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趺阳、太溪脉介绍
Posted
篇首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趺阳、太溪脉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趺阳、太溪脉介绍
《灵枢·动腧篇》:「黄帝日: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岐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黄帝日:气之过于寸口也,上出焉息,下人焉伏,何道从还,不知其极。岐伯日:气之离于脏也,卒然如弓努之发,如水之下岸,上于鱼以反衰,其余气衰散以逆上,故其行微。黄帝曰:足阳明何因而动。岐伯日: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人络脑,出颊,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故阴阳上下,其动也若。故阳病而阳脉小者,为逆;阴病而阴脉大者,为逆。阴阳俱静俱动,若引绳相倾者病。黄帝日:足少阴何因而动?岐伯日: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并人帼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人内踝之后,人足下,其别者,邪(斜)人踝,出属附七,人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活人书》:「太豁穴是足少阴肾之经,男子以右肾为命f],女子以左肾为命门,主生死之要。病人有命门脉者活,无者死。仲景云:步阴病手足逆冷,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太谿七壮。故伤寒必诊太谿以察其肾之盛衰也。……冲阳穴是足阳明胃之经,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脏腑皆受气于胃;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胃为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故伤寒必诊冲阳脉,以察其胃之有无也。」
《医宗必读》:「冲阳者,胃脉也。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备三寸。盖土者万物之母,冲阳脉不衰,胃气犹在,病虽危尚可生也。然于旺中,叉忌弦急,弦急者,肝脉也。若见此脉为术来克土,谓之贼邪不治。太豁者,肾脉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盖水者无一之元,太谿不袁,肾犹未绝,病虽危,尚可生也。」《脉诀汇辨》:「……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日先天之本在肾。而太豁一穴,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此足少阴所注为腧之地也啬……谷人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在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日,后天之本在脾。而冲阳一穴,在足肤上五寸高骨间动脉去陷谷一寸,此足阳明所过为原之地也。」
《三指禅》:「……冲阳动脉,在足肘上五寸陷中,属阳明胃经。……太溪动脉,在足踝后跟骨间,属少阴肾经。病当危殆,寸关尺三部俱无,须向二脉诊之,如往来息均,尚有可生之路」《脉理求真》:「冲阳者,胃脉也。在足而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谷三寸。盖土者,万物之
母。冲阳脉不衰,胃气尚存,病虽危而犹可生也。……太溪者,肾脉也,在足跗后两旁圆骨上动脉陷中。盖水者,天一之元,诊此不衰,尚可治也。」
《脉义简摩·趺阳太豁》:「手太阴寸口,足少阴太溪,足阳明人迎趺阳,岐伯止言人迎,而趺阳似属于足少阴,未晓。若仲景《伤寒论》、《金匮方论》则以趺阳与寸口并称者,胃气为三阳宗主,趺阳在下,较之人迎,此尤为根本也;其穴名冲阳,在胫骨下端陷中前四寸足背上;太溪穴在内踝后而下,以候肾气,为诸阴根本。昔人谓伤寒必诊太溪,盖以少阴一经,实原气所系,为生死关头,故凡卒厥等证,两手无脉,但得趺阳太溪脉在,皆有可救。张石顽日:二脉仅可求其绝与不绝,不能推原某脉主某病也。是已!」诸家对趺阳(即冲阳)脉。太溪脉,见解是一致的。二者之候脉部位均在其穴上,趺阳为足阳明胃经脉原穴,人以脾胃为后天之本,脉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伤寒必诊趺阳脉,以察胃气之有无。太溪为足少阴肾经脉溪穴,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为人体根源。故病虽危重,若太溪脉仍在,预后可佳,古人比之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所以伤寒必诊太溪脉,以察肾气之盛衰。趺阳、太溪两脉,临证常于寸口脉不见,或按之有疑时,切此二脉,其诊断意义较大。
相关参考
除了独取寸口诊脉外,脉诊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诊怯。一、足三脉足兰脉是足部的趺阳、太溪、太冲三脉。由于它们在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为历代医家所注重。如《脉诀汇辨》认为:足三脉为人生根
分类1.遍诊法:头、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2.三部诊法: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的寸口和双足背的趺阳三脉,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诊太溪以候肾气
少阴脉指足少阴肾脉而言,位于太溪穴处。少阴为阴阳气血之本,《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有「下部地,足少阴也」。但亦有指手少阴心脉者,位于神门穴,即《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述「中部人,手少阴也」以候心气的盛衰,
太冲穴在两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陷中动脉是.(一云一寸半)足厥阴之所注.诊此者.可决男子之死生也.(或诊太溪命门脉.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冲阳穴(一名会源即趺阳穴也)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谷三
脉搏的跳动不仅是脉管本身的动力学变化,它受神经、体液、血液,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但脉管的主要作甩是管理血液流通、输布血液等营养的器官,所以《灵枢·经脉篇》说:「脉为营。」又日:「脉不通,血不流。」
中国医学是以辨证为特点的医学,整体观念是其核心内容。妊娠的诊断方法也无不如此。所以偏面的、单纯的以凭脉断胎的作法是不科学的。然而一旦妊娠,在一定的状态下脉象是可以反应出来的,在没有实验医学时的我国古代
《脉经》:「伏者霍乱。寸口脉伏,胸中逆气,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气上冲心胸;关上脉伏,中焦有水气,溏泄;尺脉伏,小腹痛,症疝,水谷不化。」《脉诀》:「伏者阴也,主毒气闭塞三关,四肢沉重,手足时冷。积气胸中
八脉交会穴,又称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八穴包括公孙、内关、外关、足临泣、照海、列缺、申脉、后溪。八脉交会穴首见于宋子华的
《脉经》:「沉为阴;寸口脉沉,胸中短气,沉为水、为实。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寸口沉,胸中痛引背。关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关脉沉,心痛上吞酸。尺脉沉,腰背痛,尺中沉,引背痛。」《脉诀》
怪脉者,异乎一般常见之脉者。所以在脉象分类中,有的专著把怪脉分离出来,多数则不列怪脉,这可能是由于平紊极少见的缘故。怪脉首见于《内经·紊问》,如屋捅、雀啄等。后经元·危亦林整理,共分为十怪脉。由于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