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仓公脉法介绍

Posted 扁鹊

篇首语: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仓公脉法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仓公脉法介绍

仓公,姓淳于,名意,西汉临苕人。因曾担任齐国的太仓长,故别号仓公。其先后师学于公孙光,公数阳庆,得受《禁方》;《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等秘籍。其治学严谨,不尚浮夸,在脉学上亦有很深的造诣,是脉学承前启后之人。其脉案治验均有笔录,名之为《诊籍》,惜已不传。现仅能通过《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只言片语,以窥其脉法之大略。
诊法独取寸口
仓公所受之学与扁鹊一脉相承,故其诊法亦为独取寸口法。《扁鹊仓公列传》收录的二十六个病案中,记载诊脉的有十六个。这些医案中谈诊法时,大多筒曰:「切其脉。」然而,亦有少数医案谓为「太阴脉口」。如在齐中御府长信案中日:「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在齐王太后案中日:「切其太阴之口。」可知「切其脉」实际上是诊寸口脉之简称。这一点还可从齐淳于司马病案中「诊其脉时,切之尽如法」的记载,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因为这说明独取寸口的诊法,在当时已经做为主要诊法被普遍地采用了,已无须再作进一步的说明,所以,仓公简日:「切其脉」。
另外,在这脉案中有两次提到了「气口」一词,如齐郎令循案中:「切其脉时,右气急。」齐中尉潘满如案中臼:「右气口小紧。」这两处所称之气口,皆在右侧。与此相应,在济北王侍者韩女案中则日:「肝脉弦出左口,故欲得男子不可得也。」这种认为左右寸口脉,标志著小同病变的诊法,实际上是《脉法赞》中以左右分属人迎与气口,以及后世用以分侯外感内伤脉法的先导。
丰富的脉象记述
仓公所遗脉案,尽管非常有限,然而其中提到与使用的脉象却非常丰富。有浮沉弦湿,紧滑数坚,实长大小,弱平鼓静,躁散代脉,以及番阴、番阳、并阴等,除后一种脉象外,其余均为今日脉诊所沿用,这足以证明,脉诊在当时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并阴脉与「阴阳交」病相关。如齐中御府长信案:「切其脉时并阴,脉法曰:『热病阴阳交者死。』切之不交,并阴。」阴交病见于《素问评热病论》,是危重的热病阿证。即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之证,多为死证。仓公所引述《脉法》之言,与《素问-评热病论》的内容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认为,实际就是引自于此。如此看来,并阴脉与「脉躁疾不为汗衰」相对,是脉顺清安静之象,为热病向愈之兆:故仓公在此案中日:「并阴者,脉顺清而愈。」其后之张仲景亦承此说,其日:「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伤寒》)仓公脉法承前启后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至于番阴、番阳脉,不但仅见于仓公医案之中,而且历来亦无日爿确的说明。齐郎中破石案日:「叫之,得番阴脉,番阴脉人虚里。」公乘项处案日:「切其脉得番阳,番阳人虚里。」是两脉均与虚里相关.对番字《史记.索隐》解为「翻人」,具有动作的含义,若以此为据,「八虚里」就成为翻人虚里。然而寸口脉如何能翻人虚里?可见此解并不贴切。从原文看:得番阴脉者,溲血而死;得番刚脉者,吐血而亡,皆为死脉,而虚里可「脉宗气」(《内经》语),所谓人虚里,是否可理解为两脉的出现,常伴随着宗气外泄之虚里动甚?或是宗气嫩亡的征兆?血者、神气,与宗气相同,皆为生命之根本,宗气败亡神气必随而外泄。
因此,在这坠番字成当作「加倍」解。番阴脉见,则为阴盛阴徽,血从下泄;番阳脉见,则为盛阴忘,血从上越。皆属胃气败亡之死脉。但是,番阴、番阳脉应见到什么样的脉象?历来几乎无人提及。只有清八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解释破石案之「得肺阴气,其来散」句之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曰:「仲学《辨脉》日:『眩逆上气,其脉敬者死,谓其形损也?』拙注:以形损为肺体伤损,正与此义暗合。以其脏体瘀败,真气不荣,故脉_丹散而小聚也。以此推之,凡喘咳病剖,及一切痈疽跌仆失血诸证,见此脉者,若兼涩结至而不一,即短期至矣。盖此脉重按,其线人攒聚指下者,痰实也;其线开散两边者,气散也,旧说八怪脉中,有所谓如解索者即此。」这就是说番阳脉象类似于解索脉。据此,番阳脉象亦在怪脉之中仓公还根据脉搏来去的情况诊病,如其曰「脉实而大,其来难者,是厥阴之动也。」卫日:「脉来数病,去难而不一者,病主在心。」脉搏往来俱难者,即为今之涩脉。而来难去不难,去难来不难,则又与涩脉不同。同学海别有见地,将其解为摇摆之脉,来难是来而摇摆,去难是去而摇摆。其日:「夫气升出不利,其来也摇,降人不利,其去也摇。邪气外来,升出不利,宜也,至升降不利,非邪踞于内,即正竭于内也,其名也何如乎?」(《读医随笔》)这就是说,来难者病尚可医,而去难者多属危殆,正如周氏所言,仓公这两案,去难者,「悲心所生」,血日出而死。束难者,诊为疝气,预后尚好。
对脉学的态度
仓公认为:虽然四诊皆不可失,然而脉诊有其独特的作用。其曰:「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县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有数者皆异之,无数者同之。」数与术互通,即诊脉之术,有此术者能区别白_病之异同,以进行正确的诊断,如无此术则将使不同的疾病混淆不清。所以,他又说:「意治病人,必先切脉。」仓公不仅自己精研脉法,不断总结经验,而且还非常注重脉学的传授,从其学习脉法的有宋邑、杜信、唐安等人,对脉学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贡献。仓公在其医案中引用了许多上古医学文献,计有《脉法》、《诊脉法》、《诊法》以及《奇咳》。为便于深入研讨,现将其摘录于后。
脉法曰:脉来数,病去难而不一者,病主在心。脉法:热病阴阳交者死。脉法日:沉之而大坚,浮之而大紧者,病主在肾。脉法日:不平不鼓,形弊。脉法日:病重而脉顺清者曰内关。脉法日:年二十脉气当趋,年三十当疾步,年四十当安坐,年五十当安卧,年六十以上气当大董。诊脉法曰:病养喜阴处者顺死,养喜阳处者逆死。诊法曰:二阴应外,一阳接内者,不可以剐药(刚药人则动阳,阴病益衰,阳病益著,邪气流行,为重困于俞,忿发为疽)。奇咳言曰:脏气相反者死。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华佗脉法介绍

