实证;咳嗽轻微间作,声低气怯,多属内伤虚证;久咳致喘者,则夜卧咳剧持续不己,少气不足以息。呕吐应辨食入即吐,朝食暮吐,吐势缓急等以分虚实;呃逆声高而频作属实,声低气怯无力,断续时作多虚。
嗅气味:如口出酸腐臭气为胃肠积滞;口中腐臭,牙龈糜烂为牙疳;咳吐腥臭脓血浊痰为肺痈;温热病口臭喷人或汗气臭秽为疫毒炽盛;病体有尸臭味为脏气衰竭的危候等。结合辨病而言,如尿毒症的口中尿臭,肝昏迷的肝臭,糖尿病酮中毒的烂苹果味,咳吐血病者的血腥味等。
当前在临证时还应采取现代相关检测手段和方法为我所用,延伸我们的感官,获取更多的信息。如用听诊器检查心肺病变,听取肠鸣音;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等。
进一步来说,听患者诉述病情,了解其所苦,亦与闻诊密切有关。
相关参考
1、什么是四诊台参四诊,就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手段;合参,就是把四诊获得的诊断资料,综合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复思考,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的诊断。四诊有着不同的角度和目的,
笔者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境外班的一名外籍学生,来自以色列。在今年的实习阶段到不同科室,跟着不同的医生,学到很多临床知识和经验。在跟随的众多医生中,有一位医师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她一起工作的经历
尝谓形容气色脉病声音.有时相应.有时不相应.非相应者可凭.而不相应者不可凭也.盖有常焉.有变焉.因常可识其同.因变可知其异.故四诊分观.则各有所当.四诊合论.亦皆有可凭.自其同者言之.诊不变.治亦不变
辨证过程中,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有关病史症状、形色和脉象等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以防止局限性和片面性,以便判所疾病的标本缓急,正确指导治疗。参见“色脉合参”、“脉证合参”各条。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长河,演变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区别于现代医学,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这四
儿科疾病的诊查,与其他各科一样,也应当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但是,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四诊应用有其特殊情况。闻诊诊查范围有限;婴幼儿不会叙说病情,较大儿童的主诉也不一定可靠;切脉按诊易因小儿啼
既讲声音合参之旨.当明脉象合参之诊.灵枢曰.色脉形肉.不得相失.色青者其脉弦.赤者其脉钩.黄者其脉代.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夫所谓相
辨证论治是通过中医四诊合参「辨」出结果「证」,据「证」确定治疗方法的一种诊治模式。辨证论治只是中医学的诊治模式之一而不是唯一,虽是常用的诊治模式之一但不是「全能」。为了「人为地」保持中医特色,「违心」
咳嗽一症,为儿科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症状,四诊合参,其病因病机多端,故治疗各异。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孙浩老中医为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辨证精准,切中病机
眼科察病,必须四诊合参,但陆氏有其独特的见解。陆氏强调,“四诊”中问诊为其首。故临诊必详细询问患者各种情况。还编了一首眼科十问歌,兹录于下:一问视力二问泪,三问羞明四问眵,五问疼痛六问时,七头八身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