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季节脉详细介绍
Posted 季节
篇首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季节脉详细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季节脉详细介绍
所谓季节脉,即古人所称的时脉。时脉是指一年四季之中脉搏随之演变的相应脉象。时脉是正常人体随季节气候应变的正常脉象。只有识得季节性正常脉象才能正确掌握病理情况下所产生的病理性脉象。所以元·滑伯仁《诊家枢要》说:「凡诊脉需要先识时脉……然后及于病脉。」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自然界一切变化,包括温度、湿度以及四时春、夏、秋、冬的更递,都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脉象因之而异变。所以《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素问·玉机真脏论》亦日:「脉从四时。」这就充分说明自然环境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包括脉搏在内,因此才有四时平脉。什么是四时平脉呢?《素问·脉要精微论》白:「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元·滑伯仁《诊家枢要》说:「凡诊脉须要先识时脉……谓春三月、六部中供带弦,夏三月,俱带洪,秋三月,俱带浮,冬三月,俱带沉……凡人府脏脉既平,胃脉和,又应时脉,乃无病者也,反此为病。」反此为病的脉象叫做「四塞脉」,是人体气血塞滞不通的违时病脉。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日:「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收是谓四塞脉。」这段经文大义是:春季应有一段时间延续冬季的沉脉;夏季应有一段时间延续春季的弦脉;秋季应有一段时间延续夏季的数脉;冬季应有一段时间延续秋季的涩脉才是正常脉象,否则便是早绝其母气,五脏不相贯通的四塞脉。但应说明的是,这里所讲的四时脉是夏数、秋涩,而不是夏洪秋浮。
洪和数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可以互通,但是浮和涩:脉却不相同,涩脉肯定为病脉,以其作为四时之常脉似无道理,仍应以浮脉为是。明·李言闻《四-言举要》根据上述原则,又明砖指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四时平脉,变脉《素何·玉机真脏论》日:「黄帝日: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日:「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濡弱,轻虚以滑,端直以长,故日弦。反此者病。其气来实而强,为太过,病在外,不实而微,为不及,病在中。」
按:春季,气候温暖,大地苏醒,植物萌芽,昆虫复活,是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人应生发之气,所以髌理亦疏松,血气流畅,人体阳气向外泛越,故脉来如鱼之游在波,轻虚而滑,端直,以长,且有冲_和之象,此为春日的平脉。反此者即为痛脉。《紊问·玉机真脏论》曰:「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日:「夏脉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其气来盛去衰,故日铸,反此者病。其气来盛去也盛,为太遇,病在外,二来不盛去作盛,为不及,病在中。」
按:夏季,天气炎热,植物繁盛,万物畅发,形成一个阳气极盛的季节。人应_成长之气,所以腠理疏松,汗孔开畅,血流加速,脉道充盈,机体代谢旺盛,故脉来在肤,来盛去衰,且有冲和之象,此为夏甘曲平骷。反此者即为病脉。《紊问·玉机真脏论》日:「秋脉如浮,何如为浮?岐伯日:秋脉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其气来轻虚而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为太过,病在外,毛而微,为不及,病在中。」
