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紧脉

Posted

篇首语: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紧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紧脉

紧脉属于复合因素的脉象,它具有脉形和力度的变化,紧脉是在张力强亦即弦脉的基础上,加以指下有不稳定感的脉,所以有牵绳转索,左右弹人手之说。
紧脉在早期的医籍例如《内经》中记载的不多,似尚在形成的过程中,例如:「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腹痛、足清、头痛。」(《紊问·五脏生成篇》)按此应为紧脉早期之说解,其主病亦为寒与病说明确是紫脉,但《内经》以肝脉弦,此处青脉之至云云可证其时紧与弦有时不能更明确的划分。《内经》中亦有明确说紧脉的,但为数不多。例如《索问·平人气象论》:「盛而紧日胀。」《素问·示从容论》:「切脉浮大而紧。」《灵枢·禁服》:「紧为痛痺。」这些紧脉应当是独立的。到后来仲景书中仍有浮紧为弦之说(具体分析见弦脉),到《脉经》中紧脉虽然早已独立,但仍提出弦与紫相类。
紧脉在仲景书中就很多见而重要了,伤寒脉浮紧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其他紧脉的使用亦不少,肯定是一个独立的脉象了。关于脉形有:「紧脉者,如转索无常也。」(《伤寒论·辨脉法》「紧脉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金匮妥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此后《内经》的左右弹人手,与仲景的转索无常就成为紧脉最权威的说解。在《脉经》上所提出的紧脉脉形是:「数如切绳状,(一日如转索之无常)。」这个切绳当然亦是指拉紧而张力强的绳,至于数字是否为数脉却不一定,因为在《脉经》里提到紧的兼脉时一再说:「紧而一数,寒热俱发,必下乃愈。」「紧数者,可发其汗。」与紧而滑等脉是并列的。此外朱丹溪己提出个」如纫箪线」的说法,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列出:「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如转索无常,数如切绳,如纫箪线。」集中了古代各种说法,较全而的论列了紧脉的脉形,其他各书除一些须分析讨论者外大致不出这个范围。箪是小竹筐或小竹桶,如纫箪线形容其劲挺有力搏手之状。
紧脉脉彤须,析商榷的有几个问题,一是《千金翼方》认为紧脉是:「按之短实而数,有似切绳状,名日紧。」在《千金要方》中只是引用了《脉经》的原文并无别说,按「翼方」为孙氏晚年所著或别有所传,但短实而数之说并未得到后世的承认与推广。一是《脉诀》说:「举指甚数,状若弦洪。」这个甚数是从《脉经》来的,但真的说成是很数的脉了,而状若弦洪可能是原于巢元方氏的「弦洪相搏为紧」。但巢氏此语较为含混,这个相搏如解释为相结合,则不能释为紧脉,只不过是弦和洪的兼脉,如解释为搏指不稳定的一种动态,则又嫌语气不够充实明朗,而且洪在这里亦不恰当。受这些说法的影响,后来《活人书》说:「按之实数。」崔氏《脉诀》说:「数而有力。」《察病指南》说:「按之宴数……来疾而有力。」《难经集注》引杨玄操说:「按之短实而数。」其后虽然李时珍仍引用《脉经》「数如切绳」之文,但李仲梓在《诊家正眼》中却改成「如切紧绳」,在《新著四言脉诀》中说是「有力为紧,切绳极似」,并在《医宗必读》里分析这个问题说:「数与紧皆急也。
脉数以六至得名,而紧则不必六至,惟弦急而左右弹状如切紧绳也。这个分析是很正确的。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洪、实、短等本来就没有被人注意。虽然其后在《沈氏尊生书》和《医学实在易》上又提到了「数」,但绝大多数的书是不提这个条件了,无原则的复古保守在古人中是常,见的亦无足怪。一是李时珍说:「紧言其力弦言象。」这亦不恰当,因为紧与弦的分别不是力与象的问题,弦脉亦是有力的,而紧脉亦绷急。此外《太索脉秘诀》说紧脉是:「软如细线。」《寿世保元》说是:「数而无力为紧。」细的提法是不当的,因为紧脉是可以细亦可以大的,而软、无力则显然错误。
对于紧脉脉形的分析戴启宗的《脉诀刊误》很全面深入,他说:「《内经》、《难经》未言紧也。《内经》日急不日紧,曰『来而左右弹人手。』有紧脉之状未有紧脉之名。至仲景曰:『紧者如转索无常。』又『紧脉从何而来,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假令咳者,坐饮冷水,假令不利,以胃中虚寒。』皆因寒面脉紧,故脉急为寒,脉紧为寒至」。王叔和《脉经》则又增加切绳状,故愚合三书所论以形容之,左右弹人手者,紧脉来之状,左右弹人手也,转索无常者,索之转动,不常在一处,或紧转在左或紧转在右。此举指面得紧脉之状也。切绳状者,绳以两股三股纠合为徽缠,又以物切之,其展转之紧,得之于按指而见,以指按脉,犹如切绳,台此三者论之方备。」这几种形状不一定需要用不同指法才能诊得,但戴氏此说可供临诊切脉时之参考。因为这些是一些客观化的比类形容,原不能过「泥」日本入丹波元简著的《脉学辑要》对此有进一步的分析说:「案,紧之一脉,古今脉书,无得其要领者皆谓其与弦相似,予家君尝日《素问》、仲景所谓紧脉,必非如诸家之说也,盖紧即不散也,谓其广有界限,而脉与肉划然分明也,寒主收引,脉道为之紧束,面不敢开散涣漫,故伤寒见此脉也。乃不似弦脉之弦垣云关端直挺长也,矧于数脉之呼吸六、七至,无仿佛也,如转索,如切绳,戴氏辈虽巧作之解,而不知转索切绳原是谬说,按《金匮》日:「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此谓其脉紧而且左右夭娇,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之候也,非谓脉紧即其状如转索无常也,叔和乃误读此条……于《脉经》则云:「数如切绳状。」去紧之义益远矣。后世诸家率祖述叔和、故尽不可从也。
两家见解,截然不同,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发,就是古人说左右弹指,转索无常都是形容脉的不稳定感,这在临床和近代描绘脉图的方法中都是得到证实的,它并不是真的一左一右的弹人手指,亦不是真的象转动绳索一样,他们都被这种形容束缚住了,所以戴氏就说指下确有这种感觉,而丹波父子却认为没有可能,但不能全盘否定,于是说如转索无常只能解释宿食不能解释紧脉。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验体会,拟订紧脉的传统形式指标为:
1、紧脉为复合因素的脉象。
2、紧脉的脉形是在弦面有力的基础上,再加上不稳定的条件,给人一种脉管变为紧束有力,而不平静,有按捺不住的感觉。
3、紧脉的客观形象的描述有,左右弹人手,如转索无常。如切绳状等,这些形容有助于理解掌握脉形是很重要的。
4、紧脉不能与其他脉象或因素,组成其他脉象,只能与其他脉并见而构成兼脉,如浮紧、沉紧、紧数等。

