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洪脉

Posted

篇首语:等不到的晚安就别等了,挤不进的世界就别挤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洪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洪脉

洪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大,洪脉与细脉是相对的,洪脉大细脉小是脉象在大小方面变化的两种表现。各具程度上的不同。
洪脉名称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内经》上它如果表现在季节脉上叫做「钩」,是夏季的季节脉,同时亦是作为代表「心脉」的脉象。例如:「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开,日心平,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日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日心死。」(《素问·平人气象论》)「夏脉如钩……其气来盛去衰故日钩。」(《素问·玉机真脏论》)《内经》其他论季节脉的经文大意亦相同。《难经·第十五难》季节脉脉文大致与《内经》同,在《内经》上对于病脉是用「大」这个名称的,与小相比类,例如:「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素问·三部九候论》)其他在《素问》、《灵枢》二书中提到大、小二脉之处是很多的,不胜枚举。在后世脉法中夏季的季节脉一般称为洪不称为钩,用洪这个名称取代了钩,所谓「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已经是脉法常识中的事和空名了,这样将一种脉的两种称谓统一了起来是一个进步,洪脉的脉形最主要的说解是「来盛去衰」,这就是缘于《内经》对钩脉的解释的。
后世脉法将洪、大两个脉名统称为洪,就不用大了,见于《脉经》,这种变化亦有一个过程,《素问》、《灵枢》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用大,只是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的六经脉象上提到「太阳脉至,洪大而长」。这是偶然用洪解释大,或意字连用(亦可见《内经》之意,洪脉不兼长的条件),到《难经》虽然基本上与《内经》相同但称洪的地方已经较《内经》多了。除第七难亦说:「太阳之至洪大而长」与《素问》相同以外,他如第十四难、第十七难亦提到洪大。《伤寒论》在「辨脉法」上提出大、浮、数、动、滑为阳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脉,但在六经辨证中用的却是洪大(白虎汤的主要指标之一),从以上的趋势看在《脉经》以前有逐渐重视洪这个名称的表现,在此基础上《脉经》定二十四脉脉名时就使用了洪而且用它取代了大,后世医家如朱丹溪、董西园、何梦瑶、程观泉亦明确表示洪脉即《脉经》对洪脉脉形状的解释是:「极大在指下(一日浮而大)。」在《脉经》中亦还有洪大连称之文,这是沿袭的习惯,或引用以前的资料如:「洪大者,伤寒热病。」「脉来洪大,搦榻者社崇。」《脉经》用洪取代了大钩等,前所不同的称谓使脉名统一这是一个进步得到后世的承认。
绝大多数脉学书使用了《脉经》的观点方法。对洪脉的解释除《脉经》「大」这个说法外,后人亦微了若干补充,这些或源于古籍,(主要是《内经》)或极据体会可以为洪脉的指征起到阐发的作用,例如:《千金翼方》说:「在指下而满。」《活人书》说:「举按满指。」《脉诀刊误》解释《脉经》之说日:「极大在指下者,指下后左右四旁脉来皆盛大,满指是言本体之形大也。」《濒湖脉学》说:「洪脉指下极大,来盛去衰。」《四言举要》说:「来盛去悠。」《医学探骊》说:「其部位阔大。」《脉论要篇》说:「即大脉也,即钩脉也。」《中医脉学研究》说:「洪脉的脉形大,因之具有浮象,脉的波动大,也就是振幅大。」
《内经》起对洪(大、钩)脉就有若干客观形象的譬喻,以帮助对脉形的理解。如前文所引的「如循琅玕」等等。《脉经》以后亦有不少脉学书在这方而作了客观化性质的譬喻和说解,除前面所引用《内经》、《难经》提到的形象描述外,如《外科精义》说:「其状如水之洪流,波之涌起。」又说:「如洪水之波浪涌起,浮沉取之有力,其中微曲如环如钩,故夏脉日钩,钩即洪也。」《濒湖脉学》说:「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脉语》说:「洪犹洪水之洪,脉来大而鼓也。……如江河之大,若无波涛汹涌不得谓之洪。」《诊脉三十二辨》大致同《通雅脉考》说:「洪如洪水。」《脉诀汇辨》说:「状如洪水,滔滔满指。」《诊家正眼》、《四诊抉微》、《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同《诊宗三昧》说:「指下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脉理求真》同。这是沿袭内、难之说,陈士铎、董西园等人曾有洪脉像夏之旺气,火脉也的说法,《脉法统宗》说:「如火之初燃,如水之波澜。」《三指禅》说:「水面上波翻浪涌。」《医醇剩义》说:「洪脉上涌,与洪水同,泛泛不已。」《医悟》说:「洪则如涌如沸。」《医述》说:「洪脉只是根脚阔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洪脉的波涛涌起其形壮阔满指滔滔的形态,而古代的如琅玕,如连珠等的说法后世已基本不用了,那种形容一是由于当时叫钩脉,钩是古人的「带钩」,是金玉,起码是以铜为之,扣处隆起很圆滑,每天要扣要解这种触手大面突起的感觉是很熟悉的,后人一是此脉不叫钩面叫洪了,二是对古代的带钩不熟悉,所以除少数医家外都不用如珠、如钩等形容了,至于说是像火这是概念性的,受夏季季节脉,又主心火的影响,从客观形象的描写上看显然不如水之波涛贴切,所以持这种说法的人亦很少。
