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二)
Posted 认识
篇首语:若我是万千繁星其中一个,你便是我的星轨,使我昼夜不知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二)
用对比的方法辨脉和病机在古脉学中尤为常见,这可能是与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阴阳有关。因为二分法在中医学的各个领域中都是表现得突出的,脉诊亦不例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晦仆。」「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紊问·平人气象论》说:「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浮滑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滑日风,脉涩日痺、缓而滑日热中,盛而紧日胀。」《素问-玉机真脏论》说:「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又如《灵枢·禁服》:「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继之便是以人迎寸口变化的对比以得病机的内容。《难经》是以各种形式来进行脉的对比以反应阴阳学说和病理病机的。如《难经·三难》:「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面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日不及,逐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之后者,阴之动也,脉当一寸而沉,过者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人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难经·四难》说:「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人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日阴阳也。谓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难经·六难》:「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搅小,浮之实大,故日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难经·九难》:「何以别知脏腑之病?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难经·十四难》:「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难经·二十难》:「经言脉有伏匿,伏匿于何脏,以言伏匿也?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面长,此谓阴中伏阳也。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脱阳者见鬼,脱胡者目盲。」更为明确地反应出脉的对比的性质,其来源正是出于阴阳及这个认识范畴的。
在仲景书中《伤寒论·辨脉法》首先就提出:「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日: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提出了「阴阳力基本认识的脉象对比方法。具体地运用对比方法,以得病机的论述是很多的,例如「辨脉法」中有:「病人若发热,身体痛,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表有病者,脉当浮大,脉反沉迟,故知愈也。假令病人云,腹内卒痛,病人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脉当沉面细,今脉浮大,故知愈也。」《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二》:「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塌肉肝,此为逆也。」用不同脉象的对比以分析其病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脯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从病视进而论断其生死。又如:「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而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匆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从脉证治及腹药反映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对比以析病机。
又如《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说明大病差后,再次发热的性质有表里之不同辨证而以脉象得其病机。《金匮要略·肺瘘肺病咳逆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对肺瘙肺痈的诊断最后着重提出:「脉数虚者有肺痿,数实者为肺痈。」又「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释漆汤主之。」以脉象对比解决辨证与治疗问题。《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师日: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病,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以浮沉二脉及兼脉证候等,分析表水、里水两类的病机。又:「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宣杏子汤。」尤较上条为简洁。又如《金匮要略·疮病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肠痈者,少腹肿病,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以迟紧洪数两种脉象的对比以测成脓与否兼及治法,至今临床仍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非如后世伪撰《脉诀》「关内蓬芤肠里病」之理论上讲不通临床上无此事之怪说。但后人虽名家却于医案中依之(如吕复),名著中引之(如《濒湖脉学)),真「咄咄怪事」。临床中见肠痈不下数千侧,从无见芤脉者,可见仲景真非后人可及,其著作亦非后人著作可及。
内难仲景诸书中以脉象对比方法得痿机者俯拾即是,并联系列病因病理辨证治疗及预后等等。
相关参考
在病理方面古脉学亦多是以辨析的方法论述有关主病的,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错举」脉证种种变动以说明主病与病机这种情况是很多的。例如《素问·脉要精微论》:「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
从预后(生死)脉中亦反映出对病机的关系,例如《内经》于脉是最重胃气,认为无胃气的脉是死脉,凡季节脉与五脏脉、六经脉等无胃气即是死脉,换句话说就是失去柔和和过分刻露的有关脉象,例如春弦、夏钩、秋毛、冬石
在古脉学时期脉法在医学中并不自为一个系列出现,它在构造部位上离不开经络,在诊断方法上强调四诊,色脉、色脉尺诊等,其本身亦是在使用遍诊诸法及人迎、脉口等等,没有以寸口一脉做为一个系列以诊诸病之说,由于它
祖国医学的学术思想体系将人体内外在环境看成是一个整体,将疾病看成是一个过程,将邪正两方看成互为消长的两种物质力量。故尔它有整体性、有辩证性,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灵话性,强调一般亦强调特殊。医疗的目的就是
兼脉是一种以上的脉象同时并见的脉象,它可以多至三种以上的综合,临床上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兼脉是多于单脉的。对于兼脉首先是要在对单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单脉的性质,脉形、界限都非常清楚亦即掌握了可靠的指标、
洪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大,洪脉与细脉是相对的,洪脉大细脉小是脉象在大小方面变化的两种表现。各具程度上的不同。洪脉名称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内经》上它如果表现在季节脉上叫做「钩」,
脉象要素分解脉象,是由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由于这七个要素的变动,因而演变出纷纭繁杂的诸多脉象。若每种脉象,都能从七要素入手,加以分解,并弄清影响这些要素变化的原
沉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一种脉象。沉脉位置深,浮沉二脉反映脉象深浅不同的位置,当然还有一个中,但中不是病脉。沉脉出现于医籍亦最早,在《内经》中屡见,又常常浮、沉、大、小、滑、涩并列为主要脉象。在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标志着人体已由健康状态转化为病理状态。《内经》的发病观主要有邪气发病说、正气为本说、两虚相得说和因加而发说等。以下分别论述之
所谓季节脉,即古人所称的时脉。时脉是指一年四季之中脉搏随之演变的相应脉象。时脉是正常人体随季节气候应变的正常脉象。只有识得季节性正常脉象才能正确掌握病理情况下所产生的病理性脉象。所以元·滑伯仁《诊家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