华佗,姓华名佗,字元化,东汉末,谯县人。以擅长外科手术而名垂史册,据《魏志-华佗传》「其治病,手脉之候,其验若神」的记载,则其亦精通脉法。目前能见到的毕f陀著作有《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两书内容

医学百科 欲产脉(离经脉)详细介绍

临产脉古人叫离经脉。何谓离经?清·林之翰《四诊诀微·卷五-妇人妊娠分男女脉法》日:「离经者,离乎经常之脉也。」可见离经之脉的特点包涵着离乎妊娠期的正常脉象而言。明·李延罡《脉诀汇辨·卷五-凭脉断病》日

医学百科 古代脉法的成就

古代脉法的成就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1、从无到有,从概括的经络检查方法到正式形成脉法,在古代脉法的遮段历史时期,最脉学的起始和形成阶段,经络检查是孕育脉法的温床,从脉法来讲是从无到有,这是中国医学史上应

医学百科 《难经》脉法的成就和特点

《难经》脉法最大的成就和特点无疑是它提出又被后来一直采用的,独取寸口脉法。尽管某些内容还不够完备完善,但当时基本上达到了能够临床使用的水平了。在其后不久,上叔和著《脉经》予以补充完善《难经》应当是成书

医学百科 《四时经》与《脉法赞》

《脉经》成书于西晋,辑录了许多脉学著述,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四时经》、《脉法赞》就是其中的两篇,虽其著者已不可考,但能留传至今,则成为早期脉学的珍贵文献。《四时经》该篇收录在《脉经·卷一》之中,与《

医学百科 《难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

《难经》在脉法上对后世的影响是大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难经》提出的独取寸口这个独占医坛的诊脉方法,这就使后世脉法都成了《难经》的继承者。《脉经》作为脉法的经典性质的文献,除去在《难经》的基础上完成完善

医学百科 古代脉法存在的不足

1、受历史条件影响的不成熟性古代脉法是脉法的稚生时期,在富有创造性,生命力的同时亦暴露了它的不成熟的问题。例如方法名称的多样而又不能完全统一,存在一些概念不清的,甚至于是使后人不易或无法理解的东西等等

医学百科 如何对待《内经》的脉法

脉法是医经一派的成就和待色之一,它记载于现传世的医经著作《内经》之中这是中医典籍中最古老最经典的脉学文献,它既具有史料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两千年来中医脉学发展的奠基著作,并至今还有不少内容仍有理论和

医学百科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方法、部位、脉象、主病等几个部分,分述如下:一、方法方法即诊察的技法。从《内经》主要仍是遍诊法以及在诊寸口脉口时有时是与人迎对比,有时是与诊尺对比(诊足是诊尺之皮肤不是

医学百科 古脉法著作《持素》

《特素》是清代学者俞正燮氏所著,俞氏字理初,安徽黟县人,生于乾隆己未,卒于道光庚子。《特素》收人于他的《癸巳类稿》中,《类稿》卷四为《持素》的「脉篇第一」,卷五为「特篇第二」、卷六为「证篇第三」,并附