洪脉脉形除来盛去衰还有一个「来大去长」的说法见于不少脉学书籍,来盛去衰需要进一步解释,而来大去长则需要予以分析澄清。来盛去衰见于《素问》,古人属辞比事与后世每有不同,去衰是陪衬来盛,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用现在的话说亦就是突出来盛的意思。因为脉「波」,无论何脉去时必然是衰减的,否则无法再来下一个脉波,亦是不可想像的,因面后人的「来时虽盛去悠悠」的说解亦是很不实际的,试问脉渡下去有悠悠然的感觉需要多长时间?这个悠悠之感是可能的嘛?所以来盛去衰不过是说脉来盛大而已。至于来大去长,来大是正确的去长则是从悠悠等想法上再想像出来的。因为显然这里的长与长脉不同,长脉来去都长而这里则是去长是时间相的不是空间相的,所以亦就和悠悠等说一样不实际了,当然即是洪大的脉一般不会兼短的,但这个长不一定要特别提出来,面说「去长」则是错说的。其他如牢、实等脉形大的脉都具有长的性质,亦包括弦紧等前人或提出长的条件,或不提出,不见得提出就有这种成分,不提出就没有。亦像有人脉稍稍大一些,不见得就算兼洪脉,稍稍小些不见得就算兼细脉是一个道理。
对于洪脉的脉形说解,前人亦有过一些不恰当的说法,这亦是个概念上的问题,因为洪脉就是大脉,它不具备力度、浮沉、频率及某些特殊形象的条件,否则就界限不清楚混淆不明了,前人书中往往在正确的提法中又加上浮、沉,浮的说法是由于脉体大在浮的位置上就触到了,将浮列人它的指标里就有毛病,所以有人错误地引用,认为「浮而有力为洪」就更错误,如《沈氏尊生书》等。对此董西园说:「洪,大象也,其形盛而且大,像夏之旺气,火脉也。若以浮大有力为洪脉,则沉而盛大者,将非洪脉乎?故脉见盛大即当以洪脉论也。」丹波元简说:「案《脉经》一说(指一日浮而大,)并孙思邈(指《千金方》)及近代何梦瑶辈,皆以浮大为洪脉,故董氏辨之,是也。」至于说沉其说则自不待言,洪可以有力可以无力,《崔氏脉诀》说:「大而力健。」《诊家枢要》说:「大而实也。」《医学入门》说:大浮满指沉无力。显属不当。《洄溪脉学》说:「洪脉既大且数也。」《诊家直诀》说:「数厚柔散,洪缓也。」数、散都不应当是构成洪脉的条件,至于后人再重点引用连珠则又与滑脉易于相混。
洪脉就是大脉,但后世个别脉书却并列二脉,由于二者本无可分而勉强分之,以致依稀影响之谈,穿凿无理之说不一而足,兹将并载二脉者之内容列表如下。「细微渺也,指下寻之,往来微细如线。」《外科精义》说:「细脉之诊,按之则萦萦如蜘蛛丝,而欲绝,举之如无而似有细而微。」是细是微,混在一起了。其他涉及力度、浮沉、滑数等等的当然亦是蛇足的,例如《千金翼方》提到「迟」,崔氏《脉诀》提到「有力」,《濒湖脉学》提到「直」、「软」,《四言举要》,提到「弱」,《四明心法》提到「滑」,《医醇剩义》提到「沉」,当然还有不少的书重复以上的各种说法,重复沉的就更多,这些都是因为概念不清所造成的问题应当澄清。
《脉经》将小、细两脉归并为一个细脉后,后世脉学的编撰上一般的就都只列细不再列出小脉了。对此明确表示出一些看法和支持意见。例如:吴山甫说:「《脉经》首论脉形二十四种,有细而无小,今之小,其即古之细乎?」林之翰说:「《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莠蓬状其柔细也。」《医宗余鉴》虽然列了小脉,但又注明「即细脉」,并说:「脉形细减如丝谓之小脉,即细脉也。」何梦瑶的《医碥》亦列小脉并注明「一名细」,并说:「与大相反,一名细。」对这个问题日本人丹渡元简在《脉学辑要》中说:「灵、素、仲景,细小互称,至滑氏始分为二,小不大也。细、微渺也。遂以细为微,凡《脉诀》以降,细微混同者,皆不可凭也。」说明勉强将细小分为两者不但模糊了自己的形象,同时又引起模糊细微二脉的流弊。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脉书狃于成见(主要是鉴于内、难、仲景之书)还是并列细小两脉,由于《脉经》以前的书对细小两脉之形没有讲,亦没有说是两者是互称的,所以就没有勉强将两种名称一种事物分成两种事物(亦象洪与大的问题相似),那当然是提不出有理有据的条件来的了。
总而言之,古人细、小互称,《脉经》以后合并为细是正确的,既不必无原则的复古,更不能将它们勉强分为具有两种性质内容的脉象。
洪、细二脉就是脉象在大小两个方面的变化我们可以这样示意: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验体会拟订细脉的传统指标为:
1、细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
2、细脉就是小脉。
3、细脉的指感是脉体细小,它与洪脉(大脉)相对,由于体质病情等的不同,可以具有程度上的区别。
4、细脉的客观形象的描述例如,如线、如丝、如发、如细流之溪水等等,可作为参考。
5、细脉亦可以与其他有关脉象或因素结合而构成其他非单因素之脉象(例如浮细无力为濡,沉细无力为弱等)。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脉象之缓、洪、细、促、结、代

