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牢脉
Posted 李时珍
篇首语: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牢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牢脉
牢脉是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位置在沉分,具有实、大、弦、长的条件,脉体坚实,脉位又深故有坚牢之称,绵里裹针之喻。《脉学辑要》说:「革者,浮紧无根之极,牢者沉坚有根之极,当以此辨之。」虽未必全面,但已得其要领,尤其是自《脉经》引起草牢纠缠问题后,虽早巳澄清但少数书仍有混淆不清之弊,《辑要》之说原则上分析得很清楚。《脉经》说革脉是:「有似沉伏,牢大面长微弦。」又说:「《干金翼》以革为牢。」《千金翼》所改是对的。其后脉书多根据《千金翼》之说,如《脉诀刊误》说:「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李时珍说与《脉诀刊误》同。《医宗必读》说:「兼弦长实大之四象合为一脉也,但于沉候取也。」等都较全面的道出牢脉脉形。
关于牢脉客观形象的喻解如《诊宗三昧》说:「如弦缕之状。」《三指禅》说:「锦匣内绵裹一针,」《脉理求真》亦说:「状如弦缕。」弦缕,裹针固可形容弦硬在里等形,但干大的形容却有不足,故尔这訾说法并未得到很大的重视。牢脉亦有若干误解,与革的混淆问题大部分已见革脉部分,此不赘述。但由于某些脉学书中有牢无革,故尔两者相混的问题是在牢脉中出现的,如《察病指南》说:「按之实强,有似沉伏。」又说:「一云沉伏实大,如按鼓皮,即黄帝所谓革脉也。」等等。另外如《脉诀》说:「指下寻之即无,按之却有,日牢。」混含不清,毫无意义。
崔氏《脉诀》说:「牢比弦紧,转坚转劲。」将弦和紧混淆了并且说弦紧程度重就是牢,其误是显然的。《医经小学》说:「牢脉如弦而更实。」不及沉义。《外科精义》说:「牢脉之诊,按之则实大而弦,且沉且浮,而有牢坚之意。」牢无浮者,故前人以牢守、牢固、牢坚等喻之,脉在沉分,证为里证,说浮是不对的。《太素脉秘诀》说:「浮按有力按之即无。」只浮无沉当然是更错了。《医碥》说:「弦大迟而沉实者为牢。」多出个迟来,亦是蛇足。其他于牢脉形象的说解原则上无误,而内容条件不完整者亦不少,如《医宗金鉴》说:「沉而极有力谓之牢脉。」《沈氏尊生书》说:「有力为牢。」《医学心悟》说:「牢,沉而坚硬也。」《医学实在易》说:「沉而底硬。」等等。这是由于牢脉不如弦滑、紧缓等脉之常见,前人既有误会(如革牢问题)说解又往往筒单。如杨玄操曾说:「按之但觉坚极日牢。」故后之学者往往对此脉之认识即或能够原则上不误,亦时有模糊不清内容不完整的问题。
牢脉与革脉非如迟数、浮沉等,正正相对之脉,因为革脉的外实是假象而内虚才是真的病情。牢脉则没有外虚的假象,主要是里寒实证的脉,故李时珍说:「寒则牢坚里有余。」但一者外实表现于浮取者里实表现于沉部,亦还是有一定的对比性的又兼之历史上两脉纠葛的问题,故在认识上非将两者对比分析清楚,澄清误解、误会的各种问题,戡除芜言莠语是不会清楚明白的。《诊脉三十二辨》说:「实统革牢之脉,古人多混淆莫辨,不知革浮牢沉、革虚牢实,形证各异,故革脉见于浮部。」对牢脉的说解是:「沉甚,按之坚固有力动而不移日牢。」虽然于牢脉的条件没有说得完全,但对革牢两脉的分析却是要言不烦颇得其义,可供参考。
再者《脉经》有革无牢是误牢为革,后人亦于著书之际或有牢无革,或有革无牢,或出于认识上的问题,或出于简化的安排,这里就不一一分析商榷了。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验体会等,拟订革脉的传统形式的脉象指标为:
1、牢脉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
2、牢脉是综合沉(或伏)实、大、长、弦几种条件所构成。
3、牢脉有如弦缕,如绵裹针等比喻,有部分参考意义。
4、牢脉亦可以与迟、缓、不齐等脉综合形成兼脉。
相关参考
《脉经》:「关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尺脉牢,腹满,阴中急。」《脉诀》:「牢者阴也,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千金方》:「关上脉牢,脾胃气塞,热盛即腹满响响。尺脉牢,籍满,阴.中急。」《诊家枢
《千金方》:「尺脉牢而长,并上无有,此为阴干阳,其人若两胫重,少腹引腰痛。病若吐血复鼽衄者,脉当得沉细,而反得浮大牢者死。」《活人书》:「沉牢痼冷。」《四言举要》:「积聚在里,牢急者生。」《医宗必读》
脉象的一种。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不应,沉取始得,坚牢不移。多见于阴寒积聚的病症,如症瘕、痞块、疝气等。
浮脉是单因素并具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位浅在。浮脉亦为出现于医籍中最早的脉象之一。在《内经》中屡见。浮、沉、大、小、滑、涩,叉为最主要之脉象。如《索问·五脏生成篇》:「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
沉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一种脉象。沉脉位置深,浮沉二脉反映脉象深浅不同的位置,当然还有一个中,但中不是病脉。沉脉出现于医籍亦最早,在《内经》中屡见,又常常浮、沉、大、小、滑、涩并列为主要脉象。在
结脉是节律失常的脉象之一,就其构成来讲,亦属于复合几种因素的。结脉是在缓盼基础上有不规律的时常有一次间歇的脉象。结脉脉形定于《难经》、仲最、叔和,后人没有异议,原则上仍是古法。《难经·第十八难》说:「
迟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它的特征是脉的跳动慢。在古医籍中就有所记述,如《内经》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素问·三部九候
洪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大,洪脉与细脉是相对的,洪脉大细脉小是脉象在大小方面变化的两种表现。各具程度上的不同。洪脉名称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内经》上它如果表现在季节脉上叫做「钩」,
滑脉亦是单因素并且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形流利。它出现于医籍中亦是最早的,在《内经》中屡见,滑与涩两脉反映了脉的流利与不流利及其程度。滑脉是流利的脉象,向来是与涩脉对举而言的,从《内经》起总是与涩先
数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它的特征是脉的跳动快。在古医籍如《内经》等书中就有所记述,一般是与迟脉相对而提出的,说明脉象有快于正常或慢于正常的不正常情况,但对数脉尚未能提出较明确的指标。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