按:秋季,阳气渐收,凉意渐深,草木凋谢,昆虫蛰伏,形成秋收季节。人应收敛之气、故腠理致密,汗孔收缩,故脉来在肤下,其象轻虚以浮,来急去缓,有冲和之象,此为秋日的平脉。反此者即为病脉。《紊问·玉机真脏论》日:「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日:冬脉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含藏也,真气来沉而搏、故日营。反此者病,其气来如弹石,为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为不及,病在中。」
按:冬季,气候严寒,冰封地冻,万物潜藏,为潜敛收伏季节。人应闭藏之气,所以腠理致密,阳气内潜,故脉来在骨,沉而搏坚,且有冲和之象,此为冬季的正常脉象。反此者即为病脉。四时的脉象必须与脉的「胃气」等相结合去理解和看待。所谓「胃气」即明·李梃《医学入门》所谓脉来:「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浮不沉,不滑不涩,应手中和,意思欣欣。」脉无胃气生机渐灭,是为病中危象,故《索问·平人气象论》日:「春胃徽弦日平,弦多胃少日肝病,但弦无胃日死。有胃而毛日秋病,毛甚日今病。夏胃微钩日平。钩多胃少日心病。长夏胃微濡弱日平。弱多胃少日肺病;但弱无胃日死。濡弱有石日冬病,石甚日今病。秋胃微毛日平。毛多胃少日肺确,但毛无胃日死。毛而有弦春病。弦甚日今病。」清·周学海《脉义简摩》认为:「经言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臼逆四对。未有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夫脉之与时违、无病得此,诚为可虑,若因病至,不过难治、如赦月瘸热,脉得浮洪、乃脉证相宜,岂可断为必死乎?余可类推。」评论极为公允。
总之,人体与自然是统一整体,机体随着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而适应变化,脉也应之,倘或反(逆)四时。《素问·玉机真脏论》认为:「脉逆四时,为不可治,脉从四时,谓之可治。」
相关参考
中国医学是以辨证为特点的医学,整体观念是其核心内容。妊娠的诊断方法也无不如此。所以偏面的、单纯的以凭脉断胎的作法是不科学的。然而一旦妊娠,在一定的状态下脉象是可以反应出来的,在没有实验医学时的我国古代
怪脉者,异乎一般常见之脉者。所以在脉象分类中,有的专著把怪脉分离出来,多数则不列怪脉,这可能是由于平紊极少见的缘故。怪脉首见于《内经·紊问》,如屋捅、雀啄等。后经元·危亦林整理,共分为十怪脉。由于这十
无脉指一手之寸关尺或两手之寸关尺无脉而言。无脉与伏脉是绝然不同的两种脉。临证者不可混同视之。无脉,类似现代医学所称的无脉症。无脉症的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而言,除外伤性血管损伤者外,约言之,可能与风湿病、
寸口脉的寸关尺三部是通过走行于腕关节内侧的桡动脉的跳动来测定的。从解剖学上看,桡动脉一般走行于腕关节桡骨内侧而上至鱼际,桡骨处为关,上为寸,下为尺。但也可因生理性的变异或外伤等而他桡动脉反行于腕关节的
临产脉古人叫离经脉。何谓离经?清·林之翰《四诊诀微·卷五-妇人妊娠分男女脉法》日:「离经者,离乎经常之脉也。」可见离经之脉的特点包涵着离乎妊娠期的正常脉象而言。明·李延罡《脉诀汇辨·卷五-凭脉断病》日
脉来软弱无力,按之乃得,举之则无为弱脉。多为气血两虚而偏于阳虚、气虚,下面就弱脉的具体辨析方法向大家详细的介绍。1、正气虚弱「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自愈
无论何家气功,其内容与操作要点都是「三调」的配合应用,直至融一。三调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多样,且来源不一。《内经》之前,各家已有许多形体运动、呼吸锻炼、心理调整的方法,但缺少归类与理论阐述。《素问·上古天
《脉经》:「伏者霍乱。寸口脉伏,胸中逆气,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气上冲心胸;关上脉伏,中焦有水气,溏泄;尺脉伏,小腹痛,症疝,水谷不化。」《脉诀》:「伏者阴也,主毒气闭塞三关,四肢沉重,手足时冷。积气胸中
八脉交会穴,又称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八穴包括公孙、内关、外关、足临泣、照海、列缺、申脉、后溪。八脉交会穴首见于宋子华的
《脉经》:「沉为阴;寸口脉沉,胸中短气,沉为水、为实。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寸口沉,胸中痛引背。关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关脉沉,心痛上吞酸。尺脉沉,腰背痛,尺中沉,引背痛。」《脉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