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四诊的综合研究的专著
Posted 合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四诊的综合研究的专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四诊的综合研究的专著
在脉学和舌诊取得进展的同时,对于四诊的综合研究,亦有不少专著。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之一的《四诊法》,内容虽偏重于切脉,但也详实地记述了五官、色脉、声诊、问病、辨舌等诊察方法。《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首列十二经脉歌,次对四诊心法撮要,辨阴证阳证要诀,脉诊、望色、察面、五官、唇、齿、辨舌,闻声及问诊等分别予以论述,并且介绍八脉要诀 、小儿诸诊歌及奇经八脉图歌等。内容多以韵语加注的形式阐述。清·林之翰的《四诊抉微》以《内经》色脉并重为依据,抉取古今有关四诊论述编纂而成。着重指出四诊不但同样重要,而且互相关系,既不偏于切脉,也不忽略望、闻、问三诊。望诊详论神气、形色、颜面、五官、苗窍、齿、项、爪甲等各种形色变化,并附小儿指纹的特殊观察方法。闻诊中指出听声审音,可察盛衰存亡,并可征中外情志之感。问诊为审察病机之关键。诊脉部分详于脉理,并能结合诊断,介绍治法。书中盛赞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中的「十问篇」,详细得中,纲举目张,有体用兼赅之妙。诸家脉诀,盛誉《濒湖脉学》为诸家之翘楚。此外,如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四诊易知》,论述四诊简明扼要,可为后学式程。相关参考
今天所讲所用的脉诊,究竟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又是怎样起源的,这不但是个历史问题,对历代脉法和今后脉学的研究发展亦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
中医四诊设备就是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研制开发具有中医特色的智能化、量化、可视化及示范化的诊疗设备,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建立中医诊疗技术平台,促进科研成
1、什么是四诊台参四诊,就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手段;合参,就是把四诊获得的诊断资料,综合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复思考,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的诊断。四诊有着不同的角度和目的,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病因、病理学专著,成书于公元610年,由隋朝巢元方等人所撰写。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由朝庭敕编,集体撰作的医学理论著作,也是当时记述疾病症状最详细的书。该书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刻本
望、闻、问、切四诊,是外科辨病与辨证的重要手段。四诊的内容虽有不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临床运用时必须相互参合,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辨证。[b]一、望诊[/b]望诊是通过
脉诊是中医的一部分,也是中医四诊之中最深奥的一个层面,这也是学习中医的一个难点,很多人学了一辈子的中医,对脉诊的运用却始终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没有新的突破,这是由于人的各种生理效应变化反馈都极其灵敏
对色脉的提出始于《内经》,《内经》有「色脉诊法」、「色脉尺诊法」的提出,虽然《内经》对色、脉诊各有专门论述,并且亦有四诊的专论,但《内经》既然以诊经络为特点,在诊经络中色诊和脉诊又为主要内容,因此色诊
关于脉诊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遍诊法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
根据按诊的目的和准备检查的部位不同,应采取不同的体位和手法。诊前首先需选择好体位,然后充分暴露按诊部位。一般病人应取坐位或仰卧位。病人取坐位时,医生可面对病人而坐或站立进行。用左手稍扶病体,右手触摸按
有关舌诊的论述在医籍中最早见于《内经》,如《紊问·脉要精微论篇》说:「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因手少阴心经起于心,挟咽喉,因心有病,面引起「舌卷不能言」的症状。《素问·热论篇》说:「伤寒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