相关参考

紧脉怎么用?《中医词典》h~j 紧脉

脉象名。脉来绷紧,状如索绳转索,多见于寒邪、痛证、宿食。《濒湖脉学》:“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浮脉

浮脉是单因素并具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位浅在。浮脉亦为出现于医籍中最早的脉象之一。在《内经》中屡见。浮、沉、大、小、滑、涩,叉为最主要之脉象。如《索问·五脏生成篇》:「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沉脉

沉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一种脉象。沉脉位置深,浮沉二脉反映脉象深浅不同的位置,当然还有一个中,但中不是病脉。沉脉出现于医籍亦最早,在《内经》中屡见,又常常浮、沉、大、小、滑、涩并列为主要脉象。在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结脉

结脉是节律失常的脉象之一,就其构成来讲,亦属于复合几种因素的。结脉是在缓盼基础上有不规律的时常有一次间歇的脉象。结脉脉形定于《难经》、仲最、叔和,后人没有异议,原则上仍是古法。《难经·第十八难》说:「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迟脉

迟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它的特征是脉的跳动慢。在古医籍中就有所记述,如《内经》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素问·三部九候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洪脉

洪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大,洪脉与细脉是相对的,洪脉大细脉小是脉象在大小方面变化的两种表现。各具程度上的不同。洪脉名称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内经》上它如果表现在季节脉上叫做「钩」,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滑脉

滑脉亦是单因素并且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形流利。它出现于医籍中亦是最早的,在《内经》中屡见,滑与涩两脉反映了脉的流利与不流利及其程度。滑脉是流利的脉象,向来是与涩脉对举而言的,从《内经》起总是与涩先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数脉

数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它的特征是脉的跳动快。在古医籍如《内经》等书中就有所记述,一般是与迟脉相对而提出的,说明脉象有快于正常或慢于正常的不正常情况,但对数脉尚未能提出较明确的指标。另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动脉

动脉是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有数,如豆(实际是滑而有力之感)与摇动不安的几种条件。由于主要是动摇不定所以叫做动脉。动脉脉形的说解见于仲景《伤寒论·辨脉法》:「阴阳相搏名日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濡脉

濡脉是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是浮、细、无力几种条件的综合体,所以古人有「水上浮沤」等形容,但这种规定到《脉经》才明确起来。《脉经》以前,它可能就只是无力的意思,如《内经》说春脉软弱招招,长夏脉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