缓脉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洪脉(附大脉)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

医学百科 洪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洪则为气(一作热)。关脉洪,胃中热,必烦满。」《脉诀》:「洪主头痛,四肢浮热,大肠不通,燥粪结涩,口乾,遍身疼痛。关前热在胸,到关反胃,尺中小便赤涩脚酸疼。」《千金方》:同《脉经》,从略。

洪脉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洪脉

脉象的一种。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多属热邪亢盛若“虚劳”、失血和泄泻等病见此脉,说明病势仍在发展。

洪脉怎么用?《中医词典》h~j 洪脉

脉学名词。脉象之一。脉来极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诀汇辨》:“洪脉极大,壮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多主气分热盛。若久病气虚,或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多属邪盛正衰之危象。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浮脉

浮脉是单因素并具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位浅在。浮脉亦为出现于医籍中最早的脉象之一。在《内经》中屡见。浮、沉、大、小、滑、涩,叉为最主要之脉象。如《索问·五脏生成篇》:「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沉脉

沉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一种脉象。沉脉位置深,浮沉二脉反映脉象深浅不同的位置,当然还有一个中,但中不是病脉。沉脉出现于医籍亦最早,在《内经》中屡见,又常常浮、沉、大、小、滑、涩并列为主要脉象。在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结脉

结脉是节律失常的脉象之一,就其构成来讲,亦属于复合几种因素的。结脉是在缓盼基础上有不规律的时常有一次间歇的脉象。结脉脉形定于《难经》、仲最、叔和,后人没有异议,原则上仍是古法。《难经·第十八难》说:「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迟脉

迟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它的特征是脉的跳动慢。在古医籍中就有所记述,如《内经》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素问·三部九候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滑脉

滑脉亦是单因素并且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形流利。它出现于医籍中亦是最早的,在《内经》中屡见,滑与涩两脉反映了脉的流利与不流利及其程度。滑脉是流利的脉象,向来是与涩脉对举而言的,从《内经》起总是与涩先

医学百科 中医脉象之数脉

数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它的特征是脉的跳动快。在古医籍如《内经》等书中就有所记述,一般是与迟脉相对而提出的,说明脉象有快于正常或慢于正常的不正常情况,但对数脉尚未能提出较明确的指标。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